百年福特:从辉煌走向破败



105年前,福特汽车公司诞生,4年之后,福特汽车公司历史上最为轰动的车型T型车面世。这款质优价廉、极具实用价值的汽车作为世界汽车史上的神话,一直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福特公司创造的神话又何止于此?流水线生产方式、两倍于当时平均工资水平的高工资等,福特在历史上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汽车工业。

而2005年福特创造了103年的亏损记录,全球业务亏损高达127亿美元,平均每销售一辆车亏损1925美元。在此背景下,福特家族的第四代传人比尔·福特(William Clay Ford)自动交出执掌了五年的福特公司帅印,黯然离去。有统计显示,在小福特任职期间,裁员7.3万人,股票市值下跌180亿美元。2006年9月,壮志未酬的小福特终于下定决心,钦命从波音公司来的艾伦·穆拉利接替自己担任福特汽车CEO。

尽管福特公司仍然控制在福特家族的手中,但是已经今非昔比,公司百病缠身,麻烦不断。在历史上,福特公司也曾经历过巨大的危机,后来都涉险过关。这一次,福特家族的由盛转衰是否已无可挽回?

亨利·福特成就昔日辉煌

福特公司早年的历史中,三个关键词必不可少:T型车、流水线、5美元日薪。

亨利·福特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6岁时,他离家来到底特律,在爱迪生照明公司当工人。当时汽车刚诞生不久,亨利·福特迅速被这新奇的玩艺儿吸引住了。1903年6月16日,靠亨利·福特和其他11位投资者筹措的2.8万美元,福特汽车公司在底特律的一间由货车车间改造而成的窄小工厂中宣告成立。

1903-1908年间,亨利·福特和他的工程师们狂热地制造了19种车型,其中不乏非常成功的车型。然而1908年10月1日诞生的T型车才真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似乎怎么形容这款车对于福特汽车公司乃至世界汽车业历史的意义都不为过。

T型车赢得了千千万万美国人的心,人们亲切地称之为“莉齐”,第一年的产量就打破了汽车业的历史纪录。随后当T型车的价格降至259美元时,数百万的美国家庭从此拥有了第一辆汽车。1957年的《Holiday》杂志这样写道:“T型车使福特汽车公司成为美国最耀眼夺目的企业,同时也使亨利·福特成为坐拥数百万资产的富翁。”从一定意义上说,传奇的T型车创造了美国汽车工业史,也使福特从此成为世界最知名的汽车品牌之一。在短短的7年时间里,福特公司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到了1913年末,福特汽车公司的产量已经是全国汽车总产量的一半,但仍然供不应求。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亨利·福特随后接连进行了两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创新。一项是发明了流水线生产方式,一项是大幅度提高工资。

1913年的夏天,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生产线诞生了,装配一辆汽车的时间由原先12小时28分钟缩短为9分钟,生产率提高了100多倍,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二年1月5日,亨利·福特宣布福特汽车公司的最低日薪为5美元——几乎两倍于当时的最低日薪。此举震惊了全世界。福特认为,既然已经能够大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汽车,如果员工们能够买得起,就可以卖出更多的车。他说:“我可以找到创造高工资的生产方法。如果降低薪水,就是降低顾客的数量。”5美元的日薪及其蕴含的哲学引发了一场社会变革。

然而,到亨利·福特晚年的时候,福特开始走下坡路,公司陷入亏损之中。上世纪40年代,福特已经排在了通用和克莱斯勒的后面。

1943年,亨利·福特把在海军中服役的孙子亨利·福特二世召回,令其继承祖业。受过高等教育的福特二世清醒地认识到:要挽救福特公司,就得进行一番彻底的改革。第一步就是延揽人才。经过一番努力,原通用公司副总经理布里奇,后来担任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和世界银行行长桑顿等10位被誉为“神童”的管理人才,都被他召至麾下。

第二步,在这10位“神童”的协助下,亨利·福特二世随后对公司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改革,公司的面貌焕然一新。改革的第一年,公司就扭亏为盈。经过几年的努力,福特公司终于保住了美国第二大汽车公司的地位。

比尔·福特接手,六年时间钱缩水一半

对于福特家族的现有成员来说,光荣与梦想已经成了历史。他们现在需要面对的是一个步履维艰、似乎随时都有可能破产或者被蚕食的企业。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福特公司开始和一系列知名的国际汽车公司合作,在国外进行本地化生产。全球扩张把福特带入了最佳的境界。对于福特来说,取代通用汽车而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商,似乎是唾手可得了。但从1999年开始,危机再度降临在福特身上。

1999年,雅克斯·纳塞尔被任命为福特的CEO。同年,比尔·福特——亨利·福特的曾孙成为董事会主席。福特家族给自己挖了个坑,然后在纳塞尔的带领下,迅速跌落坑中。纳塞尔掏出了上百亿资金投资到豪华品牌上,如沃尔沃和陆虎。其他的投资还包括了一些汽车维修企业和因特网公司。这是一次金融上的冒险行为。一些媒体批评纳塞尔偏离业务重点——汽车制造和销售,而将精力过多地放在电子商务、循环利用废料及福特快速服务运作上。到2001年秋天,福特亏损已经高达540亿美元了,纳塞尔不得不黯然离去。

 随后,比尔·福特临危受命,出任CEO。比尔说:“福特的历史上有很多次的艰难险境,我们都一次次地过来了。这一次我们还会渡过难关。”

上任之后,比尔提出了详细的福特复兴计划。不过他所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外乎两点:关闭工厂,大幅裁员。与他的曾祖父和叔父相比,比尔·福特的改革方案实在是缺乏想象力。

