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海岛:中国富豪下一个处女地(一)



“作为一种财富的象征,私人所有的岛屿,甚至会取代游艇在今日的地位。” 这是《财富》杂志在1930年创刊号上的预测。

在中国,这个预测的验证来得比较晚、比较曲折。90年代末以来,“私人岛主”这一概念逐渐在我国出现,但更大程度上它只是媒体的封号。怎样成为“岛主”?他的实际权限有多大、任期有多长?这些问题因为政策和法律的不够完善,而长时间困扰着越来越多跃跃欲试的富豪们。除此以外,海岛土地性质的敏感性、开发的巨大难度、难以预测的经济投入,也使得这个领域的发展更加步履蹒跚。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破冰者。

1996年,中国第一代“私人岛主”产生,艺术家朱仁民低价获得“莲花岛” 40年开发权。他的岛,与艺术和公益的理想有关,尽管“十年抗战”,让他疲惫不堪。

台商陈明哲,也是中国无居民海岛开发的先行者。早在1999年便开始了海南西岛的旅游开发,如今他的新项目,茂名的放鸡岛也逐渐浮出水面。他的岛,承载了海岛商业开发的想象。

杭州设计师陈耀光的岛,与隐逸和悠闲的渴望有关。在那样一个私人会所里,“没有商业符号,没有电话,没有汽车,没有玻璃幕墙”。

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岛,则是他经济思考的一个试验田。他每月只去一次,却有了杨梅岛主的称号。

他们,以及更多的岛主,从不同维度与“岛屿”发生了连接,并构成了不同的“岛主”类型。

财富,总是有其外在象征的。在中国人的财富符号流动的进程中,别墅、汽车,甚至摩托车、电视机、手表等实用商品都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现在,则让位于游轮、私人飞机、私人庄园、私人海岛等更属于生活想象范畴的东西。前者的出现,提示我们正朝现代化之路狂奔,而后者,指向对于自然的回归。在快速城市化、现代化的今天,寻觅一个“隐逸”的处所或者生活方式,成了人们内心的一个渴望。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这个海岸线绵长的古老国度正迎来新的休闲旅游时代,标志之一便是走向海洋。在政府开发的模式下,海南岛已先行一步,三亚2008年一年的旅游收入便超过91亿元。但在“私人岛屿开发”这样还模糊不清的领域行进,你可能获得未知的喜悦,也可能尝到苦果。

社会转型的焦虑感,让人想逃走。但在一个转型期的国家,哪里有理性的生活理念、成熟的法律以及稳健的社会心态去支撑真正的“隐逸”生活呢。岛屿,也许只是一种生活想象。

陈耀光:设计师,杭州典尚设计创意总监、总经理。主要代表作品:韩美林艺术馆、李叔同纪念馆、浙江美术馆

“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有一个岛在等待着自己,这样的感觉很美妙”

在杭州这个温柔精致的城市里,许多职业设计师都有工作之外的其他生活方式,他们常常是酒吧、餐厅、会所、酒店、房产、休闲度假等场所的把玩者。

陈耀光的私人空间就是湖畔的一座小岛。

清晨五六点,公鸡开始打鸣,两只毛色各异的巴儿狗也不甘寂寞,叫得正欢。在睡梦中被吵醒后,陈耀光赤着脚走出这座鸡舍改成的木屋。身为设计师,他习惯了城里黑白颠倒的生活,很少有领略晨曦的机会。

他喜欢光着脚板走在露台木头上的感觉。坐在躺椅上,眼前是晨光中的湖色和映在水面的山影,发上一会儿呆,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农家夫妇悄悄地在一旁摆上了两三盘水果,然后做着各自的事。

“很安静,很空旷。没有任何一种平时经验中所熟悉的影像,没有商业符号,没有商务活动,没有电话,没有汽车,没有汽车的牌照,没有玻璃幕墙、街道,没有游客。”

傍晚的时候,他和朋友们喝上一些酒,大家弹弹吉他唱唱歌,尽情地抒发一下,再抽一点上好的烟丝。一个灯泡悬吊在树上,发出昏黄的灯光。

周围的黑色越来越深沉。

 

芳香谷

2002年,陈耀光有了买一个私人空间的念头。

于是,他和有同样想法的两个朋友一起租下了千岛湖畔一个拥有350亩果园的半岛。一个是设计师,一个是研究传媒与文学的教授,另一个是海归的生物学博士。3个人各有打算,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都希望在都市以外拥有一个空间,可以放松心情,和各自圈里的朋友休假聚会,体验一种有别于平时的生活情景。“但是,这种空间有别于那些豪华的私人会所,更自然、朴素些。”

