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礼 天津大学 “出卖”汇源后再看朱新礼的五张脸(一)



9月9日,刚刚雨后的北京顺义区北小营镇,经历了一轮全国性风暴中心的汇源总部,有些略显平静。在接待过几拨记者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常态,在车水马龙的喧闹中,细心的人会发现路边的树叶已经开始斑驳泛黄。

汇源集团新闻发言人曲冰对本刊记者的采访要求温和而坚决地拒绝了:我们能说的,都已经公开宣布了。限于法律规定不能说的,现在也不能说……

奥运之后的北京乃至中国最吸引眼球的经济事件,莫过于汇源果汁以179.2亿港元的高价卖给可口可乐公司了。这个交易额创造了外资企业并购国内企业新纪录的重大事件,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神秘色彩:

先是没有任何征兆的突然宣布;

然后是朱新礼的神秘消失;

再是对并购事件的三缄其口;

最后是新闻发布会后闪烁其词的矛盾语言……

然而,抽丝剥茧,汇源果汁与可口可乐的这一并购案冲击波的背后,一圈一圈的谜团被慢慢解开,其中蕴含的悲喜因子,也自然毫无遮掩地袒露了出来。

1.隐士:传言满天飞,安能辨我是雌雄?

9月3日,香港联交所,被反复折腾的股民们被一纸公告吸引了:代号为1886-HK的汇源果汁集团突然宣布停牌。作为内地果汁市场的领导企业,汇源的一举一动,牵引着香港股民们的心。

旋即,又一纸公告打破了死气沉沉的平静:可口可乐旗下全资附属公司将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本,若交易完成,汇源果汁将被撤销上市地位!

这一突如其来的惊人消息如冲击波一样迅速蔓延至全球。在一天之内成为业界最主流的话题,24亿美元的并购交易金额,是迄今国内食品饮料业最大的一起并购案,并超过了2004年底联想并购IBM的交易金额。

短短几天之内,事态的发展似乎如共振效应的层层叠加,累积起越来越沉重的能量:

先是网民集体抵制收购。在一份调查中,逾23万网民投了反对票,占参与调查总数的近80%,一位网民甚至宣称:如果汇源不卖给可口可乐,我今后喝果汁只喝汇源;如果汇源卖给可口可乐,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喝汇源果汁;

接下来,国内多家企业商讨联名上书商务部反对收购,理由是“可口可乐和汇源合并之后,将垄断一半以上的渠道,加上可口可乐的财力支持,其他企业基本没有生存空间”。这些企业还提出了替代方案:如果汇源确实要出售,应当将汇源果汁的品牌、净资产等分拆拍卖,由国内企业参与竞拍。“这回真的是唇亡齿寒了!”一位饮料公司老总表示。

一片喧嚣声中,法律界人士提出:商务部是否最终审批通过尚是未知数,因为涉嫌垄断。这个论断,为扑朔迷离的并购未来更添上了一笔重重的问号。

然而,9月6日,突然消失了三天的汇源集团掌门人朱新礼又突然现身,在营销分析会上面见了部分媒体。面对外界质疑,朱做了几点说明:

1.卖掉汇源是一个纯粹的商业行为,具有六大好处。第一,让中国政府有更大的筹码与美国谈判。因为此次并购需要中国政府审批;第二,作为可口可乐历史第二大投资,而且是在股市的低谷进入,会让美国对中国刮目相看;第三,表明可口可乐对中国的未来更有信心;第四,汇源可以打入可口可乐的全球采购系统;第五,对国家、人民、自己及他人都有好处,是多方共赢;第六,汇源员工可以获得更好的收益和机会。

2.企业家把企业当儿子养,当猪卖,是实实在在的市场行为。

3.自己的未来梦想是向果汁产业的上游发展,经营果园和水果加工。

4.品牌没有国界,不应该动不动以民族大义责人。

5.商务部对此次并购审批通过与不通过,自己都会感到高兴。

营销分析会后两天,又一个惊人消息曝出:朱新礼出售汇源实属无奈,因为此前汇源的股东达能、华平基金和朱新礼曾签订了一份股权转让备忘录,约定三方将一起捆绑转让股份。在对方报价之后,三方将一致行动,当有一方反悔时,反悔方必须承担相应损失。

根据这个计算,可口可乐对汇源是股价溢价三倍收购,报价高达12.20港元,朱新礼如果不同意出售汇源,对达能和华平基金的补偿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接近朱新礼的人士称,备忘录是英文书写的,朱新礼对当中的关键条款并没有领悟清楚,特别是其中的惩罚性条款,同时签订备忘录也没有告诉家人。

旧疑未消,又添新问。朱新礼的高价售卖,难道真是另有隐情?