2003年,福特百年华诞,10月17日北京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比尔·福特说:“福特不仅仅要庆祝历史,更要创造历史。”

福特现在确实在创造历史。

在美国市场,福特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跌到了15.6%,是该公司从1920年以来的最低市场占有率。其占据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商的位置,也在今年拱手让给丰田。另外,由于受到亚洲汽车制造商的冲击,福特在欧洲以及亚洲等其他新兴市场开始陷入泥潭,从而使福特公司的整体亏损变得无法避免。

福特家族占有公司5%的股份和40%的投票权(B股)。福特家族目前有46位持股成员。2001年比尔·福特接任CEO时,福特家族的B股市值11.4亿美元,不到六年的时间里,这些钱已经缩水了一半多。更糟糕的是,家族过去比较稳定的红利收入现在已经基本上断了。

猜疑和妒忌,人才流失严重

对于家族企业来说,企业的命运与这个家族的领导者息息相关。

对于福特来说,亨利·福特、亨利·福特二世和比尔·福特是三个最关键的家族领导者。他们都经历了企业的辉煌,也都遭遇过困境。

亨利·福特缔造了这个伟大的企业,也曾经几乎只手将其毁掉。晚年的老福特被荣誉冲昏了头脑,开始变得独断专行。公司的一切决定都由他一人说了算。这种家长式的领导体制造成公司管理的极度混乱。由于任人唯亲,在公司担任高级职员的500余人中竟没有一名大学毕业生;设备、厂房陈旧,无人过问技术更新;财务报表像杂货店账本一样原始;没有预决算;甚至早已死亡的职工名字还列在工资单上。

 百年福特:从辉煌走向破败

在产品更新换代、企业管理上,老福特更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在T型车问世的19年里,他一直以这单一的车型维持市场。就在福特公司停滞不前时,通用汽车公司迅速赶超了上来。1928年,福特公司无可奈何地让出了世界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1929年,福特在美国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为31.3%。到1940年,竟跌至18.9%。

当福特公司的发展再次处于高峰时,亨利·福特二世又犯了他祖父曾经犯过的错误,甚至走得更远:专横和猜疑。

他认为公司的生产、经营诸环节已经理顺,自己已经“毕业”了,若再留用公司复兴的功臣,他们迟早有一天会“功高盖主”。1960年,他对布里奇说:“尼恩尼,我已毕业了。”布里奇很识相,趁机引退,不久就离开了福特公司。为福特公司的兴旺立下汗马功劳的10位“神童”,后来纷纷离去,最后只剩下一人。

1968年,福特二世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把公司里一直干得很好,且很有威望的总经理米勒给解雇了,由被他延揽过来的通用公司副经理诺森接替。诺森在福特公司才上任19个月,也如前任一样,被炒了鱿鱼,由艾科卡取代。然而,艾科卡也遭到了福特二世的猜疑和妒忌,后来被无情地解雇。

亨利·福特二世的所作所为给福特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时,克莱斯勒正处于困境中,濒临破产的边缘。被福特解雇后第18天,艾科卡被聘为克莱斯勒的总经理,随后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将克莱斯勒起死回生。亨利·福特二世就这样为福特公司造就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与曾祖父和叔父比起来,在某些方面,比尔·福特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他善于倾听,善于抛砖引玉,得到及时的意见和反馈。他全然没有上下级观念,单独会见基层管理人员,有时会不打招呼地参观某条生产线。他总是在公司餐厅里吃午饭,与员工们一道排队。

尽管此前他已经在福特公司工作了24年,在18个工种上证实过自己的能力,但他从未坐在公司运营和财务的最高职位上。一位熟知比尔·福特的部门主管说,“多数人接任后都是野心勃勃,摩拳擦掌,可他是用手捂住眼睛上来的,嘴里说着‘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是我呢?为什么是现在?’”

比尔·福特已经别无选择,重振福特是他的使命。他说:“未来是不可选择的。我只想让公司成功,如果我们在路上跌倒了,我将会是哪怕指尖顶地也要坚持下去的那一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6179.html

更多阅读

智慧城市:从理念走向实践

城镇化和信息化是十八大提出的国家战略,信息化与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融合,让智慧城市建设成了时下最热的话题之一。从国家层面,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大力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应用,工信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

迈克尔·波特:从“刀客”到“剑侠”

     我多年来一直有个挥之不去的感触,就是通过《国家竞争优势》这本书,迈克尔·波特教授开始从一个刀客变成了一个剑侠。虽然与前面两本著作相比,《国家竞争优势》所讨论的话题更加广阔,书的厚度也远胜于前,但波特教授的驾驭能力却

福特:真正的企业家

福特让汽车真正进入了美国家庭,比这个贡献更伟大的是流水线所带来的工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真正革命。  刘戈|文  在20世纪初的美国是“大王”频出的时代。铁路大王斯坦福、银行大王摩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耐基,当

百年福特:失落的光荣与梦想

  1911年,如果你想从工作中找到未来,你就必须从纽约乘上开往芝加哥的火车。经过一段漫长而颠簸的旅途到达芝加哥后,你还得继续前行到一个更偏远的郊区去——密歇根的海兰公园。

吉利vs福特:谁胜一筹?

  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百分之百股权只是一件生意经,不必有半点惊讶和不安。笔者也实在为国人的担忧而暗暗发笑  福特为何要出售沃尔沃?  问题很简单:福特现任CEO艾伦·穆拉利(Alan Mulally)力图要实现“福特式的归核战略—回归到福

声明:《百年福特:从辉煌走向破败》为网友浓墨纷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