作为设计师,陈耀光自然承担起小岛的空间设计。“第一次到这里,我觉得这是符合我个人最理想境界的一个空间。那些在都市里、在业主那里不能施展的想法都可以拿出来。我想把这个岛做成和我个人紧密相连的一个设计平台,有自己的情怀、我的想法。”

他请了当地的泥匠、瓦工、木工,给他们一点简单的草图,不交代得特别细,任由他们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工艺,用当地的木头、石头,来修缮、搭建这两座小屋。“这是我一个放养的作品,是和农民合作完成的。有别于我之前做的那些楼堂馆所。我希望做出当地民居的风格,当地的农民他们怎么生活,他们会有怎么样的生活习惯,是怎么考虑材料的组合、防水、保温、牢固、舒适性等等。”

唯一不同的,是房子旁搭的一个很小资情调的露台。“当地的岛民习惯席地而坐,或是在厅堂里接待客人。但是,到这里的都市人,想感受的是早上的鸟叫、昆虫叫,从湖面慢慢吹过来的风,或者,不同季节里的自然阳光。”

事实也是如此,每次他和朋友到岛上来度假,大家都喜欢把厨房、餐厅里的桌子搬到露台上,吃饭、喝酒、唱歌,不管温度有没有比屋子里更适宜。

小岛有个诗意的名字——芳香谷。 缘起是那位有博士学位的岛主原本计划在岛上种些可提炼芳香精油的植物花草。

3位岛主轮流负责岛上事务,管理经费支出,每届任期两年。这两年,陈耀光是“轮值主席”,要操心的杂事也不少:露台的木头烂了,有些渗漏,得请人来修缮和重新架构;要加一个库房,多建个鸡舍;他还想在岛上种些桂花,到秋天的时候,整个岛会弥漫着桂花的香气;每个月给负责看岛的一对夫妇发工资。

那山 那人 那狗

看岛的夫妇是江西人,在他们搭建房子时来做小工,房子搭起来后就留了下来,一住就是7年。在岛上,他们就如同在老家一样,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种树修枝,种菜、养鸡、养猪,刚刚又养了头山羊。7年的时间既短又长,女儿长大了回江西念大学去了,他们又添一个男孩

这个岛上出生的男孩小名红红,皮实黝黑,陈耀光给他另取了一个名——“岛生”。他很喜欢这个男孩,每次去岛上休假,都要带着小男孩到处乱跑。岛上的生活幽静、寂寞,岛生每次看到他们来总是很兴奋。可是,小男孩对陈耀光带来的相机还是有抵触,喀嚓声一响,他就跑开了。

这一家子更像是陈耀光他们在乡下的一户亲戚。岛主们都是成家立业的人,每次去岛上,他们经常带上自家孩子用过的电脑、书刊,穿过的衣服和玩具,送给小岛生。“他们也很感激,和我们有一个大家庭的感觉。外面的就业情况也不好,一家子在这里没有牵挂,生活也很安稳。”

岛上种着桃树、柑橘、板栗。水果成熟时,3个人各自拿一点,其他都留给管岛的夫妇,任由他们处置,可以拿到集市上卖,或者送给路过赶集的人。有时,桃子熟了,卖不掉,倒在山沟里等着烂掉。“千万不要说我们奢侈,因为我们这里毕竟不是专业的果园,如果专门雇人去摘、运输,去销售,成本太高了。”

岛附近有一个小镇,走起来需要一刻钟时间。村民们偶尔会来岛上帮工,但是,他们很少见到租下这个岛的那些城里人。“偶尔,我们在吃饭和发呆的时候,当地人路过我们这个门口,走进我们的岛,到湖面上去。他们会和管岛的夫妻打个招呼——“我发现他们比我们更像主人。”

有时候,他们免不了有点妒忌这一家子——3个岛主都有自己的一摊事业要打拼,很少有足够闲暇时间去岛上消磨。“尽管是我们花了钱租了这个岛,更多的时间是他们在那里享受着自然的氛围。”

可是想想,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有一个岛在等待着自己,这样的感觉很美妙。在艺术和设计圈里,陈耀光和他的岛总是一个有趣又风雅的话题,同行或者好奇的媒体常常问起有关岛上生活的种种。“如今,小岛已经占了我整个生活话题中一个很吃重的角落。”

忙碌之余,陈耀光也在构想着对岛的下一步设计。在日本、欧洲旅行时,他常常会去留意那些盖在海边、江边的房子,甚至一些原始穴洞里的作品。杭州凤凰山脚下一座设计公司所在的大院里,摆满了他这些年四处收罗的各种石雕、木器,以后,他会把一些气质相近的藏品搬到岛上。

