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可以站在国际的舞台上,当人们提起西门子、ABB、三菱时,还会说到上海电气……”
这是一场被推迟的采访。几个月前对上海锅炉厂的采访宣告“流产”时,记者曾得到这样的答复:“国际上所有的跨国企业都有一个品牌集中的效应,西门子公司从来不会这样谈论自己的企业:西门子锅炉、西门子汽轮机……客户找到的是西门子公司,认可的也是西门子公司。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亦然。”
这个世界有很多拒绝人的方式,但这样的拒绝却让记者心悦诚服,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婉拒,让记者更有冲动去感受这究竟是怎样一个企业,又是怎样的企业成长的战略眼光成就了这样的企业。
在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本部大楼的会议室里,坐在记者身边的上海电气集团副总裁、电站集团总裁郑建华,白色衬衫、齐整的偏分短发、一副金丝无框眼镜,面色微微泛起红色的光润,言谈间态度谦和,不温不火的讲述中,却以一种企业家的智慧征服着在场的每个人。同他交谈的两个小时里,记者一直在尝试寻找眼前这个立志要做“中国的西门子、GE”的企业“掌门人”身上所具有的某些特质——思想锐利,却平和;战略远大,但踏实。
郑建华善言故事,这场以故事串联的企业发展史在他的讲述中变得尤为生动。从最初的“以狼为师”到现在的与“狼”翩翩共舞(详见《电气中国》6月刊),故事里的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有管理改革之初的艰难与探索,有企业转型面临诱惑时的冷静与思辨,也有得到竞争对手由衷认可时难以名状的欣慰与自豪。
“英国电力事业公司International Power(IPR)曾经在全世界高端市场投资了45个电厂,但是它从来没有采购过任何一台中国的设备,也不相信中国企业可以做好。”当因股权变动,后期成为项目股东的IPR得知项目的设备总承包商竟是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时,立即派出20余人的专家组对上海电气电站集团进行实地考察。
“过去的几十年来IPR从来没有和中国的设备制造企业打过交道,现在我们知道,中国有这样的设备和企业。这是在世界范围内,我们见过最好的发电设备。”临走前,IPR专家不无感慨。
每一次这样的情景都会深深触动郑建华。在他看来,故事的背后不仅是企业的良好声誉,更有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蕴含其中。
“我们努力为中国企业争夺自己的地位,我们不能说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完全做到了,但是我们不断的去努力,而且我们已经看到了成功的希望,看到了成功的曙光,甚至是尝到了成功的甜头,这很重要。”他说。
问及“将把企业引向何方?”,郑建华低头,双手合十片刻,“我希望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可以站在国际的舞台上,和所有国际跨国公司一样,得到同等的尊重。拥有核心的竞争力,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当人们提起西门子、ABB、三菱时,还会说到上海电气。”
在他心里,这样的时机需要修炼。
面对如今新能源设备如火如荼的上马,郑建华和他所带领的“不差钱”的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年产200台兆瓦级的风机的生产产量显然慢了些。“不能拿着别人的图纸‘照猫画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啊。”郑建华答的简单、直白。
2006年引进德国德风公司D6-1.25MW技术,初步实现产业化;2007年,与德国艾罗迪公司联合开发适合中国地区台风和低风速特点的2MW机组,最终知识产权归属中方所有;2008年,引进艾罗迪公司全套风机设计软件,并组织对30人研发团队进行风机设计理论系统培训,目前这支团队正在独立设计开发3.6MW风轮直径116米的紧凑型结构海上风机,预计2010年下线。这段“知其所以然”的道路,上海电气电站走的费时费力,但“我们真正掌握了未来风电产业的核心技术,并且我们有能力针对中国未来的风场、风电发展的需要,自主开发符合中国市场需要的产品,有能力对设备未来将出现的所有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面对国内发电设备三大家由来已久的“争霸赛”,郑建华跳出了另一个思维圈。“与其同室操戈,不如到国际舞台上与‘狼’共舞。在赶超中建立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国内第一才是自然结果。”他说。
上海电气电站集团看重于“未来”,市场何尝不是?棋高一着。
从精细化管理到一体化战略,从迈步EPC项目到洞悉“服务”制高点,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次次兵行险招,挑战中国企业管理的传统模式。“每一次战略的背后,都是不同的利益体,变革的过程很痛苦,也很艰难,但我们走的比我们想象中更好。不是因为我郑建华觉得要去做,而是大家都觉得这个事情应该去做,事情才能做成,这是一种理念和价值观的认同,当你发自内心的去接受,才能为此奋斗,这是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企业文化的真正力量所在。”
熟悉郑建华的人都知道,企业文化是他所重视的。“那是发自内心的动力,是一种竞争的状态。如果在困难面前,你失去‘想’的权利,那你做不成任何一件事。一个企业家,如果你有愿景将你的企业做成一流的企业,经过不懈的努力,这个目标或许可以达到,至少也可以把企业做成二流、三流。但是如果你从未想过要将企业带领成为一流的企业,那你永远不会入流!”郑建华说。
“要在国际舞台上与‘狼’共舞,在这个舞台上起初可能会被推倒,站起来以后可能又会被推倒,但当企业依靠自己的能力再站起来时就会同他们一样强大;但是如果从未想过要站在这个舞台上,觉得自己不行,那么这个企业永远无法成为一流的企业!如果说,上海电气电站有所成功,那就是我们在此方面做了那个吃螃蟹的人。”
“未来还有何期许?”
“让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成为真正在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能力的技术强大型企业;使企业在管理、文化、战略真正能够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成为迎合社会发展潮流、引领行业发展的大企业。”郑建华微微侧身,略皱的眉头舒展开来,“我希望中国的企业都可以向世界证明,‘我也一样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