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影响下的经济衰退未必是件坏事,至少对于雨润食品集团董事长祝义才而言如此。
“我们不会放慢扩张的步伐,”祝义才说,“相反,今明两年,一些资金实力不够的中小企业,会因为承受不起金融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从而退出市场,这正好为雨润提供了选择性收购机会。”
据介绍,雨润食品目前的资本支出主要用于收购上游屠宰业务,以及投资下游猪肉加工业务的新建项目,并且其未来两年已经确定下来的资本开支约为40亿元人民币。就在不久前,雨润又在黑龙江、甘肃以及河北收购了三家厂房。
这是典型的“祝义才风格”。
从当年怀揣200元积蓄辞职下海,并通过水产品出口“空手套白狼”赚来第一桶金,到后来创办雨润食品,进入肉制品加工业,并把雨润打造为占有中国四分之一以上市场份额、年销售额超过300亿的巨头企业。高超的收购之道一直是祝义才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之一。
当被问及从商至今,最令自己骄傲和自豪的事件是什么时,祝义才不假思索的答案是1996年南京罐头厂并购案——国内首例民营企业吞并国有企业的案例。
事实上,并购南京罐头厂的过程非常困难。并购之前,通过4年的努力,祝义才已经把南京雨润肉食品公司打造成了产值过亿的食品企业。但随着规模的扩大,雨润生产车间的机器在24小时超负荷运转,祝义才面临着“车间扩张”的难题。
在租下了南京罐头厂的一间闲置的厂房之后,雨润就地招聘了罐头厂的部分下岗职工。投产当月,这间厂房便开始有了赢利。这时,祝义才脑子里浮现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收购南京罐头厂。
在1995年,当时民营企业的法律和政治地位还不明晰,国内也还没有过成功并购的案例,祝义才的想法就显得非常“不可思议”,同时需要冒很大的经营和政治风险,重重困难之下,祝义才最终决定迎难而上。
祝义才清楚地记得,那段时间他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连清理厂区堆积多年的垃圾这样的事也亲力亲为。此后雨润投入1亿元进口设备,对南京罐头厂进行改造扩建,工厂改造投产后5个月便实现销售9600万元,赢利500万元。这次“蛇吞象”的收购是国内第一起民企收购国企的成功案例,受到了广泛关注。
有了这次并购的成功经验,祝义才在随后几年时间里又频繁出手,相继在江苏、安徽、河北、辽宁、四川等地以接近“零成本”的方式,成功收购了三十多家国有亏损企业,盘活了数十亿元的资产。令业界瞩目的是,每一家被雨润兼并的国企都能起死回生,呈现生产快速发展、销售额大幅增长的良好状态。
的确,正是通过不断的收购兼并,祝义才才得以迅速地开疆扩土,建立起了其庞大的“雨润帝国”;然而,维持这个“帝国”平稳发展的,则是祝义才对食品行业的深刻认识。
“创业至今,‘与社会共同受益’是我一直秉承的一个理念,我一直要求我们企业生产的食品,首先要做到我自己以及我的孩子要喜欢吃,放心吃。”祝义才介绍说,食品行业比较特殊,良好的产品信誉是一家食品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且,只要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消费者对该企业的产品的依赖度就会很高。
作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倡导者,祝义才在国内食品行业中第一个提出了“食品工业就是道德工业”的从业理念;而且,雨润也是国内最早实施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认证和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的企业之一。由于雨润在食品品质和安全方面的努力,我们国家的现行的肉制品加工标准也正是参照雨润的生产标准而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