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华人首富黄光裕3年炼成世界500强路线图(二)



1996年到1997年国美完成了产品结构的调整,门店开始从出售国外进口家电为主,转向经营国产或者合资品牌家电。同一时期,长虹、海尔等中国家电企业则经历了企业的首个成长期。黄光裕的进货渠道革命随之上演。

1997年,国美率先以包销、招标、定制等形式,和厂家进行联动,完全抛开了过去横亘在自己和厂家之间的各种代理商。

黄光裕的低价策略在这个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过去往往有诸多品种限制,产品范围也较小——现在,通过所谓的包销、招标和定制,更多的产品以更低的价格出现了。国美出售的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国产电器,有的甚至比大商场便宜2000元,并且因为销售和规模上的优势,国美又把小的渠道终端抛在了身后。

1999年,国美走出北京,价格杀手的说法见诸媒体。很多地方的大商场甚至开始联合对抗国美,但消费者面对真实可信的价格,选择的天平自然开始倾斜。

可以说,家电产业的大时代,促成了黄光裕的低价革命,而除了在家电产业勃兴时期的这次渠道革命,若干年后,黄光裕引导的另外一个时代的热卖品——手机的渠道革命同样给国美带来了机遇。

在2000年之前,国内手机市场基本以专业店销售为主,而这样的销售模式也让手机业建立起了更加严密和层次更多的销售渠道。2001年国美进军国内手机零售市场,向大量的厂家直接要货、包销,迅速撕裂手机通过专业零售店销售的模式;2002年,国美电脑卖场启动,PC的销售新渠道出现,价格的不断跳水又开始了……

黄光裕可以被认为是中国最早预见到渠道作用的人之一。他非常清楚,一旦控制了渠道,最终生产商不得不俯首称臣,而价格也可以降到新的低水平。

黄光裕的低价策略里还有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定价策略。

早年黄光裕说自己是动商,和自己同期创业的人里,有一部分就是专门去跑别人的市场,看别人的价格,一旦发现别人的价格比自己低,就实行降价,保证自己的产品更便宜,所以在家电价格战非常厉害的时期,一个电视机一天掉两三百块钱的时候都有。但慢慢地,黄光裕除了通过大订单等办法获得更加便宜的产品外,更开始重视单件产品的利润。他提出的策略是:产品要进行好的定价,定得好卖,然后配套地卖出一些不敏感的商品。

国美的促销定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非常诱人的,他会要求在特价活动期间,国美一部分货品可以原价进,原价出,甚至可以更低,这些特价机几乎成为国美低价的一个象征;另外,那些更贴近市场的产品(包括国美包销的产品),国美在定价上则略微高一点,除此之外,国美还进行主流产品定低价,配套产品毛利略高的做法,通过主力推销配套产品,来整体提高毛利空间。

十多年始终不变的低价策略让国美和黄光裕无往不胜。

1987年黄光裕开出第一家国美;1991年,黄光裕开发了《北京晚报》的中缝广告资源,以极低的价格刊登低价家电报价广告;1992年,黄光裕开出北京地区第二家国美,再次成功;1999年7月,国美首次走出北京,在天津开设两家连锁店,遭到当地十大商家的强烈抵制,但“低价国美”、“价格杀手”等新闻让国美迅速冲破了市场封锁;2000年7月,针对彩电峰会的限价,黄光裕率先发出自己的声音,连续数个周末在京、津、沪各门店推出特价彩电,迫使彩电峰会成员相继在国美跳水,使商家不仅仅是商品价格的执行者,而成为价格的主宰者。媒体评论“国美击垮彩电限价联盟”,“跳水”一词频频见报。

国美的低价拓展模式在2001年后达到了新的高度。在2001年5月之前,国美在全国仅仅拥有13家连锁店,而此后,国美的扩张迅速升级,到2003年,国美直营门店数量突破100家,国美在香港的第一家门店——旺角商城也成功开业。到2004年底,国美全国门店合计200家。

以低价开路的国美在黄光裕近乎狂热的引导下,创造了家电零售业的连锁奇迹。 

“如果你们失败了,不能怪罪中国”

在家电产业迅速发展、国美家电连锁攻城拔寨的几个年头里,黄光裕的野心不断变大,眼光也越来越高远。

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次由他策划推出的国美家电峰会,可以认为是黄光裕的全新起点。

