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鹤年:“糖王”的成吉思汗梦想(二)



英国,这个最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自由主义”经济学说的故乡。以亚当·斯密为首的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大力倡导一种自由的经济,以适应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郭鹤年到达伦敦的时候,这里的期货交易和股票买卖正在大行其道,十分活跃。郭鹤年原来对期货交易知之不多,如今来到这个国度,觉得期货交易别有洞天,那瞬息万变的市场价格潮起潮落,那押对宝的得意忘形,那看错眼的千古恨,都让他着迷兴奋。 

尽管郭鹤年远居英伦,但来自马来西亚的各种消息还是刮进了他的耳朵。他审慎地思索着、观察着。

1955年,虽然当时马来西亚联合邦还不是独立的国家,但郭鹤年坚信“日不落帝国”必然像以前在缅甸、印度等老殖民地一样,不愿意也得退出历史舞台,米字旗终究得在马来西亚的土地上降下来。此际,郭鹤年有一个清晰的想法:现在是他回到马来西亚大展身手的时刻了。

在战后世界经济结构中,西方主要的工业国家逐步放弃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重点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郭鹤年懂得机会只垂青那些有备而来的人。他已经看到原来属于英国商人的市场,在马来西亚真正独立之后,必定会留下真空地带;他已经听到马来裔、华裔和印度裔的马来西亚商家分食大饼的焦灼呼唤。

在1955年巫华印联盟组成新政府之后,郭鹤年作出返回马来西亚的决定。在伦敦期间,他已经对糖业的经营做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对糖业的贸易状况也了如指掌。

回到马来西亚后,郭鹤年为郭氏事业的发展采取了两个重要步骤,一是在新山市创办了明田(Mintien)私人有限公司,经营各种商品和进出口贸易;二是开始将事业重点放在糖业经营上。他配合马来西亚联邦土地发展局,在靠近槟榔屿的北海创立了马来西亚有史以来的第一所炼糖厂——马来西亚制糖公司。同时,他看准时机,迅速建立遍布马来西亚全境的销售网,形成“原料—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体制。几年间,他的糖业经营获得巨额利润和相当大的发展。1962年郭鹤年即被人们誉为马来西亚“糖王”。

1966年,中国外贸部计划把中国生产的白糖输入马来西亚,使郭鹤年面临严峻的挑战。在中国的大兵压阵下,他从印度大量进口白糖,成功击败中国生产商。经此一役,郭鹤年声名鹊起。翌年,他结识印度尼西亚首富林绍良,并供应白糖給林氏旗下的布洛公司,将版图扩至印度尼西亚。

为了进一步发展郭氏的制糖业,1968年,郭鹤年又顺利地向马来西亚政府租借到位于马

来西亚北部玻璃市的5760公顷丛林土地,经过由他设立的玻璃市种植机构组织开垦后,成为甘蔗种植园,大大增加了原料来源。同时,他在该种植园附近与马来西亚土地发展局共同建立了玻璃市综合糖厂有限公司,炼制种植园所产的甘蔗。1973年种植园有了收获,糖厂产量也迅速增长,这使马来西亚迈开了食糖自给的第一步。

在郭鹤年之前,尽管马来西亚的气候、土地适宜甘蔗生产,但该国的农民却不爱种植,稻米、胡椒、可可、烟草、腰果,才是主要种植的农作物。郭鹤年大面积种植甘蔗,可以说是在马来西亚农业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自郭鹤年开创了制糖业之后,马来西亚的甘蔗种植业日益兴旺。1970年,甘蔗种植面积达到071万公顷;1980年,增至179万公顷。

在盯着糖业生产的同时,郭鹤年还关注着销售市场的情况。1970年,在觉察到世界糖价有上升趋势之后,他大胆决策打进国际糖市,以东南亚为主要基地,把经营战线延伸向欧美,如从古巴购糖转手销给印度尼西亚,从泰国进口原糖提炼后通过香港经纪人之手转卖给中国内地,赶在世界糖价上涨之前收购了大批原糖,并积极投资糖的期货交易,后来随着糖价的上涨,他当年就赢得了600万马元的巨额利润。所有的这一切,都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利润,为日后扩大经营提供了资金保证。企业更是以“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的态势迈向多元化、国际化。1976年,郭鹤年收购了马来西亚糖厂933%的股份。

20世纪70年代,郭鹤年及其所主持领导的郭氏家族集团企业的糖业贸易,从马来西亚扩展至英国、美国、中国等国家。郭鹤年每年从泰国购入近30吨糖,通过贱买贵卖、抽取佣金等方式,在纽约、伦敦等地进行期货交易,取得了巨额利润。国际市场上每年上市的1600万吨糖中,郭氏企业集团控制了10%左右。在马来西亚的糖业市场上,郭氏企业则占到了80%以上的份额。至此,年仅40出头的郭鹤年已由“马来西亚糖王”发展成名副其实的“亚洲糖王”,成为国际糖市叱咤风云的人物,被世界同行公认为世界六大糖王之一。