坊间人士都清楚,长期在资本市场上摸爬滚打的朱新礼有太多机会出售汇源,但却一向高调挂起“中国品牌”的大旗。奥运前夕,朱新礼就豪迈地表示:“奥运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次商机,更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全面展示的舞台。我们应借机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制造,更加认可中国品牌。”在面对汇源果汁与“两乐”同台PK的担忧时,朱新礼一如地慷慨:“汇源要做的,就是向‘两乐’看齐!”言犹在耳,汇源突然易主。其间的变故,实在让人思索。

即使“捆绑说”是真的,但朱新礼是确被蒙蔽暗算,还是有意为之在被外界质疑时以苦肉计博取同情?以朱新礼之精明,似乎后者更为可信。

作为香港上市公司,严格的监管使汇源不得不三缄其口。但土生土长的中国商人文化,却又让朱新礼不得不闪烁其词,示敌以弱,示众以难。此时,朱新礼更像一个高明的隐士,我自乘云去,一任众人猜度。

2.江湖豪客:乐善好施成就霸业

商人绝不可能与隐士划上整齐的等号。隐士朱新礼的前身,其实更是一个叱咤风云大碗喝酒的江湖豪客。正是这种豪迈奔放的性格,使汇源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厂,在中国市场一路过关斩将,登上了内地果汁饮料的头把交椅。

1992年,正担任山东沂源县外经委副主任的朱新礼做了一个大胆而意外的决定,接手当地一家濒临停产的水果罐头厂。

此前当过多年村长的老党员朱新礼,厚道,认真,没有架子,更有着深深的乡土情结。沂蒙山的果农卖果难,生活艰难,于是,“身体好,精力也旺盛”的朱新礼希望通过生产果汁,解决乡亲们“卖果难”的问题。

创业之初的山东淄博汇源果汁厂所做的就是收购当地的水果,然后在罐头厂榨出浓缩果汁,出口国外。朱新礼与德国一家浓缩果汁设备供应商达成补偿贸易协议,并通过“远期信用证”的融资方式,引进了当时中国第一条现代化的浓缩果汁生产设备。后来,又辗转从德国高薪请来了食品行业的工程师,专门帮忙把关工艺、化验和检测,后来老外们再也不愿意呆在沂蒙山区里,为了解决人才、技术、辐射面等诸多问题,1994年9月,朱新礼带着20名员工在北京顺义县安营扎寨。

在当时还荒凉的顺义县,朱新礼与离乡背井的员工们一块儿吃员工食堂,一块儿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外出住100元以下的宾馆,他甚至还改编了一首歌《咱当兵的人》来鼓励员工:“咱汇源的人,有什么不一样,自从离开了家乡,就想干出个样……”虽然他自己晚上望着对面山坡和深邃的天空,也不知所措。

在江湖大佬朱新礼的恩义感召下,汇源员工们在很多年内的“程序”都是,早上6点起床,白天生产销售,晚上开会研究推广方案,凌晨三点睡觉。

到2000年时,进京6年的汇源果汁已经悄无声息地占领了北方市场,销售额10亿元,利润上亿元,成了国内果汁行业的老大。

登上江湖大哥地位之后的朱新礼,开始在更大的范围内辐射其热心、仗义。在中欧管理学院读EMBA的时候,朱新礼是班长,同学中就包括伊利前董事长郑俊怀。当郑俊怀因MBO惹祸入狱时,朱新礼感慨,需要钱为什么不早点说出来,“我们都可以帮他”。言毕,潸然泪下。

汇源与德隆的合作盛传于世。据说初次见过朱新礼,一起只呆了三天后,唐万平就铁了心要和朱合作。后来朱新礼听说,原来是因为唐万平看到朱新礼脚上穿着一双破洞的袜子,“老朱也是很大的老板啊!”

