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2009年,杭州市新成立大学生创业企业1282家,随着杭州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极其优惠的资助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者的队伍中,2008年之前,下沙只有60多家大学生创业的企业,但去年一年,下沙经济开发区内就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180多家,大学生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然而满腔激情背后的现状又是如何?近日,记者对杭州部分大学生创业者采访后发现,在诸多大学生创业队伍中,能稳定运营的企业还不到两成,而其中真正能够盈利的尚不足一成。
“下沙经济开发区目前240多家大学生企业中,情况比较好的大概只有20家左右。而真正能盈利的企业则更少。”负责大学生创业的下沙人才开发中心副主任李军纪告诉记者。滨江的杭州万轮大学生创业园招商部主管章鸿卿则表示,去年该创业园引进了60多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到春节前,就已经有10余家企业因为无法盈利而退出,最短的企业寿命还不到一个月。
他们认为,资金、人际关系、经验都是制约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主要原因。
在浙江传媒学院创业园浙江传媒大厦,记者见到了杭州尚品文化传媒公司的创办者方贺兵。
方贺兵从浙江传媒学院毕业后就走上了创业路,至今已经三个年头。最初的10个创业伙伴都已经离开,现在还在创业的只剩下3人,一个开饭店、一个做网络,他则开始进入传媒领域。
方贺兵将自己过去的创业之路总结为:“太盲目、太稚嫩、太相信别人。”三年里,他办过广告公司,卖过进口饰品,跑过影视剧发行,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我们已经足够努力了,曾经为了测试一项节能产品,开车绕着杭州跑,一天就要绕上六圈。”
方贺兵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创业之初,我们都是同一学校,同一班级的学生一起来做,这样的人员结构过分单一,看法简单,很容易导致盲目性,走了很多弯路。”
“公司去年才刚保本,我们专门请来了运营总监负责公司的运营,现在公司还请了70后的员工,为的就是让他们把经验带到企业中来。”方贺兵感慨道,“现在看到很多学弟、学妹也在准备创业,他们和当初的我很像,但我还是要忠告他们,创业外表看来光鲜,其实是一条孤独的道路,其中的艰辛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难以体会。”
下沙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副主席尚贞涛在下沙的大学生中已经颇有名气,他在大三时创办的下沙网现在已经成为下沙最知名的门户网站,公司每年创造利润稳定在数百万元。尚贞涛的创业理由非常简单,“喜欢计算机,所以就想做这一行,一干就是6年。”
尚贞涛反复地强调自己创业的经历和现在的大学生创业很不一样,“我们那时候创业几乎没有任何的政策支持,可以说我们公司是从一台电脑赚到第二台电脑,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对比现在的大学生创业,尚贞涛颇有感触地说:“现在的大学生创业更像温室里的花朵,很多人不会做账,不会报税,不懂得社会生存的法则,甚至很多公司连起码的考勤制度都没有。这样的公司都是被政策催熟的,肯定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