“等到晚年,或者差不多退休的时候,我可能会在那里做一个与自己心灵比较近的东西。反正,整个岛从某种意义来说是我们3个人的,也是我自己的。很有一种期待感,觉得又很遥远,又在期待中。”

陈明哲 在海岛上挣大钱

陈明哲:广东茂名市台商协会会长,放鸡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五年的时间,他已投入了上亿的资金,在未来两到三年还将追加,现在他把台湾的生意尽数卖掉,准备孤注一掷

来自台湾的商人陈明哲是中国无居民海岛开发的先行者之一。早在1999年,他便开始了海南岛西岛的旅游开发,如今他的新项目——茂名的放鸡岛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5小时车程之外的广州的地铁里开始频繁播放着关于它的广告,而在冬天来临前,北方的各个城市也将知道它的存在。

钱和时间砸出来的海岛

陈明哲皮肤黝黑,眉毛浓厚,说话夹杂着很重的台湾口音,如果换一身普通衣服走在人群中根本没人会注意到他,也许只会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渔民。第一次见他是在岸上公司的会客室里,四周墙上挂满了大幅的照片,照片里有与马英九的合影,还有胡锦涛接见台商代表的合照。

从公司出去,走路5分钟就到了他自己建造的码头和停车场,这片本身只是一片滩涂的地方如今成为了游客上岛前的第一站,在支付150元门票后就可以乘坐价值200万的游艇开赴面积达1000亩的放鸡岛。

2004年6月8日,陈明哲和茂名市电白县政府在水东镇举行了签约仪式,成立了放鸡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50年为限。

 私人海岛:中国富豪下一个处女地(一)

50年是国家在2003年发布的《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中允许的个人或单位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的最长租用期。有人说,50年对一个人来说相当于大半辈子,用大半辈子作为赌注开发一个前途未卜的荒岛,太有风险了。

“如果失败了,别人会说你很大胆;如果成功了,别人就说你有远见。”陈明哲相信自己评估未来的能力,他从来就是一个偏执的人。

海岛开发,特别是无居民海岛的开发,需要很长时间的前期准备才能成熟。曾经在海南开发三亚西岛的陈明哲很清楚这一点,“三亚西岛签下来由我开发的地很小,才100多亩,我用了2年的时间来开发,之后边开发边开业经营。放鸡岛有1000多亩,开发到现在5年了才第一次可以正常开放营业。可是前期的开发估计还需要两年的时间。”

国内购买私人岛屿的程序

根据2003年6月17日起实施的《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单位和个人利用无居民海岛首先需要进行“申请利用无居民海岛的行政审批”,其次要政府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最后确定无居民海岛的利用人。其中,申请的程序如下:

首先,应当向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申请材料:无居民海岛利用申请书;申请单位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者申请个人的身份证明、资信证明材料;海岛利用方案;利用海岛的保护方案;其他相关材料。

其次,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进行审查,并按规定逐级上报有批准权的机关批准。

最后,颁发《无居民海岛利用批准书》,包括无居民海岛利用项目位置、范围、面积、用途、方式和期限等内容。

在项目审批时,根据各地的规划和要求,一般还会对项目的注册资金、环保要求、海岛保护方案、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海岛转让价格等有一定限制和要求。要想成功成为“岛主”,除价格因素外,项目的准备报批也是关键的一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7715.html

更多阅读

李彦宏演讲视频 李彦宏的下一个关键词(一)

1999年底,当纳斯达克指数从2500点跃升至3000点,又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冲至4000点,31岁的李彦宏正在给自己筹备中的公司起名字。他已在美国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工作3年,但他想到的是Infoseek的竞争对手Inktomi。忘了在哪里看过,Inktomi一词

80后IT四少:金融危机下依然赚钱(一)

系列专题:研究80后李想、茅侃侃、戴志康、高燃。这不仅仅是四个男生的名字,还至少附带着以下潜台词:“80后”、“创业精英”、“IT四少”、“财富新贵”。2006年首先报道他们四人的财经类杂志,在2008年10月的报道中,下了这样的结论:“戴

私人海岛:中国富豪下一个处女地(二)

开发四面临海的荒岛的确是改天换地的工程,从最初码头的修建和船只的购买,到公路、水电网系统的搭设,最后还有酒店以及娱乐设施的设计和施工,这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的投入,尤其是岛上的建设,成本往往是陆地上的两到三倍。这样的工程往

IT界首富李彦宏:百度的下一个关键词(一)

1999年底,当纳斯达克指数从2500点跃升至3000点,又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冲至4000点,31岁的李彦宏正在给自己筹备中的公司起名字。他已在美国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工作3年,但他想到的是Infoseek的竞争对手Inktomi。忘了在哪里看过,Inktomi一词

声明:《私人海岛:中国富豪下一个处女地(一)》为网友封刀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