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从热血实业家到冷静投资者的蜕变(二)

 史玉柱:从热血实业家到冷静投资者的蜕变(二)


史玉柱将赌注压在了卖“楼花”上。1993年,珠海西区别墅在香港卖出十多亿楼花,可到1994年史玉柱卖楼花的时候,中国宏观调控已经开始,对卖楼花开始限制,史玉柱使出浑身解数,也只卖掉了1亿多楼花,一个恐怖的资金黑洞开始在他面前呈现。1996年,“巨人大厦”终因资金链断裂而停工,先期购买了巨人大厦楼花者纷纷上门要求退款。同时,巨人集团的财务危机爆发,保健品业务一落千丈。巨人陷入困境。

史玉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一支接一支地抽烟。门外,是债主们封门讨债的声音;媒体“轰炸式”地报道巨人财务危机的声音;是脑黄金遭到各界发难的声音。“窝在300平米的办公室里,抽着烟,红着眼”,是当时人们眼中史玉柱的经典形象。他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也第一次招来从不同方向飞来的道义上的谴责。他从十多亿元的“巨富”变成欠债两亿元多的“巨负”。

善于抓住潜在机会却又不能抵制更多机会的诱惑,史玉柱由此成为中国早期企业家的一个绝佳典型。

事实上,巨人是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如果巨人申请破产,史玉柱个人并不承担债务,但他却信誓旦旦:“即使巨人破产,我个人也要还老百姓这个钱。”在当时,这句表白早已被外界的各种声音所淹没。没人相信他能还得起这笔钱。

第二章 脑白金让巨人复苏

史玉柱在一次采访中说,在淡出人们视线的几年里,他曾经三次差点去见“马克思”,但又都回来了。

一次是在1997年8月,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到了海拔6000米的高度,筋疲力尽的他把氧气袋里的氧气吸空了,可他还是幸运地逃出了死神的魔爪;另一次也是在1997年,他在西藏开车时遇到公路塌方,车头都埋入了石堆里,再差几秒钟就完了;第三次是在1999年9月,在安徽黄山附近,他开着丰田吉普,车子以120公里的时速前进时,摔入了7米深的山谷。但是,他每次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善于广告宣传的史玉柱很少评价自己,但他却明确表示,自己最可贵的优点就是“坚强”。他认为,“一个人倒下去之后,这个人的价值应该是增加的,因为教训能够使一个人成熟,成功能够使一个人头脑发昏,失败能使一个人更有价值。” 

史玉柱的艰难时世

1998年8月,史玉柱悄然离开了珠海,把倒地不起的巨人留在了珠海。他要另起炉灶,他要还债。

“巨人的债务有两大块,一块是经营性债务,一块是老百姓买楼花的钱。对于经营性债务,我们的设想还是盘活巨人大厦来解决。老百姓买楼花的钱,只能从巨人之外,从新的事业产生的利润中来,因为巨人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这笔钱是需要现金的。这就是我1998年8月离开珠海的动因。”史玉柱说。

他开始了负重的二次创业。史玉柱说,这两年如果要回顾的话,主要就是一个字:苦。比1989年刚刚出来创业时还要苦,那个时候苦是苦,但没有心理负担。

史玉柱这样回忆曾经在南京的一段隐身生活:“中山陵再往前走,有一片树林子,带一本书,然后带一个面包,为自己充电,管理的书,那时看了洪秀全、毛泽东第五次反围剿、长征,比较悲壮的书,一共一年多的时间,每天早晨10点起床,那时候住宾馆,然后下楼开个车就往那边走,路上买两个面包,一杯饮料,部下都在外面做市场,我就通过电话指挥他们,晚上天快黑了,就开车回来,到了大排档,随便吃一点。”

史玉柱最难过的一段日子是1998年上半年,即脑白金上马前后。“那时,我连买一张飞机票的钱也没有。有一天,为了到无锡去办事,我只能找副总借,他个人借了我一张飞机票的钱,1000元,飞到上海,当天赶到无锡,住到30元一晚的招待所时,女服务员认出了我,但她并没有讥讽我,相反还送了我一盆水果。那段日子,我是一贫如洗。”

那时,史玉柱交不起手机话费,直到1999年,才重新用上手机。出差主要是坐火车,硬座。很长一段时间,身边的人连工资都没得领。但是有4个人始终跟在他身边,他们后来被称为“4个火枪手”:史玉柱大学时期的“兄弟”陈国、费拥军、刘伟和程晨。

