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来经验谈:网络编辑照样成CEO(二)



但是出国之前,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哈佛修炼》,其中一个作者叫袁岳,是零点调查公司的老总,现在经常在东方卫视主持节目,对我帮助特别大,因为我了解了一个学校和这个学校所承担的那种使命,就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使命,那本书我读了很多遍,所以我当时有了这个想法去报这个学校,因为我觉得它跟我的新闻还是有一定的关联的,我不想报一个纯正的新闻学院,因为当时新浪的CEO建议我去读。

所以我听了他的建议,在07年的时候报了这个学校,当时有三个推荐人,美国学校申请的话,一定有几个申请人,当时一个申请人是陈红,还有一个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高冈钢副院长,还有一个是新浪原来主管政府关系的一个高管,把我自己在新浪工作的经验写了。当然写的过程,是对以往生涯的反思,因为写这种申请,要突出你自己到底做了哪些事情,我当时有点犹豫,我说这种经历,因为我知道被录取的人都是在政府机关工作过的人,尤其第三世界国家,他们主要专业是面向第三世界国家招的。

但是后来非常令人满意,被录取了,而且发给了我全额奖学金,因为他们认为以前没有互联网人士申请这个专业,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培养的人士。所以07年夏季的时候就开始学,我读的是在职人员的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只有一年,时间很短,机会成本好一点,我觉得那一年的学习,对我来说,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话来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黄金时期,他也是我学的那个专业出来的,包括特首曾荫权都是那个专业出来的,我的同学,他们要么是政府的官员,甚至里面有两位是部长级的,尼日利亚的一个部长。还有像一些银行界的人士,因为他们都在从事为私营企业服务之后,也能够投入到公共事业当中去。

还有一些人,美国同学,里面有刚从伊拉克战场杀完人的军官,还有一些FBI的人,我有一次跟一个FBI的同学找房子,他就带着我,他当时是宿舍的宿长,拿着一串钥匙,有一些钥匙,他没有,他就理直气壮的去敲人家的门,一般美国人敲人家门,都是怕侵犯人家的隐私,跟他们交往,能够获得不同的这种知识,然后能够听到不同的意见,经常发表自己一些辩论,就一些国际问题,甚至像人权等等敏感的问题。

而且对我来说,还有两个好处,一个就是在所有哈佛的学院里面,你可以随便地自由去选课,在政府学院可以去学商学院的课,那时候在读一些商业方面的课程,对我来说帮助也非常大,包括经常看一些跟中国有关的会议,比如说风险投资,有一次见到一个风险投资人,他爸爸是投搜狐的,他说很多年前,他爸爸去MIT去开一个会,突然有一个小伙子拦住了他,拿出一张纸,说这是我的商业计划书,我是要把互联网带入中国的人,那个人就是张朝阳。然后那个人就问他,你为什么想当企业家呢?他说因为在中国姑娘们最喜欢的就是企业家。所以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所以在08年就完成了学业,然后就回国了。

回国以后,因为互联网还是自己擅长的一个领域,所以就回到互联网领域了。我学的是统计,因为以前看数据的方式和我自己在学校里面重新学的东西不太一样,回来还是觉得有很大的提高,会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方法不一样,选了两个方向,一个是SNS,一个是视频。SNS,因为在哈佛的时候,大家知道facebook就是哈佛的学生创立的,几乎人人都在用,甚至是教授都拿facebook和学生进行交流。

我当时加了好几百个同学,认识不认识的,或者在一个城市里面的,像有的华人,美国不同地区的华人。我觉得是一个新兴的,但是有巨大的潜力的一个互联网方向。还有一个是视频,是我04年在离开大陆的工作岗位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一直在关注的一个业务,在公开场合和在公司内部,对视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时候提醒其他管理层,说对这个业务需要投入,包括在全国很多地区我还做过一些实地的调研工作,所以我一直保持非常浓厚的兴趣。

回国之后,在几个工作岗位最后选择了乐视,因为我觉得乐视是非常独特的一个网站,大家一说视频网站就是优酷、土豆,乐视非常吸引我,它是盈利的。这点非常特殊。它怎么盈利的?只有进去才能知道,作为一个外人,无从获得内部的数据。我进去之后,它确实是盈利的。然后它也有创业板的计划,所以工作了一段时间,基本上把自己在美国的一些学习的东西转化过来,当然也有一个在美国带来的未必适用于本土的情况,乐视是更具一个本土化的一个企业,因为他们公司的创始人基本上以前不是做互联网出身的,这样的话,对我来说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非常欣慰的刚从出来,做完研究工作,然后又开始工作,然后还带着学习的劲头,所以从他身上,他也是晋商,他对成本,因为大家知道过去困扰视频网站就是成本问题,对成本的控制,对技术的追求,还有对跟无线业务的结合,对我的帮助都很大。半年时间,就把流量做了十几倍上去,找到了一些非常快速的办法。

