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借钱给买家“出卖自己”



  邵逸夫简介:

邵逸夫(1907年10月4日—,原名邵仁楞),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电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创办人之一,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 

祖籍宁波,1907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上海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邵受教于美国,19岁中学毕业便随兄长邵仁枚到新加坡开拓电影市场,从此对电影制作产生兴趣。他与兄长于1920年代活跃于中国的电影业。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曾与粤剧名伶薛觉先合作,拍摄全中国首部有声电影《白金龙》(粤语)。1928年,邵逸夫赴星马等地协助兄长发展电影发行公司。

1958年,与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1980年,邵逸夫成为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至今。同期,邵氏的电影业务不断收缩,减少电影,于1985年卖出全部院线,至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产电影。由邵氏投产至暂停制作期间计算,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2000年,马来西亚的“天映娱乐”斥资4亿港元购入760部邵氏电影的永久版权,并花费2亿港元作数码复修。 

娱乐圈圣人不死?

在香港娱乐圈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评选中,邵逸夫位居榜首。香港特首曾萌权曾在一次艺术节中特意挽着邵逸夫的手,足见这位传奇老人在香港的影响力。作为香港娱乐圈中唯一的过百岁的人瑞,邵逸夫为娱乐行业创造了几个时代的传奇,成为香港影视行业的“活古董”。

兄弟四人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开始其漫长的影视生涯,一度联袂称霸整个东南亚的电影市场;1958年,邵逸夫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开启了在香港电影界的掘金时代。此后,邵氏兄弟长期称雄香港电影市场,李丽华、林黛、凌波、张彻、李翰祥,乃至后来成为对手的邬文怀等导演、演员,无不出自其门下,可谓是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英雄。

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无线电视合作,80年代成为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至今。目前,TVB王国是目前亚洲最大中文节目内容的供货商,在香港有着近乎垄断的竞争态势;TVB制作的《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电视剧曾在内地引发了万人空巷的盛况;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刘嘉玲等香港演艺圈的“黄金一代”,也基本出自邵氏。

无疑,邵逸夫缔造了香港影视的黄金时代。

但是,同样因为他在电影王国里的天下无敌,才造就了今日后继乏人的局面。到邵逸夫100岁的时候,他仍然掌控着TVB及邵氏兄弟百亿家产,成为香港乃至全球最高龄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

在其老之将至的时候,邵逸夫并没有来得及培养合适的接班人,早在80年代,当时还是邵逸夫红颜知己的现任太太方逸华,曾经强势介入公司业务,由此引起与其两个儿子邵维铭与邵维钟的强烈不满,兄弟俩后来退出董事局,移民新加坡,父子不相往来20多年。目前,兄弟俩人主要从事地产业,“不做大哥好多年”,因此不会考虑继承家业。

如今,于2000年接任执行总裁的方逸华也已年逾古稀,由于实行“新政”,使其与以前部分老臣矛盾尖锐,一些元老及纷纷出走,甚至调转头来挖墙脚。而在TVB内部,也是暗潮汹涌。曾励珍与乐易玲之间元老与新贵的明争暗斗,更令TVB元气大伤。 

  两儿子“不做大哥好多年” 家业无人继承

儿子与太太,都不堪重托,而百岁高龄的邵逸夫身体也不太好,无奈,只好花落别家。在某种意义上说,邵逸夫出卖TVB,正是内心失望的流露。

邵氏正如一个老大帝国,虽然仍然身躯庞大,但是却早已日过中天,步入了衰落期。在电影领域,嘉禾、新艺城等众多后起之秀蚕食了原来的市场,邵氏电影的老套路,逐渐被新派电影替代,导致邵氏自80年代末就基本停产电影。转而进军电视行业,而在90年代末,亚视又异军突起,曾经使邵氏独占60%的市场受到严重威胁,在21世纪初期,甚至一度取代邵氏霸主地位,近年虽然风头已弱,但是无线仍然受到巨大冲击与威胁,不复天下独霸的豪气。

“戴高乐滚进博物馆去!”

