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以50万元的年薪被浙江一家企业聘为市场部经理后,何慕被戴上了“中国第一打工仔”、“打工皇帝”的桂冠。
今天的何慕,是上海一家营销咨询公司的首席咨询顾问。 10年前的那场“50万风波”给何慕的人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年,何慕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近日,何慕来武汉参加一场营销高峰论坛,主办方在他的介绍材料中这样写道:“何慕:中国第一打工仔、上海联纵智达营销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顾问”。 在论坛间隙,记者对何慕进行了独家专访。 “我与百万富翁的距离是100万” 1988年,何慕从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开始了在营销这一行当的摸爬滚打。 那一年何慕22岁,来自黑龙江的他遵照国家“边疆省份考生必须回原省份支援边疆建设”的规定,被分配到黑龙江省食品公司统计科。“拿起算盘和稿纸,开始为家乡计算‘生猪存栏率’等至今也没有弄懂的统计数据。”何慕回忆说。 因为不会打算盘,字又写得不好,何慕被周围的人当作笑柄。他很快产生了离开的想法,在正式报到后的第21天,他留下了一份辞职报告,离开了单位。这种在当时看来匪夷所思的行为,让领导大怒,何慕得到了“除名”的处分。何慕买了一张南下的火车票,开始了流浪的打工生涯。
他选择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上海霞飞日用化工厂跑销售。何慕承认,第一次选择显得比较幼稚和茫然,“之所以走进霞飞的大门,是因为它的厂房看起来比较漂亮。要求跑销售的动机是,人自由、见识广、赚钱多、别人花钱自己学本领。”“不想从此便和销售结下了也许一生也无法了断的缘。”何慕说。
十多年前的大学还没有设置有关市场营销的课程,书店里关于销售的书籍也很难买到。于是霞飞便成了何慕学习销售的母校。
如果说是“霞飞”将何慕送上了推销之旅,那么让何慕在销售领域突飞猛进并大有所获的地方就是沈阳了。 1991年初,何慕带着上海香海美容品厂的样品只身来到沈阳,以每天75元的代价租下了一家旅馆套房,在门前挂上了“上海香海美容品厂沈阳办事处”的招牌。后来,何慕又花6000元钱办了一张营业执照“沈阳市沈海化妆品经销站”,他成了批发单位的法人代表。 当时,何慕的样品柜里放满了上海几十家日化厂家的热销商品。时间不长,他的客户便遍布沈阳市及周边地区,他成了沈阳日化行业赫赫有名的小老板。 这期间,何慕又受聘于上海申花化妆品厂,成立了“上海申花沈阳销售中心”,在辽宁省30多家大商场设立了“申花”专柜,并在报纸、电视、广播、公交车上做了不少广告。 1993年,申花与美国企业合资。由于何慕在沈阳的优秀表现,公司决定把他调回上海总部负责全国市场的销售工作。这时,何慕已不是孤身一人,而是“带着几十万元现钞和妻子回到上海”,坐上了销售部经理的宝座。 但是,尝够了打工滋味的他,已经不甘心替别人做嫁衣。何慕暗下决心:一定要自己做老板,哪怕是再小的老板。 做了半年销售部经理后,何慕怀着“圆自己的百万富翁梦”的想法,辞职进入了装饰行业。然而,这个梦很快就破碎了。何慕说,“半年后,我垂头丧气地离开了装修行业。那时,我与百万富翁的距离是100万。我终于明白,隔行如隔山。” 于是,何慕重返打工队伍,为一家饼干厂做市场。那时,他对“路线访销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骑自行车,走遍上海的小食品店。对基层销售市场的深入了解,为何慕日后更高层次地介入营销领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以50万年薪成为“中国第一打工仔”
1995年,是何慕人生的一个关键转折期。“这一年,我品尝到了一般打工仔也许一生也不会体会到的喜悦和酸苦。”