你首先要研究,怎么样增加一个网站的流量?首先你得研究别人已经成功路子,它原来做是付费的,是VOD部分,它现在做的业务是免费分享这块的,其实以前有很多数据可以表明,这块跟搜索引擎的关系特别大,听说原来最初的时候几个网站花了上百万每年买百度的搜索引擎的关键字,当然我也想买,但是一报,百度的报价挺高,一张口要两百万,太大了,正在节衣缩食准备申报创业板,花这么多钱不合适。

去年冬天,有几个领先的视频网站,砍了费用,砍了支出,有的砍了带宽,还有的人砍了搜索引擎,所以它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对于后起的网站来说,很快就可以见到效果,这就是你要研究别人怎么样成功,当然还有执行的问题。但是后来还是决定离开,为什么?虽然有很巨大的诱惑力,券商已经入场调查了,就在那个时候我决定离开了,因为我需要看到一个公司的长期,其实上市只是中间的一个步骤而已,我曾经问一个员工,我说你觉得公司的长远发展的目标是什么?他说是上市。我说不是,上市只是一个过渡的手段,真正的是你想清楚自己到底是要做成什么样的一个特色的网站,你的竞争优势在哪里。我觉得这点在公司还不是特别让我很清楚的能够看到这一点,所以我就离开了。然后我有幸的到了MySpace。

当然他们选择我的原因,看我以前的经历,在新浪工作过,成为一个很巨大的门户网站,然后在垂直视频网站工作过,然后又从海外归来,在美国又经过了一段学习,我曾经在美国一次商学院的会议问过一个VC的人,我说你们选拔一个公司的CEO,是用什么样的标准?他们说我们特别看重在美国学习工作过的人,然后他回来,到了中国还保持非常强的学习性,我们特别看重这种人,哪怕他中间有一些失败的经验,但是我们仍然认为这种人是我们特别看重的。

 魏来经验谈:网络编辑照样成CEO(二)

非常高兴今天以这个身份来跟大家分享刚才讲的一些经历。谢谢大家。

【主持人】:今天主题是网络编辑到CEO,我听魏总的演讲以后,总结一下,从编辑到CEO有四个条件必须具备,第一是要抗累,第二要会学习,第三个要摆脱现状的动力,第四个善于发掘和利用一切机会。

魏来:当你发现机会,你还要玩命,你要有这个狠劲。很多创业者,我发现一个问题,回国之后,他们也花了巨大的资源,也绞尽脑汁,他们也很了解本土的用户和消费习惯,为什么不能够成事?因为他们总在摇摆,当他们发现机会的时候,他可能又看到另外一个机会,最后就每在一个方面取得比较大的突破,甚至突破之后,像互联网很多应用都是瞬息万变的,在不断更新换代,那么你应该经常处在一个不断地领先地位,要保住你这个地位。

【主持人】:刚才魏总说做网媒很累,曾经在小南庄的街上恨不得一头扎在地上就睡躺在床上觉得生命都要终止了。都这么累了,还能不停地换女朋友,说明还行。(笑)

我们就进入今天的互动环节,今天的主题可以问魏总网络生涯的问题,SNS的问题,视频的问题,但是尽量不要谈MySpace的问题。

魏来:我解释一下,我去MySpace的时间并不长,到现在,我觉得挺好,但是我没法给大家汇报一个结果,我期待有一天能够给大家讲,我平常也很认真总结上周做了哪些事情,有哪些值得继续研究分析的东西,但是我希望最后我给大家结合我的结果,能够给出大家哪些是失败的教训,哪些是成功的经验,等到一个合适的时间,我一定会实现这个承诺,再跟大家讲这些东西,现在太早了,而且最近有个别网站把我们盯的挺死的,把我们作为竞争对手,我们觉得还不至于,甚至还封杀我们的稿件。我觉得一方面说明我们在进步,另外一方面我们不希望现在有什么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提问:魏总,我是05年的时候做过一段时间的论坛编辑,我们是一个小网站,做编辑的时候,觉得累是累,当时为抓新闻,要设计很多话题,我们打了很多擦边球,什么图片频道之类的,但是做了半年,我就转了,去做营销传播之类的东西了。现在做网络编辑,成长性没有以前强了,请问您对现在入行的编辑有什么建议?