曾经的一代英雄,垂暮之年的戴高乐,在晚年却被民众要求退出历史舞台。

邵逸夫面临着同样的命运。

退出角斗场,走进博物馆,也许是邵逸夫最明智的归宿。

 邵逸夫:借钱给买家“出卖自己”

舍权杖架拐杖 百岁老人角色转换

舍弃权杖,架起拐杖,对于百岁老人邵逸夫来说,似乎只是一个人生的角色转换。

但是,对于TVB乃至整个邵氏企业集团来说,出卖TVB之后,却意味着一个曾经风云数十年的庞大商业帝国,就此走向消亡。 

在商界,以出卖企业而完成退休的,并非邵逸夫一人。2007年末,大陆家电行业的风云人物张大中,将大中电器出卖给曾经的竞争对手国美,从此退出江湖。是年张大中60岁,刚好进入人生暮年。

对于很多商人来说,追求百年老店,渴望基业长青,似乎成为一种惯性。邵逸夫出卖TVB,则展现了另外一种商业观。

事实上,企业本来就是一种流动的资源。辉煌湮灭,必然有新的强者诞生。纵使企业消亡,只要企业资源能够自由流动,一样可以死而不僵,亡而不散。昔日大中的鲜血,已经注入国美的河流之中,国美也因此而更强大。而邵逸夫不惜借钱帮杨国强买自己,正是看中了碧桂园欣欣向荣的气象。相信碧桂园有雄心与能力经营好未来的TVB,遂放心归去。而在TVB将出售的消息传出后,其股价不降反升,足见商界普遍认为其消亡后仍价值巨大。 

希腊的枯树,萌发罗马的新芽。生生不息,一代更比一代强,也许这就是商业社会的魅力之所在。基业不青,又有何妨?

同时,邵逸夫的放手,也使其人生更为宽广。

邵逸夫不仅是华人娱乐业的王中之王,更是慈善业中的翘楚。本次汶川地震,邵逸夫就一次捐款1亿元人民币。事实上,从1985年起,邵逸夫平均每年向中国内地捐赠1亿多元,用于支持各项社会公益事业。20多年来,他共向内地捐赠了34亿港元,兴建了5000多个项目。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遍布中国各地。2002年,邵逸夫还捐资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1990年,中国科学院为了表彰他对公益事业的贡献,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将还山不论兵。“还山”之后的邵逸夫才真正走向了无为而无不为。

很多世界知名企业家,都曾经有一个“还山皈佛”的人生历程。比邵逸夫更年轻的世界前首富盖茨就宣布7月后彻底退休,以后只从事慈善事业。台湾的施振荣,则致力于传播其商业经验与人生感悟。

在潮落之际乘时而退,不仅为新一代人腾出了广阔空间,也使自己的人生得到升华,于企业和个人,都是善莫大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8202.html

更多阅读

邵逸夫:一年看700部电影,清晨起床练气功

     1月7日,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贴出讣告,宣布该公司创始人之一邵逸夫爵士于当日清晨6时55分于家人陪伴下在家中安祥离世,享年107岁。  六界震动,新华社、CCTV均以滚动式播出宣布了这位名人去世的消息,内地网民自发的行动则

下沙邵逸夫医院预约 谢幕——“美梦”商人邵逸夫

     在邵逸夫缺席TVB 44周年台庆18天后,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VB)董事局于12月7日用一纸公告给“交棒”传言做了答复:现年104岁的邵逸夫将于今年12月31日卸任该公司董事局主席、非执行董事及董事局下辖行政委员会成员的

邵逸夫:勤力慷慨的影视王者

时代周报记者 谢培  车行香港西贡公路,上清水湾道,一路南下。见绿树簇拥中有一路口,路口隐约见到一栋三层来高、颇有南洋风格与历史感的小楼,最高一层外墙上分别有水泥砌成的白色“SHAW HOUSE”和橙色“邵氏”字样。向左看,院内一栋

邵逸夫:无线支柱荣休

打拼了大半个世纪的“六叔”邵逸夫,自今年1月1日起,卸任了香港无线电视台T V B行政主席职务,交由79岁的“六婶”方逸华正式执掌这个市值164亿港元的电视王国。   人生如戏  有人说,邵逸夫的人生比T V B的年度大戏还要精彩。 

百年传奇邵逸夫:人生比戏更精彩

邵逸夫叱咤娱乐圈大半个世纪,打造邵氏、无线两个电影、电视王国,培育了数之不尽的演艺人才,更是香港乃至全球最高龄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校园建筑遍布中国各个城市。这位老人所经历过的百年,远比他所拍摄的任何一部影视

声明:《邵逸夫:借钱给买家“出卖自己”》为网友敢卍涐涐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