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智健归来:一个百年家族的沉浮



荣智健,已不再是中信泰富董事长,但他,仍是荣氏家族的第四代传人。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荣智健”3个字,自动关联的词汇包括:荣毅仁、2009、中信泰富、败局、辞职。聊聊数语,将这个百年家族的波折悉数表达。

2009年4月,一向在资本市场顺风顺水的荣智健,遭遇职业生涯最大挫败。一笔巨额投资亏损,让他不得不从中信泰富引退。

不过,和荣氏家族百多年来的跌宕起伏相比,这并非最惊险的一次。而对荣智健来说,他的使命是,重建荣氏家族对中国商界的影响力。

15年前,荣智健曾对媒体说过:“假如我不是荣毅仁的儿子,今天,我不可能做香港中信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但假如我仅仅是荣毅仁的儿子,而自己没有能力来经营,香港中信也不会发展成今天这样的规模。”

15年后,荣智健宣布辞职的当天,一位目击其离去的记者称,在汽车驶离中信泰富大厦很远以后,他似乎回头凝望了一眼。

而在淡出公众视野5个月后,2009年9月,荣智健终于开口说话:年底之前,他将以个人名义成立一家公司,专营中国房地产及金融业务,且不排除会与中信集团合作发展。

第四代的挫败

4月8日,67岁的荣智健引咎辞去中信泰富董事长,一时舆论哗然。

作为如今荣氏家族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中信集团的五号人物,荣智健黯然挥别为之奋斗20年的中信泰富,让镁光灯再度聚焦荣氏家族。

1999年,荣智健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说:“你可以叫我赌徒,也可以叫我斗士。我不会否认自己有冒险欲望。”但这一次,他为自己的“冒险欲望”付出了代价。

2008年10月,中信泰富公告称,为了降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同而导致亏损。2008年,中信泰富因此直接亏损146.32亿元港币。

这也是中信泰富19年来的第一次亏损。

而荣智健是否被问责,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信泰富是一家重量级的红筹公司,此举事关红筹公司在香港的形象。其次,对中信泰富来说,荣智健本人是重量级的人物,其拥有极深厚的人脉,事关投资者对红筹公司的投资信心。

在中信泰富首次披露损失时,荣智健曾将此次投资失误归咎于公司财务董事张立宪及财务总监周志贤,这两人随后被解雇。而荣智健37岁的女儿、中信泰富财务主管荣明方,则进行了职务调整,并降低了薪酬。

中信泰富大股东中信集团也曾出手施救。2008年11月,中信集团向中信泰富注资15亿美元,力图让其走出困境。中信集团持股中信泰富的比例也由从29%增至57.6%。

当时,一切似乎都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而在得到大股东中信集团支持后,荣智健一度公开表示,中信集团的支持,是一个积极的解决方案,“现在,(中信泰富)可摆脱这一不幸事件,继续朝未来迈进。”他称,对公司的前途充满信心,并表示没有退休的愿望。

不过,香港警方的介入调查,让事态变得不可控了。几天后,香港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下令进入中信泰富公司搜查,逗留一小时后,运走大批文件,公司股票紧急停牌,造成的巨大社会影响。最终,荣智健作出了“退位让贤”的决定。

在荣智健回望中信泰富大厦的一瞬,他的祖辈、父辈亦在对他凝望。

荣家的轨迹

这仅仅是这个百年家族的又一次波折而已。

20世纪初,荣智健的祖父辈荣德生、荣宗敬,曾经登报宣告破产,荣氏企业最后依然存活下来;60年前,荣智健的父亲荣毅仁,曾因为倒卖物资被国民党当局关押,开庭审判那天刚好上海解放……

翻开历史的页章,无数凶险难度远超此事的时刻一一呈现。在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看来,荣智健辞职,并不意味着荣氏家族的衰败。

作为中国企业史上仅存的几个百年家族之一,荣家于20世纪初崛起于无锡。无锡惠泉山麓的五里湖畔的荣巷,小桥流水、清风碧荷、吴侬软语、杏花缤纷,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小镇。

从留下“固守稳健、谨慎行事、绝不投机”训诫的曾祖父荣熙泰算起,荣智健已是荣家的第四代传人。但荣氏家族真正发迹,还是始于荣智健的祖父荣德生及其兄长荣宗敬。

荣家兄弟白手创业,贵为中国面粉和棉纱大王,一度控制了中国将近一半的面粉和棉纺工厂,被称为是“"中国的洛克菲勒”,是晚清和民国时期最大的民族资本家。

1902年至1949年,荣氏家族都是一个纯粹的私营资本企业。吴晓波指出,荣德生和荣宗敬这一辈,代表了早期中国“民族资本家”或者“民族企业家”最高点的成长状态。

荣氏家族的命运,在1949年迎来最重要的转折。

1949年,在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荣氏家族内部出现了大震荡。家族中多人远走海外,而资金外流,更是使留在内地的荣氏企业元气大伤。不过,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认为,其“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在最后关头,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俩决定留在大陆。