魏来:确实现在要想把一个网站,刚刚建立起来的网站,在短时间内做好的话,比较难。因为现在各个领域的座次基本上都排定了,优势也很强,尤其像几个网站特别值得一提,像腾讯、阿里巴巴、淘宝这些网站,优势太明显了,把后面拉的太远了。确实难度非常大。但是另外一点,首先对于网站来,然后再说编辑。我觉得网站,要顺应这个形势,比如说我现在觉得有一点,像我原来在新浪的时候,由十几个人,几十人,上百个人,发展到现在至少有五六百了吧,好几百个编辑的操作方式,但是现在是web2.0的时代了,好多年前,在美国做同样的内容,人家人特别少,其他都是由计算机来完成的。

我记得03年的时候,编辑只要对机器生成的新闻再进行修改就行了,一下子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现在更好的,这是一个分享的时代,有70%多的人愿意和其他人分享信息,而不是单纯地只关注几个网站的信息,时代的情况变了,人家的使用习惯发生了变化,所以要特别了解这方面的动态。另外一点,中国的互联网应用,大多是要借鉴国外的,尤其是美国,我在美国期间,确实设身处地的感觉到,那是一个互联网比我们要发达的一个国家,它是整个社会,而不是只是这个行业,比如说电子商务,为什么现在中国不如美国的电子商务使用率高,因为它的社会诚信、信用体系、物流体系都是,整个的系统,生态链都是很完整的。它是一个整体。

说到网络编辑,在网络编辑这块,原来是讲基本功的,比如说新浪的编辑,他需要懂那些内部业务的流程、规章,我都不知道后来编辑怎么记那么多东西的,有这么厚的操作手册,都是多年积累的,可能最初的编辑都要讲这个。也有很多网站因为学新浪的模式,他做东西非常标准化,标准化的流程。但是现在我更觉得是,他有很多创意,组织能力、策划能力是更为强了。这一代,80后、90后这一代,跟我们70年代的人不太一样了,他们各方面,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很多东西都是讲究一个,比如说潮啊这样的东西,所以他还是有很多有创意的东西,创意性很强。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不同的时代,对网络编辑不同的要求。

另外一点,我也觉得要特别关注现在新兴的像视频、SNS在网站中的结合和应用,以前更多的,绝大多数都是封闭的,包括今天看几个门户网站都是内需的,而现在讲的是世界是平的,任何的事物之间都有一种关联性,能不能把这些东西串联起来,开放式的平台,我觉得这个慢慢会成为一个主流。

【主持人】:谢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7671.html

更多阅读

下岗女幼师创业故事:洗碗洗成百万富翁(2)

   现在,孙秋苹当年创业时欠银行的20万贷款已经完全还清,并已经有了近100万元的个人资产。     而她也有了更大的目标,要把自己的店铺在现有的基础上规模再扩大一倍,争取把店开到日本去。   “大不了从头再来”     记者:

下岗女幼师创业故事:洗碗洗成百万富翁(1)

负债起步洗碗洗成百万富翁     成功是什么?是一份坚守,是一份执着。孙秋苹正是在向成功不断攀爬的人,柔弱的外表、理性的思维下是对自己事业不断的向往与追求,在“年龄有限,追求无限”这种信念的支持下,她不断诠释着自己对成功的理解

魏来经验谈:网络编辑照样成CEO(三)

提问:魏总,我看您对SNS比较关注,对国内比较了解,对美国也很熟悉,您从第三者的研究角度,能不能介绍一下美国的SNS什么状态?国内的格局跟美国对比起来,能不能介绍一下。再就是未来的SNS的营收模式。 魏来:这确实是过去一段时间我自己在做的

魏来经验谈:网络编辑照样成CEO(二)

但是出国之前,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哈佛修炼》,其中一个作者叫袁岳,是零点调查公司的老总,现在经常在东方卫视主持节目,对我帮助特别大,因为我了解了一个学校和这个学校所承担的那种使命,就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使命,那本书我读了

成功宝典:史玉柱的专注力是怎么练成的(二)

  只做一件事 “我对行业和媒体的评介其实不是很在意,但是对于玩家的骂声,我确是很在意。”史玉柱说,“玩家向来喜欢用骂来表达他们的爱,如果你理解玩家,就会明白他们的骂声发自于他们对你产品割舍不去的爱。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

声明:《魏来经验谈:网络编辑照样成CEO(二)》为网友这就是人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