而后被问及和德隆分手后的感受,朱新礼语音凄然:“其实挺难过的,毕竟合作过一场。”他说,他依旧记得,在上海和唐家三兄弟一起喝酒,每个人都酩酊大醉的场景。

行走江湖,朱新礼以其古道热肠,赢得了朋友和市场的一次次追捧与认可,也赢得了汇源的一次次升腾。

  3.悲凉剑客:内忧外患萌生退意

商业江湖有豪放的一面,也有悲凉阴诡的一面。事实上,正是日益严峻的数据和形势让朱新礼感到江湖的悲凉。正因为此,倾注了16年心血、并被认为极度看重控股权的朱新礼,会在谈判时间不到两个月之内,突然放弃汇源旗下上市公司,萌生退意。

2007年2月上市募得资金以后,汇源在业务扩展方面诸多不利,并没有交出符合资本市场期望的答卷。2007年,汇源果汁上市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销售成本增长22.8%,虽然略低于同期销售额的增长率28.6%,但是如果考虑到其果汁产品的平均售价提高7.5%,公司的销售成本压力显而易见。而且,为了保持市场份额,汇源果汁需要在广告、推广等方面投入更多。公司2007年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增加50.3%,从2006年的3.8亿元增至5.7亿元。

自去年下半年来,农产品涨价凶猛,作为单一果汁饮料生产商的汇源,压力巨大。2007财年,汇源失掉了包括四川和贵州在内的3个销售区,并首度没能完成销售任务。在2007年下半年,另一家本土饮料企业农夫山泉后来居上,甚至夺去了汇源在果肉果汁市场第一的宝座。

而在外部,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果汁饮料的战团。2007年,可口可乐制定了一个欲做中国市场第一饮料品牌的战略计划。而其他的竞争对手,统一、康师傅、达能等,同样是越战越勇,市场竞争加剧。

朱新礼可谓“表面风光,内心忧苦”。

从山东沂蒙的小厂起家,开创中国果汁饮料的新局面,朱新礼与所有中国第一代创业企业家一样,其创业自然有着完全不可复制的偶然性。

这种偶然性导致了汇源的两大困境:一是因为培育继任者形成的家族管理积重;二是第二代企业家无法顺利上马,从而使汇源的高价卖掉成为必然的选择。

必须承认,朱新礼在公司治理的架构中,似乎并没有给创业者和后来聘请的职业经理人留出分享空间。近年来,从汇源离职的副总级别的经理人有10个左右,其中很重要的一大原因便是汇源的激励措施缺位。

尽管汇源一直渴望“资本开门”,但无论是2006年6月雄心勃勃筹备上市的汇源集团进行的一轮私募,还是2007年2月汇源果汁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首日其股票大涨66%,真正受益的都只是朱新礼以及他的家族。而不像同在香港上市的蒙牛,造就了一大批亿万、千万、百万元级的富翁。

据汇源集团某离任高管透露,朱新礼将汇源的家族味道做到了极致,这在中国企业界实属罕见。汇源从成立那天起,内部斗争就没有消停过。在汇源内部,80%是山东人,20%是外地人,“山东帮”与“非山东帮”的斗争一直存在。

而且数量众多的亲属介入到管理层,为汇源的管理与治理埋下了隐患。长时间以来,朱新礼的儿子、女儿、胞兄、胞弟、女婿等诸多亲属均在汇源出任要职。朱新礼的女儿朱圣琴多年主管汇源的广告业务,朱新礼的女婿高勇目前是汇源集团副总裁,朱新礼的胞弟朱新德是汇源集团总经理。特别是朱新德,位高权重,负责浓缩汁业务,管理着多家工厂,而这块“上游”业务并未出售给可口可乐。

 朱新礼 天津大学 “出卖”汇源后再看朱新礼的五张脸(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8065.html

更多阅读

天津大学 李晓枫 【案例2】 “李晓枫”们战重庆(2)

     谈判   国务院最近的常务会议要求确定试点城市的说法真正让重庆三网融合的推进走上日程。据相关人士透露,除了经信委之外,重庆一位副市长也亲手主抓此项工作。   “去年有一年时间在调研和讨论意见,大大小小会议已经开过

朱新礼 汇源 “出卖”汇源后再看朱新礼的五张脸(二)

“现在的汇源,已经没有职业经理人脱颖而出的机会和平台了,汇源是‘朱氏家族’上演独角戏的舞台,职业经理人都是跑龙套的。”汇源集团一位前任高管如是说。 多年以来,朱新礼忙于资本运作,无暇顾及公司治理,而当意识到家族式管理的危害时,

任建新创业:2角钱的第一单生意(一)

黑石集团6亿美元入股蓝星集团,激起千层浪。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及金融咨询服务提供商,美国最大的私募投资基金(PE),黑石集团在中国的首笔投资落在“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蓝星集团”),使一向低调的蓝星集团成为媒体

声明:《朱新礼 天津大学 “出卖”汇源后再看朱新礼的五张脸(一)》为网友唯美的想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