显然,对于荣氏家族日后的发展来说,这一决定至关重要。主动选择留下的荣家,日后赢得了毛泽东“中国民族资本第一户”的赞誉。

在上海解放后,荣毅仁率先支持“公私合营”,将全部家产捐给了国家,这一举动对上海的私营工商业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也为他赢得“红色资本家”的称号。当时,北方的企业界代表人物是乐松生——百年药号同仁堂的总经理,荣、乐二人一时人称“北乐南荣”。

而在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之时,党和政府对荣氏企业也予以了大力扶持,帮助其实现了新的复苏。

“跟着共产党,这条路我走对了。”——荣毅仁曾这样评价他同中国共产党合作。1993年,荣毅仁当选为国家副主席。

而1978年中信集团的成立,更是荣氏家族的重要一笔。

改革开放初期,荣毅仁向邓小平提交了《建议设立国际投资信托公司的一些初步意见》,在邓小平的应允之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今中信集团的前身)成为了直属国务院的投资机构,成为中国在对外开放中的一个窗口,扮演了中国引进国际资本的中介角色。这也是中国日后成立一系列“窗口公司”的发端。

重建影响力

1942年出生于上海的荣智健,乃家中独子。他的舞台,是他的父亲创立的中信集团。

1986年,荣智健加入中信香港,香港中信又于1990年先后收购上市公司“泰富发展”及港资第一大贸易行大昌行,并于1991年正式更名为“中信泰富”。

 荣智健归来:一个百年家族的沉浮

此后,中信泰富先后入股包括国泰、港龙、香港电讯等多间著名港企,并收购澳大利亚铁矿等,商业版图不断扩大。

正如前文所言,当时,就中信泰富的成就,荣智健对家族影响力的作用,认识颇为清醒。不过,他亦对自身的能力非常自信。

虽然,其父荣毅仁一直以“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的荣家祖训警戒自己,并藉此在商场上建立了良好的信誉。但相比父辈,荣智健的风格迥然不同。

即便在富豪云集的香港,荣智健的奢华做派也非常突出。《荣智健传》曾援引了一段他的自述:“我决不想过清教徒式的生活。”他认为,富裕之后依旧过苦行僧的生活,是一种伪君子做派。

不过,在此次巨额投资亏损事件浮出水面后,荣智健的资产,已从2008年的35亿美元跌到7.5亿美元,损失高达75%。

而在吴晓波看来,荣氏家族在中信体系的出局,似乎是一个制度化的过程:中信集团为国资委直属企业,在一个国有垄断资本高度集中的集群中,私人得以拥有股份,且能以阳光化的方式成为中国首富,荣家确为仅有之孤例。而也正因为是孤例,所以,一定违背了某些规律。

经过这次高层大震荡之后,中信泰富可能需要重新定位。到底是回归成为一家纯国企,还是继续过去的“暧昧身份”?

不过,荣氏家族在中信体系的出局似已成定案。在吴晓波看来,荣智健迄今在中信泰富仍持有超过11%的股份,所以,荣家复起或有可期,但荣家对中国商界的影响力,正面临重建。

或许,这才是“荣智健辞职”对这个百年家族最大的影响所在。

相关链接:

荣智健40港元成立荣氏家族公司

4月份辞去中信泰富主席的荣智健并未选择做寓公,沉寂5个月后,他宣布将成立一家新公司,进军房地产业和金融业。

事实上,在荣智健向记者们透露上述信息的时候,荣氏家族企业已经悄然成型。CBN记者从香港公司注册处查到,荣智健成立的新公司名为“荣氏企业控股有限公司”,英文名为Yung’sEnterpriseHoldingsLimited,最初注资仅40元(港元,下同)。

这家新成立的企业虽然注册资本仅40元,却颇受外界关注,因为荣智健曾成立53家空壳公司,却从来没有一家以“荣氏”命名。

这不由得令外界猜测,荣家将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放到这家企业,借此创造另一个中信泰富式的辉煌。

彻底的家族企业

香港公司注册处的信息显示,荣氏企业控股有限公司于今年6月成立。据注册处职员推测,此公司应该是通过购买空壳公司改名而得。公司注册股本分属地处英属维尔京群岛的4家公司,股权由4家公司平均分摊。

业内人士认为,这4家公司幕后人很可能便是荣氏家族成员。

公司注册地址刚好是位于中信泰富所处地址,即金钟中信大厦32楼。董事会成员为荣智健本人以及次子荣明棣、长女荣明方,共3人。荣明方同时兼任荣氏企业的秘书,并以秘书的身份签署有关注册文件。

上述董事会成员与中信泰富的关系给人不少想象空间。主要董事之一荣智健,虽然已辞去上市公司职位,但目前仍是中信泰富母公司——北京中信集团的常务董事,他表示暂时没有计划辞去这一职务。荣明方曾任中信泰富财务主管,在去年外汇巨亏事件曝光后,被降职处理。荣明棣目前正任职中信泰富主席助理。

在荣智健的家族成员中,目前只有任职中信泰富执行董事的长子荣明杰没有出任荣氏企业的董事职位。此外,与荣智健共同进退、辞去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一职的范鸿龄也没有在荣氏企业的董事名单内。

新公司显示出强烈的荣家色彩,无怪乎不少港媒用“另起炉灶”来形容该公司在荣智健战略中的布局。

除上述荣家成员外,荣家是否还有其他成员在中信公司任职,CBN记者致电中信泰富公关部进行咨询,对方低调回应说:“公司内部员工名单不便向外界透露,如果你们真的想知道,不如去问荣家吧。”

与中信泰富竞争?

