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场人物:段永基 王志东
关键字:阳光创富
商业影响力:互联网 资本力量
在互联网的创富模式出现之前,中国企业家的个人财富增长往往呈现两个极端:要么是灰色部分居多,要么是增长缓慢。而自王志东们开始,中国企业家阳光创富的大旗被正式竖起。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作为中国较早接触国外风险资本、天使投资等的段永基们,资本市场带给了他们财富和名望迅速暴涨的先机,也同时带来了投资人和华尔街的压力。游走在企业和资本市场两端,体味资本力量的强大和压力的无情,中国企业家们必须要经历这个阶段。
1978年,段永基和这个国家一起走进命运的转折期。
这一年,32岁的段永基考上了北京航空学院的研究生,在此前8年的时间里,他是北京176中学的一名老师。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段永基自称只上过10个月的课,其余的时间都“搞文革”了。考上“北航”的研究生对于他的意义不止于“补课”,那更意味着拿到了一个更稳固的“铁饭碗”:学成后他被分配在航天部621所,并在不长的时间里做到了研究室副主任的位置。
就在段永基风风火火地赶去“北航”报到的时候,在南方珠江口的一座小城镇里,12岁的王志东一样也很兴奋:他从小学4年级直接被初中录取。在那个思想刚刚解放而经济又未上正轨的年代里,王志东每天渴望的是爸爸不时带回来的新书,而他最着迷的是和爸爸一起动手做些电子小玩具。
相隔千里,相差20岁,那个“北航”研究生部的新生和东莞初一的天才少年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的命运会在以后的岁月紧紧捆绑在一起,并以这段恩仇共同见证和左右了一个行业的兴衰枯荣。
被财富放逐
从性格上看,王志东和段永基相差很大,一个是承受型,内敛、坚忍;一个是攻击型,张扬、老辣。或者正是这种差异,让这两个承受了相同命运的企业家却得到不同的评价:都是出局,王被看做悲剧英雄,段则被认为作茧自缚。
如果不是整整一批创业者在那个时代离开了自己缔造的王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王志东只是一个公司权利争斗的牺牲品。
因为有了王峻涛、张树新,所以我们认为是急不可耐的资本一脚踢开了那些财富历史的开拓者。至少这个逻辑最站得住脚。
那是一个被财富照耀的时代,也是一个被财富焚烧的时代。那个时代让王志东们认识到了资本是财富最慷慨的释放者,同时也是财富最贪婪的追求者。这个释放和追求的过程也给整个中国上了一课:财富铸就传奇,财富也导演悲剧。
王志东没有丁磊、张朝阳的幸运,后者比他多熬过了一年,整个行业便峰回路转。但他比任何同业都幸运和骄傲的是,只有他戴上了“中国网络之王”的桂冠,尽管他曾解嘲说,这称号的含义不过是“中国网络界那个姓王的”。
王冠只会出现一次,以后在这个行业里任凭再有多大的成就,也再不会有称“王”的机会,如陈天桥如李彦宏。这是王志东之幸,幸在他是曙色中,被大家第一眼看见的人。幸在他第一个让多数中国人认识了什么是草根创业、阳光创业、知识创业。
相比于王志东,段永基的“财富”经历则更富历史性:他摸索、认知、追求财富的过程几乎就是这个国家摸索、认知和追求财富的过程。
尽管段永基在王志东事件中是以资本方的面目出现的,但相信没有人把“资本家”看做是他在这个行业、这段历史中的真实定位。他不过也是被资本推向阵前的一名搏杀者。
就如王志东的离职原委一直扑朔迷离,段永基的最后出局也很难让人给出准确的判定,你可以说他是利用新的财富机会全身而退,你也可以说,他是在新的财富权贵面前无力招架。
但至少我们看到了一个结局:一个新的行业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时代里,段永基们的特征和痕迹已经被抹得干干净净。
惊人的巧合是,在段永基出局的这一年,2008年,财富再一次给中国人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如果说7年前财富泡沫破裂时中国人多数还只是旁观者,那么这一次,他们已经是在泡沫中挣扎的主体。
是的,这一次,我们都是被财富放逐的人。
1 一拍即合:资本做媒
段永基当然没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祖国的航天事业。
