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文涛:一张嘴的生产力(二)



谁在看《锵锵三人行》

话痨的力量是无穷的,十年来影响了一大批学舌者、贩口水族和嘴上杠爷。

文/胡赳赳 柯勇

《美国受众成长记》一书的作者布茨引导人们发现,正是因受众的主动性下降、个人空间被割裂得越来越小而产生的忧虑,导致了“对电视品位的不满”成为人们争论的“永恒主题”。而窦文涛在《锵锵三人行》中开创了一路新的电视文风,你可以称之为“亲爱的坏品位”。在电视上侃侃而谈,这种具有绅士风度和正襟危坐效果的局面被窦文涛演绎为谈话密宗学和电视私聊家。

窦文涛说人话、鬼话,但不说神话。窦文涛说生活正确的话,但不说政治正确的话。窦文涛说讨好的话,但不说卖乖的话。窦文涛说聪明而卖弄的话,但不说愚蠢而不自知的话。窦文涛说庸俗的话,但不说高尚的话。窦文涛说反讽的话,但不说愤怒的话。在娱乐受众的同时,他自己身心也得到清洗,受众在被娱乐的同时,发现愤怒已被消解殆尽。

“锵锵”的收视率源于窦文涛的“掰扯”,“锵锵”爱好者在内地的诞生得益于凤凰中文台的落地。“锵锵”小将们读王朔的书、看窦文涛的“三人行”、唱周杰伦的歌,嘻皮雅脸,混入社会,长大成人。老“锵锵”们则有台必凤凰、凤凰必锵锵,混迹餐桌、遗情酒店。

“锵锵”是最不愤怒的节目。这里没有义愤填膺的谈话嘉宾,只有强烈表述欲的主角。“锵锵”不反智、不反信息量、不反世界观,不反动。所以,它的智慧是世俗的智慧,是通透的结果。越是俗人,越是有自我批判精神的人,越是把自己姿态放低,越能在这档节目中找到共鸣。

在新周刊对《锵锵三人行》的网络受众调查中,“锵锵”观众的男女比例达到可贵的平衡,分别占到一半(女50.75%)对一半(男49.25%),这个观众群体的生态平衡来自“锵锵”在嘉宾上的明智选择:既有聪明男性,也有生猛女人。

有77%的人热爱“锵锵”是因为其话题的热辣和主持人的风格,同时有78%的人表示,窦文涛离开后“锵锵”将再无颜色。

尤其值得浓墨重彩一笔的是,有56%的观众认为“锵锵”影响了自己生活中的谈话风格,教会了他们怎么有趣怎么来说、更加愿意与朋友交谈以及谈性不是禁忌。

“锵锵”受众在变化。老“锵锵”们为F40,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老“锵锵”们追捧三人行。70年代生人从上学时就听说这一档节目,一直到行走江湖进入社会,依然买账。而新的一代小朋友们则在视频网上能够轻易捕捉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节目单,网络电视和即时通信让他们在观看和观感时保持同步。

在地域上,每个城市都有“锵锵三人行”,随时在餐桌上展开话题,在街边店路演。既有京普,也有粤言。不一定长期固定看“锵锵”,但姿态、语气、语速的拿腔弄调皆已“锵锵化”。

继续消费窦文涛,一档小众节目的受众管理,就在于粗痞地消费后,自个儿遇人锵人、遇鬼锵鬼,浑不吝也锵,越拧巴越锵。

90%的香港人听不懂

李锦恒 中华商务网技术总监

香港

《锵锵三人行》这样的节目,只有当你认同它观点的时候才会觉得开心,它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了,它主要是针对国内观众,所以它讲话的力度还是比较适合的,没有太激进。社会应该是多元化的,要有一些不同的见解,中国已经有能力面对一个更多元的社会。