1995年,浙江一家企业,以年薪50万元公开招聘全国市场部经理。“一开始只是去看看,并没有把竞聘当回事。可后来进了决赛,骨子里那种争强好胜的劲头就上来了。”何慕说。 1995年4月14日,是何慕一生中最辉煌难忘的日子。这家企业在中央电视台举办“招贤纳才现场直播文艺晚会”。晚会现场上,闯过此前历时3个月的角逐,何慕在当天的辩论会上战胜了最后两个对手,竞聘成为这家企业的市场部经理。 何慕回忆当时的场景:电视直播的竞聘现场庄严而隆重,7位考官正襟端坐,两位公证人员神情肃穆,一批明星献艺捧场,我们3位候选人粉墨登场一决雌雄。“这哪里像竞聘?分明是一场企业为做广告而赞助的文艺晚会,我们3位竞聘者不过是3个不可缺少的演员。”但当时沉浸在获胜喜悦中的何慕,根本没有往这方面想。 无论如何,当时29岁的何慕,成了让所有打工仔都羡慕的英雄,成了当时人才市场上年薪最高的“中国第一打工仔”。 何慕当时觉得自己到这家公司做市场部经理应该能有一番作为,“企业这样高薪聘请,肯定会重视我,给我发挥的空间。我也想证明自己,证明企业没有选错人,这50万值得。”但工作以后,何慕发现他想错了。 刚一上任,名片上印的职务让他迷惑了好几天———公司在招聘启事上明明写着“招聘市场部经理”,而他接到的第一盒名片却印着“销售部经理”。他对公司总经理说,“市场部和销售部是两个不同职能的部门,您到底让我做哪个部门的经理呢?” 公司总经理似乎并不了解两个部门有什么不同,“我们不管这个部那个门,反正与销售有关的事都是你管,两个部门的经理都是你……经理的名头太小了,你干脆叫部长吧。”于是,何慕的第二盒名片又变成了“全国市场营销部部长”。公司先是令何慕只身去东北老家卖掉8万箱饮料产品,后来又要求他组建人马,到江苏开辟一个新市场。何慕如坠迷雾,找不到方向。
那年5月到8月,公司的销售返款达到200多万元,这与他来之前的10多万元相比已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但与公司对“50万年薪”经理的厚望相比相去甚远。
公司对何慕似乎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开始对他不理不睬。那年的8月底,何慕拿到了他到公司4个多月后的首笔工资———3万元。 1995年10月4日,何慕遭到了有生以来事业上最沉痛的打击,一纸不足150字的“休书”,结束了他在这家公司短暂而艰难的打工生涯。 在后来和公司打官司讨回报酬的同时,何慕也尴尬地体会着“因被炒鱿鱼而名闻天下”的滋味。他再也不想为任何老板打工了,他决心自己重新杀出一片天地。 “实战派营销大师” 一个偶然的机会,何慕来到了浙江湖州南浔,并在这个小镇开起了连锁超市。在当时,何慕应该是敏锐地抓住了超市市场的空白点。那时,浙江一些乡镇农民收入已经很高,而当地传统的供销社、商业公司等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 超市开业之初大获成功,一度扩张到8家。但是,随后各路商家纷纷杀进这个新兴市场。“一时间,湖州乡镇超市密布,‘战火连天’,一个不足4万人口的小镇各类超市竟达10余家。” 何慕意识到大势不妙。到1997年底,何慕的超市已经锐减到两家,亏损达到140万元。然而正是这促使他走上了营销咨询的道路。1997年,湖州一个专门生产水泥添加剂的老板找到何慕,怀疑自己的管理方式出了问题,请何慕帮忙诊断。何慕来到工厂,前后呆了半个月,很快找到了症结所在。因为工厂对销售人员非常苛刻,导致销售人员离心离德。针对这种情况,何慕给了老板很多主意,并建议他在上海做一些广告,扩大产品知名度。
过了几个月,老板再次登门造访,兴高采烈地告诉何慕,按照他的方法,工厂不仅扭转了亏损的局面,而且进入了良性循环。老板在离去的时候,不由分说地塞给何慕刚出生的女儿一个红包,里面居然是6000元钱。
何慕突然意识到,自己学的是经济学专业,又在好几个大型企业打过工,积累了丰富的营销经验,如果自己专门向企业提供营销咨询,将是一个很好的谋生途径。
1998年,何慕回到上海和几位营销领域的伙伴一起创办营销咨询公司。2000年,何慕的公司改组为联纵智达营销咨询公司。“从此,便在营销咨询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何慕对记者说。 何慕现在的名片上印的是“执行董事、首席咨询顾问”。他说,“我是公司的创办人,也是股东之一,算是老板之一。但在职位上,我是首席咨询顾问,主要负责为客户进行咨询服务,我不管公司的日常事务。” 因为在营销咨询行业取得一定的成功,在业内,何慕被誉为“实战派营销大师”。对此,何慕谦虚又自信地说,“大师我不敢当,实战派我觉得当之无愧。”他认为,虽然自己的公司和跨国大型咨询公司相比,不在一个层面,但并没有高下之分,“跨国咨询公司,做的是大公司的整体战略,而我们做的是营销战术,注重实效,他们做的事情,我们也许做不来,但是我们做的,他们也未必就能做到。” 何慕向记者介绍,他的公司现有107人,2004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多万元,“应该说,在专一于营销的咨询公司中,我们是全国数一数二的。” 对于10年前的“50万年薪事件”,何慕觉得,50万元年薪对于今天的他来说已经算不了什么了,“我们公司现在年薪50万元以上的已有一批,不过当年的‘中国第一打工仔’却让别人记住了我,形成了个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