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书里这样描写各地人的特点:火星人落到地球上被逮住了。北京人会问他与人类有没有血缘;上海人会搞外星人展览,卖门票;广东人会问他身上哪些器官可以吃;而温州人则会立即打听火星上有没有生意做……
温州闻名全中国已是20多年的事了,而在2004年9月份的西班牙烧鞋事件中,作为主角的温州鞋商再次加深了世界对温州人的概念。
温州市统计年鉴表明,共有40多万温州人活跃在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以经营小商品、开餐馆等行业起家,投资领域已涉及贸易、房地产开发、服装制造及销售,对世界经济有无法代替的推动作用。
肯吃苦 当老板也能睡地板
西班牙华商企业联合会黄会长在西班牙做的是电子科技,经营的产品在当地市场上有了一定知名度。“我是90年代初到的西班牙,当时过来投奔亲戚后,做的是餐饮业。我都不愿意回忆那段时间,天天十几小时是怎么过来的。80年代以前出来的温州人更是艰苦,他们文化程度不高,语言是最大障碍。他们每天从早干到晚,真的是既能当老板又能睡地板。”
黄会长说温州人吃苦耐劳是和温州地理环境分不开的,温州地处沿海,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大家的头脑就比较灵活,为了生存什么事都肯干,什么活都无所谓。
来自美国浙江温州工商总会的董事长陈钱康是在巴黎第一个从事贸易生意的温州人。“当时我发现由于国内的劳动力和生产原材料便宜,如果从国内进口的话会比直接在巴黎做有更多利润,随即开始进口贸易。”1991年陈钱康移民到美国,在半工半读一年之后,陈钱康开办了自己的服装加工厂,接下来扩展到手袋、餐饮、软件等行业。
喜抱团 巴黎挤走犹太人市场
在海外,但凡温州人聚居人数较多的城市都有自发组织的温州商会。温州人在异乡抱团儿聚居的流程大体是这样的:一名温州人或一个温州家庭漫游到某地,一旦稍稍立稳脚跟且发现当地有商机闪动,他往往会很快向自己的血缘亲属或非血缘的乡亲发出类似的信息:此处钱多,速来!于是一发不可收,一传十、十传百,雪球越滚越大。
美国浙江温州工商总会董事长陈钱康说,在巴黎有60%的温州人是做手袋的。“温州人有个特点就是什么行业赚钱就通通疯狂地做什么,彼此之间很讲义气、很团结,虽然相互之间也存在竞争,却不排斥有人加入这个行业。”根据陈钱康的回忆,当时在巴黎的手袋批发原本是犹太人的天下,可温州人却逐渐把犹太人挤出了市场。
“犹太人每天工作8小时,我们就工作13个小时,大大降低了皮带、皮包的价格,这样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但加工时间短、价格低,还能按时按量保质完成。温州人从生产到抢占批发市场然后到零售业。”
存梦想 白手起家当老板
“几乎所有的温州人都有一个当老板的梦。”美国浙江温州工商总会名誉会长朱海风讲了一个实例:“一次,我碰到两个来自国内的女学生,一个是上海人,一个是温州人。后来我们一直有联系,上海的这个女孩读书的时候住在学校,毕业以后租了公寓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每天上班以后出去购物,去酒吧,就这样生活。而温州的女孩子在学校的时候就出来租房子住,空闲的时候打了两份工。有了积蓄以后,她就开始自己做点小生意,自己做自己的老板,几年以后,她贷款买到了几百平方米的房子,还有了自己的店铺。温州人为了做老板什么都能克服,目前在纽约很成功的温州人大多数是白手起家,什么脏活、累活都做,一点点积累发家。”
第二代不经商
身为纽约市民主党议员的朱海风在看好温州人经济发展的时候,却有另外的顾虑,在纽约的很多温州人都忙着赚钱,很少顾及政治。
“这些人中间有很多是老移民,他们文化水平比较低,不关心政治。即使你有再多的钱在政治上没有发言权,发不出自己的声音,也成不了主角。”目前在美国金融中心华尔街工作的温州人陈先生说,自己在美国认识的很多第二代温州人,由于受到了不同的教育,和父辈的价值观已根本不同。
“他们更多以做自己所喜爱的事为乐事。已不在乎赚多少钱了,更不在乎是否做老板了。”
陈先生说自己的志向并不在商业,在父亲的影响下进了华尔街,现在年收入见长,却并不觉得快乐,“如果时光能倒流,能让我重新选择的话,我会作出不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