《锵锵三人行》没有离开香港和台湾脱口秀的模式,如果香港和台湾的脱口秀节目像《锵锵三人行》这样来讲,不要说十年,可能连10个月也做不了,不会有人看的,因为像这样的信息太多了。香港曾经有个脱口秀节目《风波里的茶杯》办了快十年,是香港商业电台的皇牌烽烟节目,自1994年启播以来,一直是十大全港收听率最高的节目之一。当时的主持人为郑经翰和林旭华,每天上午8点半左右,大部分人都会听他的声音,主持人打电话给某个官员,那个官员不敢不接的,如果他的某一期节目没有得到政府回应,那么香港市民都会去谴责政府。这个节目主持人还曾经多次被人殴打,窦文涛好像从来没有被人打过。

窦文涛的节目,香港人看不习惯。凤凰卫视代表了内地中产阶级和年龄比较大的一代人,在香港,除非他是内地过来的,否则是不会看的,我从来没有听说一个香港人有定期看凤凰卫视的习惯。而且《锵锵三人行》是没有字幕的节目,所以90%的香港人是听不懂的。

是了解国内现今状况的一个渠道

李陶 留学生

加拿大 埃德蒙顿

海外观众收看中文节目一般有点难度,网上看凤凰的人很多,也有通过YouTube看的,有卫星天线的家里一般看CCTV-4的《艺术人生》,还有就是《锵锵三人行》,算是了解国内现今状况的一个渠道吧。

大约十年前开始看这个节目的,两年前开始用Podcast听,上班的时候挂个耳机一个人听,听Podcast的海外华人遍布全球,澳洲、日本、南非、欧洲、北美都有。这个节目独特的地方是把大家关注的问题拿到台面上来,汇集各种人对问题的看法观点,包容各种见解,并且很随意、没有门槛、很轻松的闲谈。算是国内第一敢说话的节目吧,虽然大部分社会、政治等问题点到即止,但是也已经很难得了。

加拿大脱口秀节目还是比较热的,但年轻人还是喜欢偶像剧和综艺节目的多,看《锵锵三人行》会感觉很充实,对时政、娱乐、文化动态一举掌握,而且嘉宾都请得非常好,最喜欢梁文道,温文尔雅又不失锋利。

 窦文涛:一张嘴的生产力(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8517.html

更多阅读

餐饮的服务宗旨 餐饮“软件服务”的宗旨(二)

“软件服务”的宗旨(二) ——进行情感服务,抓住“回头客” 二、厚待“回头客”更要善待“头回客”。 消费者之于酒店,既有可能是“头回客”,也有可能是“回头客”。要占领市场,必须招徕“头回客”;“回头客”都是以“头回客”开始的,没有

窦文涛:一张嘴的生产力(五)

聊天,开麦拉 “锵锵”在香港的导演黎锦晖负责的是技术活,是除了窦文涛以外,十年来始终一直在和这个节目打交道的人。他的印象里,只有一次他把片头的音乐重新拿去混了一下音,以及把背后的实景换成了3D背景之外,再没有大的变化了,

窦文涛:一张嘴的生产力(四)

聊给谁听 比《锵锵三人行》早出生两年的《实话实说》被认为是内地第一档脱口秀,制片人齐含笑认为是社会变化过快给脱口秀带来了出头的机会,因为跟不上变化节奏的人太多,大家面对未来都辨不清方向,这时候就需要有公众人物来提醒你怎么做

窦文涛:一张嘴的生产力(三)

典型河北人说话的风格 王俊岭 杂志编辑北京《锵锵三人行》虽然是个南方的节目,但更加适合北方观众的口味,可能与凤凰的定位有关系,它非常照顾北方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我认为南方人很难欣赏窦文涛,因为他北方人的印记太明显了,跟

窦文涛:一张嘴的生产力(一)

最具平民意识的新锐人物。——2000年十大新锐人物之窦文涛评语他让中国电视开始说“人话”。——2004年“新锐200”窦文涛评语“窦氏脱口秀”开启了中国电视的“三人谈”模式

声明:《窦文涛:一张嘴的生产力(二)》为网友春风暖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