 郭鹤年:“糖王”的成吉思汗梦想(二)

郭鹤年不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除了发展糖业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借助于世界和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良机,郭氏家族集团企业资本日渐雄厚,其经营胃口逐渐大起来,经营项目也日趋多样化。特别是在70年代以后,企业经营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在马来西亚除在北马、吉隆坡、北海拥有糖厂外,他还拥有在巴生和新山的面粉厂、饲料厂、食油厂,芙蓉的塑胶袋厂,吉打的大理石厂和玻璃厂,并拥有拉曼锡矿4137%的股权。该集团属下的“联邦面粉”拥有的面粉厂,年产量约22万吨,控制了东、西马来西亚面粉市场的40%。此外,他还在柔佛合资创立了制造薄木板和夹板的马来西亚木板厂等,其中95%的产品远销到欧洲、美洲、东亚及西亚各国。 

  白糖铺路世外桃源香格里拉耀五星

1933年,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其小说《失去的地平线》(Lost Horizon)中描写了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Shangri-la(香格里拉)——一个安躺于西藏群山峻岭间的仙境,能让栖身其中的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宁。当时,该书获得了英国著名的霍桑登文学奖,《不列颠文学家辞典》称此书的功绩之一是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而若干年后,有人会说,《失去的地平线》为亚洲创造了一个“酒店业巨子”,一个“酒店帝国品牌”。

1971年,在挖到糖业这第一桶金之后,郭鹤年并没有止步。他踌躇满志,在生意场上四面出击。有鉴于世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郭鹤年毅然决定向旅馆酒店业进军,事实证明他的眼光确实不凡。

郭鹤年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合资建成了新加坡第一家五星级的豪华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这是当时新加坡最早建起的豪华酒店之一,从而揭开了一个辉煌如梦的酒店王国的序幕。现今,香格里拉已成为世外桃源的代名词。而香格里拉酒店的优质服务,完美憩静的环境,正与这个弥漫着神秘色彩的名字如出一辙。

据说,郭鹤年自幼喜读《失去的地平线》一书,在他创办的酒店中,只有最高档次的五星级宾馆才能被命名为“香格里拉”。20年来,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已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酒店集团,总资产达470亿港元。有趣的是,香格里拉集团的每一家酒店都会向来宾赠送《失去的地平线》这部小说。

从商场到酒店,从服饰到化妆品,从游乐园到电影院,国际化的标准都是效法的对象。

一些品牌在吸取国际潮流精髓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核心理念保留和发扬光大,成为另一种流行的观念,并影响到全世界。比如“亚洲人的待客之道”,就发轫于香格里拉酒店,风行于世界。事实上,为亚洲酒店确立新的核心价值的推动者,正是香格里拉酒店集团。英国的《商务旅行调查》杂志也认为:亚洲有世界最好的酒店。言下之意便指香格里拉酒店。

香格里拉酒店的设计一向以清新的园林美景、富有浓厚亚洲文化气息的大堂、堂皇的大理石地面,以及令人瞠目的威尼斯水晶大吊灯等闻名于世。除了这些硬件设施,香格里拉酒店最大的财富就是富有亚洲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殷勤好客的香格里拉情。香格里拉酒店的管理层总是这样启发新员工:想想看,你家里来了客人你会怎样招待? 

香格里拉人认为,亚洲人总是好客的,而香格里拉人的好客之道正如茶道一般精细入微:真诚质朴、彬彬有礼、温良谦恭、乐于助人、自豪而不骄矜。香格里拉人觉得好东西都是有本地特色的东西,这就让人可以理解为什么每座香格里拉酒店的设计各不相同,因为它尽最大可能融合了当地的文化。

在大连香格里拉,精美的贝类装饰凸显海滨城市的风情;而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属香格里拉品牌),大堂里则是大幅中国山水画,中间4根大红柱,一派皇家气势。虽然每个香格里拉酒店的中餐厅都叫“香宫”,但即使是同一道“辣子银鳕鱼”也都会根据当地的口味加以调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7397.html

更多阅读

成吉思汗比希特勒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过之而无不及造句

   巴拉吉尼玛朱耀廷教授访谈录 嘉宾简介:  巴拉吉尼玛:蒙古族,退休前为《内蒙古日报》高级记者,现任内蒙古国际公关协会副会长,内蒙古大学教授,编辑出版了《蒙古族科学家》等十多部书籍。其中由民族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的《千年风

成吉思汗在历史上创造的十二个世界之最 中国历史上的世界之最

成吉思汗在历史上创造了许多辉煌和极限,编著者根椐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概括为“十二个世界之最”。(一) 创建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铁木真历经二十几年浴血奋战,终于消灭了所有对手,降服了各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整个大漠草原全部统一于他

成吉思汗——元太祖 成吉思汗是元太祖的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陵百科名片 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陵 (英Genghis Khan) 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规模不算大,占地约5.5公顷,但颇有特色。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内蒙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东胜区70公里。 蒙古族盛行“密葬”,所

声明:《郭鹤年:“糖王”的成吉思汗梦想(二)》为网友眀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