2004年3月,国美家电在北京长城饭店举办盛大的“2004国美全球战略合作高峰会”,这是中国家电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盛会,十几位重量级的中国家电界人物纷纷到场:青岛海尔集团副总裁周云杰、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袁信成、海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于淑珉、创维集团中国区域营销总部副主席张学斌、广东美的集团副总裁方宏波、东莞市金正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万平等。另外,国外各著名家电企业的中国区总裁:索尼(中国)总经理松岛忠信、三洋中国董事长高野彰允、伊莱克斯中国区CEO唐佳敦、艾欧史密斯(中国)董事长麦克·库尔、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高管乐嘉明等同样齐聚北京,一起聆听一个声音。

这一天,黄光裕如同江湖盟主,而这个江湖在最近的四五年内,曾经发生多次大规模的火拼,价格战甚至惊动了中央,现在他把这些谁也不服谁的各大掌门人召集到了一起。

黄光裕在会上说,国美和家电企业并不是彻底的“夫妻关系”,到头来还是“AA制”。大家有各自的利益,最终的目的是在消费者身上实现彼此的经营战略。

“国美不跟我做,我跟大中(北京地区最大家电零售商)做,大中不跟我做,我再找国美做,都不跟我做,我跪下来求大家做,然后我再想办法报复,这就是恶性竞争循环。厂家和商家,应该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求得进一步发展。”黄光裕直言不讳,“你拿我黄光裕平衡我的对手,我就平衡你的对手,你给我越大的信任,我就给你越大的信任,你能为我付出,我就带着头扶持你的品牌,这就是做事的规律。求同存异,是建立在长期合作的前提下,有些问题现在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但有共同的地方,就先要起步去做,最重要还是付出实际的行动。厂商之间应该建立更多的互信,更多的忠诚度,减少排斥和不信任。”

言语之间,豪气干云,而一干听者,则频频颔首。

2005年,黄光裕的胃口更大了。

这一年的高峰会议国美邀请了200多位全球顶级消费电子制造品牌的老总共聚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出席的人员包括: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霍杜芳、美的何享健、志高李兴浩、波导徐

立华、中国惠普邱秋良、LG电子(中国)边敬勋、青岛海尔集团周云杰、海信刘国栋、科龙电器顾雏军、长虹赵勇、创维王殿甫、康佳侯松容、格兰仕梁昭贤、索尼松岛忠信、伊莱克斯唐佳敦、NEC通讯卢雷。

在致辞中,黄光裕豪气不改:“20年来,我们通过不断的竞争和整合,淘汰了不适合市场规律的弱者,造成了今天参会的强者,可以说今天的会议是一次强者的盛会……在这18年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国美留下了不少美名,也留下不少的误会。过去18年,没有机会与高手过招,只有棋逢对手才可以磨炼出更高的智慧。(面对)这次历史性的机遇,国美会走得更稳健。”

会议上,黄光裕意气风发,他还公布了自己惊人的发展计划:到2008年将实现1200亿元的年销售目标,并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第一,我们制定今后五年发展的规划,到2008年将实现1200亿元的年销售目标,并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第二,我们已经将触角伸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2003年10月,国美在中国香港成功的开业,为国美进驻东南亚和全球市场迈出了第一步;第三,针对欧美市场我们的计划是,如果他们的家电连锁企业进入中国流通市场,那么我们也时刻准备进入欧美家电流通市场。”

一席话下来,媒体叹服,而与会宾客更是讶然——这个以光头的全新形象出现的零售渠道掌控者,实在让他们有惶惑的感觉。

在这次盛会上,很少说出惊人之语的黄光裕又送给媒体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他对应邀而来的22位国外家电巨头们说:“如果你们失败了,不能怪罪中国。”

按国美2004年的销售额,全球排名在其前头的国际零售巨头有22家,会议上的黄光裕显然想要公开地叫板:国际商业巨头进入中国的最佳时机已过去了。当初沃尔玛进来时中国还没有上规模的连锁业,现在外资要进入家电零售市场门槛已经很高。

“外资不应太急。不要盲目作重大商业抉择,首先要认真研究具体领域。”黄光裕说。

在和国内的大中、苏宁、永乐的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黄光裕走出去挑战跨国家电连锁品牌的雄心已经昭然若揭。 

国美:春天不止一个

除了家电连锁,黄光裕涉足的地产业被认为是他玩转资本市场的第二枚棋子。

 深度解读:华人首富黄光裕3年炼成世界500强路线图(二)

黄光裕的地产生意起步于1996年,这一年他成立了鹏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一般的房地产商不同,黄光裕的地产帝国在2005年才开始慢慢浮出水面,并显示了其与众不同的一面。除了鹏润地产外,黄光裕还在2005年成立了国美置业,在短期内,他又收购了地产营销顾问公司“百人行”,邀请其总裁童渊出任第三家地产公司“国美地产”的总经理。黄光裕正以手中的三家以地产为主业的公司,做好了新的上市准备。