香港业界人士点评说,从荣智健今年在资本市场的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一些自立门户的端倪。荣智健今年从中信泰富董事局辞职后,闪电般减持其股份,于5月初以每股12.2元沽售6000万股中信泰富,持股量由11.48%降至9.8%,套现7.3亿元,连同出售保利香港的股份套现7.9亿元,共套现达15亿多元。不久之后,荣氏企业便于香港公司注册处登记。

荣智健曾经对自己的减持作过解释。他表示,减持仅是个人行为,并声称看好中信泰富未来的发展前景,无意全部沽售旗下所有的中信泰富股权。

目前尚不知道荣智健的股份减持行动是否与新成立的荣氏控股公司有关。但是无疑,出售这些股份带来的资金流,足以令荣智健有较雄厚的资本开展新的商业运作。

对于自己新成立的公司,荣智健显得踌躇满志。他透露,新成立的公司将会从事金融及地产业务,有机会在上海投资,而且投资范围不会只限于内地,也会投资其他地方,如果没有利益冲突,也不排除会跟中信泰富合作。

对于中信泰富来说,目前更主要的任务可能是清除去年外汇巨亏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尽快树立投资者的信心。去年的事件不仅令公司元气大伤,也引发投资界一些人士的不满。

恒丰证券研究部董事林家亨认为,中信泰富作为在香港上市多年的公司,且公司资本雄厚,而荣智健在去年的外汇巨亏中个人财富大幅度缩水,因此势单力薄的荣氏企业暂时无法与中信泰富形成竞争,但是间接竞争应该还是存在的。

能否再造辉煌

1987年2月,中信香港改组,荣智健任中信香港副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为搭建一个平台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1990年中信香港收购泰富发展,成立中信泰富,荣智健任董事局主席。

此后短短十几年间,中信泰富的版图急剧扩大,发展成为香港一家以电力、基本建设、航空、地产、贸易及分销为主营业务的大型综合性企业。

不过辉立资产管理基金经理陈煜强评价说:“在政府背景影响力逐渐淡出后,中信泰富与其他公司相比,没有太出众的竞争优势。”

御泰资产管理董事黄国英(博客)也表示:“在目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几乎很少能有过去那么好的投资机会。”

从上述两位投资专家的判断来看,荣氏控股要获得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更多努力。黄国英明确说,他并不看好荣氏企业的发展,认为荣智健已经脱离了家庭背景的光环;在资本运作上,再也没有特殊政策的支持,而目前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的房地产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要脱颖而出十分困难。

荣智健能否凭借现有荣家的实力,东山再起?从过往经历来看,他是特殊背景下造就的一个传奇人物,他一手创造了中信泰富今天的辉煌,虽然离不开中信集团的支持与荣氏家族的深厚背景,但荣智健个人的商业智慧以及敏锐的商业头脑也无可否认。

“对于个人来说,我是没有想靠父亲来做些什么,靠别人的名望来做事,长不了,也许一时一事可以,但并不能解决自己的根本问题。”荣智健曾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这样说。他也承认,如果不受父亲身世的影响,假如没有新中国的背景,或缺乏他人的援助,他不会在香港取得这样辉煌的成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7701.html

更多阅读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竞 荣智健折腰 英雄沦落炒房团?

 文/唐 婷  2009年因投资外汇巨亏而黯然退出中信富泰的荣智健归来了,引发关注的不是他的复出投资有了新动向,而是其私人公司被曝光以700元每平方米的超低价在海南拿地。  一代IT名人,竟然沦落至与温州炒房团为伍,这条简单的新闻背

海南炒房 荣智健沦落为炒房团 超低价在海南拿地

那些虚虚实实的低价拿地的喧扰,最后可能沦落为海南房产热诸多新闻中的一条。 文 唐婷 荣智健复出尚未大展拳脚,就已经引起诸多风波。 2009年因投资外汇巨亏而黯然退出中信富泰的荣智健归来了,引发关注的不是他的复出投资有了新动向,

重庆炒房团 荣智健沦落炒房团

 那些虚虚实实的低价拿地的喧扰,最后可能沦落为海南房产热诸多新闻中的一条。   文/唐 婷   荣智健复出尚未大展拳脚,就已经引起诸多风波。   2009年因投资外汇巨亏而黯然退出中信富泰的荣智健归来了,引发关注的不是他的复出

荣智健入狱 荣智健归来

 近香港东区海底隧道的大昌行商业中心,看似很平常的办公楼,却卧虎藏龙。“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之子、前香港中信泰富(00267.HK)主席荣智健,重出江湖的大本营——隆源企业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隆源控股”)正在此地。   早在去年9 月,辞任中

声明:《荣智健归来:一个百年家族的沉浮》为网友江山寒色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