1984年,中科院的万润南、沈国钧等人向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乡借了2万块钱,创办了四通新技术开发公司。段永基参与了这次创业,却没舍得立刻丢下航天部的“铁饭碗”。这一年万润南在中科院的同事柳传志也在一间小房子里创办了中国科学院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就是今天的联想。
一年后,段永基扔掉了621所副主任的乌纱帽,正式投身万润南的四通。此后,他机缘巧合地坐上四通总裁的位置,并凭借铁腕安然渡过随后四通内部的“倒段风波”,人们评论说,这得益于他“搞文革”的斗争经验。
1993年的段永基春风得意,此时在他治下的四通公司仍然坐在国内电子百强的首席上。这一年8月,四通成立四通电子(0409.HK)在香港上市,一共发行了1.5亿股股票,每股发行价格1.26元港币。
这一年“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的广告语正在风行国内,但联想的上市还要在一年后,方正则更晚。这也是让段永基大为得意的地方。
就在手握融资的段永基全力寻找投资项目时,他碰见了27岁的王志东,后者刚刚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二次失业。
如果没有遇到段永基,很难说王志东的命运会变得更好还是更坏,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有他的新浪事业。
从北京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王志东获得北大方正领导人王选的赏识,并进入北大方正任程序员。在方正的日子里,王并没有获得崭露头角的机会,遂于1991年底辞职。
告别方正后,王志东本来准备技术移民到新加坡,在办出国手续的空暇,他又做出一个全新的中文平台——中文之星1. 0版。这个软件被一位北大同学看到,立刻建议共创公司。1992年4月,王志东与这位同学创建了新天地电子信息研究所,王志东任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由于和同学的分歧和矛盾日益加深,1993年8月13日,王志东从新天地辞职,并被迫把中文之星的源代码交出去。这一事件对王志东影响颇深,在以后的创业过程中,王始终竭力把持核心技术以及核心权力。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王志东遇到了中国第一代程序员、时任四通公司总工的严援朝,严援朝曾成功开发出中文平台CCDOS,之后一直怀才不遇。深谙体制之苦的严援朝极力说服王志东与自己共同创建一个中文软件公司,而此时,王志东又遇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四通副总裁刘菊芬。
在刘的安排下,王志东与段永基进行了第一次会面。会面中,王志东成功说服了段永基为他未来的软件公司提供500万港币的“天使投资”,而无分文投入的王志东则占有新公司20%的股权。此外,段永基还答应了王志东3个额外的条件:新公司有自主的人事权,四通不派1人进入;新公司只做软件;员工尝试配股权。这些条件在当时的体制环境下宽松得不可思议。
随后,四通董事会用了一天的时间讨论这起投资案,在几乎没有争议的情况下,董事会通过了投资王志东新公司的决议。
1993年12月18日,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此前,四通集团先让其香港上市公司四通电子出资350万元在香港成立利方投资,约定王志东、严援朝及其他技术人员持股30%,再由利方投资在国内与四通集团合资成立四通利方,四通集团追加投资150万元,持股30%。
由于一直没能物色到合适的总经理人选,两个月后,王志东在严援朝的支持下,亲自出任四通利方总经理。成立之初,公司在中关村西南部的万泉小学租用了一栋10年期的小楼,由于地处偏僻,王志东不得不在附近各个路口挂上公司的指示牌,后来这里成为北京最著名的高档住宅区之一。
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开发中文软件平台Richwin,第一个版本的Richwin于1994年3月20日被开发出来,此时,微软的Windows中文版也已经面世,人们显然已经没有购买Richwin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