地产和零售是截然不同的产业,但黄光裕似乎相信这同样是一个资本的游戏。

在三家公司中,鹏润是黄光裕已经拥有较大声誉的地产品牌。

1997年9月,鹏润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鹏润家园”奠基。对于黄光裕进入地产领域,国美内部有这样一个猜想:黄光裕首先看重的并不是这行业多么赚钱,而是当时预感到1994年以后,国家宏观调控,要紧缩银根、收紧信贷,而一些形式的抵押信贷,比如实物抵押,可能会被要求得到较多的应用。国美进入房地产实际上是在进行资源整合,有了固定资产再来为流通企业的发展运筹资金。

1998年,黄光裕买下了哥哥黄俊钦开发的鹏润大厦,共32层,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兼作出租和出售。5年之后黄光裕控股开发位于南二环的大康国际鞋城,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2005年1月1日,位于朝阳北路板块百万平方米的“国美第一城”开盘。目前还无法估算鹏润地产的资产总量,但通过投入与销售可以看个大概:鹏润家园的收入有20亿元,鹏润大厦的楼面价值约41亿元,“国美第一城”的投资是40亿元,加上其他黄光裕参股或者控股的楼盘价值,《105亿传奇》的作者吴阿仑认为,黄光裕拥有的地产价值至少在300亿元以上。黄光裕在地产方面的经营理念也仿照国美电器,也就是薄利多销。“国美第一城”自第一期开盘以来,创造了开盘4天销售1060套,销售额超6亿元的北京地产销售新纪录。鹏润房地产发展中心总监陈云峰是黄光裕这一决策的执行者之一,他表示,“国美第一城”第一追求性价比最优,第二追求资金周转最快。除了追求产品的价格低、品质好以外,企业对这个项目的要求就是迅速收回投资。

“记得老板跟我说了,咱们一定要和周边的项目在价格上拉开差距,该低的时候就要低,能低的时候就要低,于是我们最终的价格比周边的项目每平方米低了300元,最低一套房子价格是4144元,这种价格是有冲击力的。我们在立项初期,也请教过一些业内同行,人家说,‘知道房地产的规矩吗?最快一年能卖三五十万平方米,一百万平方米就是要卖三年,这还是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后来我们经过测算,定了一个‘不守规矩’的方案,两年销售完毕。我们公司老板说,再快一点,于是我们大胆地设计了按照一年半完成销售的计划。”

他说的老板就是黄光裕。

除了主力地产公司鹏润之外,黄光裕于2005年成立的国美置业的好戏则刚刚开始上演。拥有广泛地产背景的国美置业总经理禹晋永接受采访时表示,国美置业2005年计划开发的面积在500万平方米左右。而另外一个刚刚显山露水的“国美地产”同样拥有惊人的规划,与国美置业专注于北京不同,国美地产则倾向于在全国范围内跑马圈地。黄光裕本人也表示要拿出50亿元进军国内的二三线城市。另外,本着国美电器连锁经营的商业背景,国美地产将对商业物业有所侧重。国美地产的有关人士透露,国美地产将要开发的大部分商业地产会是自我经营和租赁,而不是出售。2005年以来,从中央到各部委、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部分开发商对此叫苦不迭,但也有开发商仍然积极扩张,黄光裕无疑当属此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7392.html

更多阅读

国美电器:受困黄光裕

 关键词:黄光裕   重要指数:★★★★   眼球指数:★★★★★   临近年末,被拘查的黄光裕案未有定论,身处该事件漩涡中的国美或许将迎来最难熬的年关。   回顾黄光裕事件,事实上,最早揭露此事的不是新闻媒体,而是11月20日众多家电

黄光裕:昔日首富,今朝首套

  加上9月21日套现的一笔23.36亿元,国美电器(0493.HK)董事会主席黄光裕3年来分6次共套现93亿元,这位昔日的首富,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内地“首套”。   “账面富翁”变身“现金富翁”   2004年6月,黄光裕借壳中国鹏润,完成了国美

深度解读:华人首富黄光裕3年炼成世界500强路线图(三)

黄光裕表示,今后的很多地产项目将直接以国美来命名。对于下属的这两家公司,黄光裕的态度很明朗,他说:“他们谁找到地,谁就到我这里来批。” 地产正在成为黄光裕第二股崛起的力量,上文中曾经提及的黄俊钦很有可能在这次产业游戏中成为幕

声明:《深度解读:华人首富黄光裕3年炼成世界500强路线图(二)》为网友少年决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