费拥军,因为在巨人“落难”后一两年居无定所,跟爱人产生了分歧。“史总建议我,要么让我爱人也到南方来工作?——他知道我是不愿离开他的。后来我跟她谈了,她不同意,我们就离婚了。”与史玉柱一起爬过珠峰的费拥军,说起追随多年的理由,用的是“亲情”一词,“兄弟有难,不能抛下他不管”,“他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背这个包袱的。”费拥军认为,史玉柱很有天分,“同样的事,同样地分析,你就得不出他那样的结论,而且,往往是对的。”

5年前,陈国不幸遭遇车祸,史玉柱连夜从兰州飞回上海,全公司停掉业务给陈国办后事。此后每年清明,史玉柱都会带着公司高层去祭奠。此后,史玉柱对高层用车,都只用SUV,并禁止在上海之外自驾车。

被多次施以道义讨伐的史玉柱,却有着一支始终不离不弃的核心团队,这与阿里巴巴的马云是何等相似! 

“神秘人”还债

巨人危机后,史玉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似乎已经销声匿迹。债主们对他的怨恨也慢慢变成一种无奈的抱怨。

然而,2001年1月30日,珠海一家名为“士安”的公司在《珠海特区报》上打出的一条公告再次让人们兴奋,这条名为“收购珠海巨人大厦楼花”的公告称,以现金方式收购珠海巨人集团在内地发售的巨人大厦楼花。收购方式有两种:一是以100%的价格收购,分两期支付,即现期支付40%,2001年年底再支付60%;二是以70%的价格一次性收购,收购时间为1月31日至2月15日。

士安公司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家公司的代表是何许人也?后来人们才知道,珠海市士安有限公司的一切表演,都是史玉柱在幕后导演的。此举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给百姓还钱。当年,珠海巨人集团一共欠了香港和内地老百姓2.5亿元。

据本刊记者了解,在准备还这笔钱时,史玉柱考虑过两个方案,一是以珠海巨人集团名义还,二是以个人名义还。但是,这两个方案都不能保证他筹措的1.5亿元人民币安全还给老百姓,因为,珠海巨人集团还有企业债务,而史玉柱本人是珠海巨人集团的法人代表。因此,士安公司纯粹是为还债而诞生。

史玉柱主动还清了这笔本来可以逃避的债务,此次善举换来的并不全是善意的回报,反而被疑是为史玉柱的新产品——脑白金的炒作。不管舆论如何,从客观上看,这次还债确实是一举两得:从道义上讲,他重新刷亮了自己的形象,实践了当初的诺言;从利益来讲,此次还债使他和他的企业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他用1亿元的付出换来了10亿元的广告效益。后来在央视《赢在中国》节目中,他就明确表示,要善于制造事件,让媒体主动来关注自身。

以诚信著称的徽商总是能在“利”与“义”之间找到平衡点,这在史玉柱身上再次得到体现。但更让人们好奇的是:还债的钱从哪里来?史玉柱凭借什么翻了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7339.html

更多阅读

史丹利:从2亿到30亿的高速成长密码

1992年,史丹利化肥有限公司成立,2000年,公司全年销售2个亿,2009年,全年销售突破30亿大关。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只用了9年时间,就实现了从2亿到30亿的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行业的领跑者。史丹利高速成长背后的密码是什么?是深刻的市场洞见和正确

史玉柱:我在这一代人里的位置未来可以看到

经济观察报:你为什么从来不穿西装?   史玉柱:实际上我在第一次创业时,1997年之前的我,我上班都穿西服,平时到什么地方去也穿,即使下班我都穿西服。后来巨人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巨人大厦危机时,整个人突然特别放松,也很少外出,就开始不穿西服,

史玉柱:巨人仍然把握市场第三的位置

“那个数字你要仔细去分析一下肯定是错的,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和九城之间的销售额,经过会计师审计我们会比他们高”,当有记者问起巨人网络董事长兼CEO史玉柱关于市场份额事情的时候,史玉柱毫不客气的指出,巨人网络仍然在网络游戏

史玉柱:社会对我的要求比较高

主持人:但近来巨人的股价动荡很大,而且美国律师事务所还向纽约南区地方法院提起针对巨人网络隐瞒运营数字的诉讼。你当时到纽交所上市,是认为那里是世界上最规范的市场,但为什么这样成熟的市场也不认可巨人的公司价值?   史玉柱:我们股

史玉柱:低估网游产业是投资者没眼光

新浪科技讯 1月17日上午消息,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在中国(苏州)游戏产业高峰对话论坛中表示,网游产业市盈率被普遍低估有两个原因,一是投资者没眼光,二是投资者对该产业的信心不足。   史玉柱认为,网游市场监管政策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声明:《史玉柱:从热血实业家到冷静投资者的蜕变(二)》为网友踽踽独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