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时候,啤酒花1万7千块/吨,现在10万块/吨,大麦175美元/吨,现在500多美元/吨。”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青岛啤酒总裁金志国说。尽管3月的北京春意正浓,但在金志国眼里,中国啤酒行业的寒冬已经来临。
“这个冬天将持续3-5年,部分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够的企业将被淘汰。”金志国认为,这些将被淘汰的啤酒企业将成为啤酒巨头整合的对象。
据他推测,经过此轮整合,中国啤酒行业将形成4-5家大型啤酒集团。这些大型啤酒集团将占据整个啤酒行业80%以上市场份额。而正在奉行整合与扩张并举战略的青岛啤酒将是其中之一。
原料危机
大麦、啤酒花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使一直保持近15%增长速度的中国啤酒行业迅速陷入危机。二者占据了啤酒原料成本的大部分,其中仅大麦所占份额就达40%。
由于干旱导致的澳大利亚大麦出口急剧减少和加拿大大麦出口扩张有限直接影响了中国进口大麦的价格。二者是中国最大的大麦进口国,占据了中国大麦进口量90%的份额,而国内啤酒行业使用的大麦有近一半依靠进口。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2007采购年度,国外进口大麦价格约在170-200美元/吨,到了2008采购年度,价格已涨到516美元/吨。而啤酒花涨幅更大,直接从1万多元/吨,涨到了10万元/吨。
据业内人士透露,原材料涨价后,每吨啤酒成本价格将上涨200元以上,而利润约在100元人民币。
“原料价格上涨几乎吃掉了青岛啤酒2007年大部分的利润。”金志国坦言。
尽管青岛啤酒尚未透露2007年具体利润额,不过据青岛啤酒2007年上半年报显示,其啤酒销量255.9万吨,同比增长12.4%,其净利润达到3.6681亿元,增长幅度达69.2%。
“面对巨大的成本压力,青啤首要的任务就是活下去,能够活下去就是胜利。”青岛啤酒董事长李桂荣曾如此表示。
“我们将通过价值链整合来实现利润的增长,努力降低消耗。”金志国说。据他透露,青啤主要过强化集团化采购、调整产品结构、工艺技术改进等措施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目前,青啤正在组建战略投资中心、制造中心和营销中心,希望借此实现由小价值链到大价值链的整体转型。
据悉,组织架构调整后的各板块负责人已经陆续到位,原青啤华南区总负责人、集团副总裁严旭被聘任为集团营销总裁,原来的总酿酒师樊伟被聘任为生产运营总裁。
与青岛啤酒的应对方式不同,青啤的老对手——燕京啤酒和华润雪花开始将触角向产业链前端渗透。
据燕京啤酒董事长李福成透露,燕京啤酒计划在国内打造5-6家大麦原料基地,以应对国际大麦价格疯长。据悉,燕京啤酒规划的大麦原料基地产能有望达到20多万吨。
除了燕京啤酒,华润雪花也有类似动作。去年,华润雪花已经与国内重要的啤酒花生产商新疆兵团农二师二十七团达成长期合作协议。该兵团目前已种植3500余亩啤酒花新品种,并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将啤酒花种植面积扩大到8000亩。
整合、扩张并举
有危就有机。
在金志国看来,眼前啤酒业的寒冬将给啤酒业带来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啤酒业的冬天将持续3-5年,能挺过这段时间的小企业不多,即将被淘汰的一大批企业给大啤酒企业带来并购机会。”金志国说。
据国内一家啤酒企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华润雪花、青啤、燕京等国内前10大啤酒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为66.8%,显然还有不少集中空间。
对此,青岛啤酒战略发展总部部长黄克兴曾表示,青啤的并购对象将是产能在20万吨以上、效益较好、符合市场布局要求的啤酒企业,重点锁定省会城市。
除了青岛啤酒,华润雪花、燕京啤酒等国内一线啤酒巨头都表示过强烈的扩张欲望。华润雪花大股东华润创业副总经理邝文谦曾表示,该集团今年的资本性开支中40亿港元将投入啤酒业务上。据他透露,去年华润雪花收购的10家啤酒厂,令其总产能提升了25%。
同样,燕京啤酒在今年1月份刚刚宣布定向增发,融资近18亿人民币,专门用于提高97.5万千升的啤酒生产能力和15万吨的麦芽生产能力。
据金志国预测,经过此轮冬天的洗礼,中国啤酒行业最终将形成4-5家大型啤酒集团。而这些大型啤酒集团将占据整个啤酒行业80%以上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