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到李小琳之前,已经有很多组信息扑面而来:因为其所在的“中国电力”2004年在香港上市,香港媒体称她为“中国电力一姐”、“美丽CEO”。作为红筹股公司中唯一的女性首席执行官,她又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2007年全球商界女强人;去年末她的管理心得《静水深流》公开出版发行,被业界誉为“中国古典智慧和现代管理的融合”,也有人佩服其“大气、谦逊、沉静”;而在宜宾学院捐赠稿费助学的公众场合,记者目睹了她自始至终的真诚微笑;待掩卷读罢她的新著后,专访她的心情更加急切:这位智慧型魅力女性的背后,究竟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呢?一个多月后,终于有了面对面的交流。
记者踏进李小琳的办公室,其个性化的设计跃入眼帘:书橱内,《领导力》、《毛泽东传》、《赢》、《唐诗宋词》等书籍格外醒目;墙上油画下方飘落着几幅书法作品,内容是她即兴而作的小诗;办公桌上,整齐排放着一个个文件夹,旁边是一打资料,李小琳微笑着说,这几天正在整理去年一整年在党校的学习资料,也把2007年总结一下,顺带完成同事和朋友们交办的“作业”。等到心与心地对话后,所有的“远观”又被新的感受冲淡,咫尺之遥的“小琳总”就是一个极度透明澄净的李小琳,一个极其干练睿智的女企业家,坦诚的交流中,记者感受着她性情的率真,感悟着她简练话语背后的深邃思想,也感受着她管理企业和带领团队的核心价值观。
自然,话题从她的《静水深流》有关篇章开始。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父母
奶奶的意志、品格感染了我,她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言传身教,更像一泓静静的水深深地流进我心灵深处……
在《静水深流》一书中您对奶奶的回忆真挚感人,那么,是不是奶奶对您的影响最大?
李小琳:我的奶奶赵君陶给了我童年无限温馨的记忆。奶奶经常在游戏娱乐中教我诵读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在奶奶家简朴的四合院,我从小见识了不同类型的人。大文豪杨文举,与具有浓厚中国古典文学素养的奶奶,言谈间挥斥方遒,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作曲家施光南常是座上客,后来才知道他谱的曲是那么优美。爷爷李硕勋28岁被叛徒出卖遇害后,奶奶曾任延安保育院院长,悉心抚养年少的父亲和不少烈士的孩子,因此,儿时,我便观察了家中各类客人。奶奶坚强的革命意志也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在奶奶的影响下,我看了《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
书中《长相思》一篇,很多读者来信说特别感人,我自己也认为是最为动情的一篇,尤其是回忆学习古典文学的细节。可以说,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奶奶给了我很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但是,总体上说,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我的父母。
我的父亲意志非常坚定,他做任何事情都是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他也非常认真,从28岁开始每天记日记坚持到现在。我考工科是为了证明我是个很不错的学生,学电力专业,完全是儿时受父亲的言传身教,认为电能给人类带来光明,这份职业也是很崇高的。那时,我随着父亲去过不少电厂,乘着中吉普,自然风一吹,头发飘起,而工程师手执图纸,指点江山,指挥千军万马,多么英姿飒爽啊。问父亲,电是什么呀?回答,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东西,顿生崇高感。
我的母亲特别美丽温柔、无私博爱。她有着远大的志向,她是哈尔滨军工大的高材生,曾做过电影演员,但她的理想就是像“苏拉”一样给大多数人谋幸福。母亲是充满正义感的女性,非常率直,我的直率也是受了母亲的影响,觉得那样才是正确的处事方式。母亲也极为无私,比如,去农村慰问时,看到需要温暖的农村妇女,她经常毫不犹豫地把自己身上的围巾、衣物、饰品相赠,我们给妈妈送了无数好看的围巾,但几乎没有能留下来的。一次,她连随身戴了许多年的玉镯都慷慨解囊,我们都感到惋惜。
这样的父母营造了一个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这样的民主也便于父亲发挥“电力专家”的权威。记得我在华北电力局做调度工作时,首席执行官:ceo.icxo.com父亲总是不停发问各类数据,任何一个小电站的基础电量、发电水平,都像硬盘一样存在他脑子里,如果我回答有误,他就从错的地点开始问起。不仅学业上、工作上严格要求,在品格自律上更是如此。比如,学生期间,我很想去海南,因为那是爷爷牺牲的地方,但是父母说“等你工作后挣了钱,自己去吧。”正如父母日常告诉我们的,“我们不会在物质上留下任何东西,留下的只有精神上的财富。”
“易学”思想教我化解困境
“子可分光,无损子明”。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战略观改写了对立竞争的关系,竞争是合作中的竞争,合作是竞争中的合作。
您在演讲中多次提到“个人修为”,读您的书,更感觉这种修为的力量。但是,“商场如战场”,如何与利益场中的私利、甚至恶或暗箭交锋,同时还能保持个人品性的修为呢?
李小琳:人生会遇到许多困难,做企业也不例外。怎样化解对自己不利的地方,这是一个修炼的过程。的确,在治业、创业的过程中,一定有别人不理解的地方。1994年初,我受命组建中国电力国际公司,设立国家电力在香港的融资窗口,组建这样一个国家公司就花了两年的时间。当时,拜访多个国家部委局和他们沟通解释。但是总有人不理解,那时就要想方设法建立一种渠道去和他沟通。
师从南怀瑾
我不完全认同“商场如战场”的说法,在《分光》中谈了很多感想。现在和对手之间未必就是你死我活,更多是互惠共赢。我记得2004年刚上市时,当时国家有五大电力集团,就有人问如何去竞争。我认为在同一领域,就像兄弟一样,各自有利益需求,如煤炭是我们的上游企业,未必是卡住我们它就能赢了,而是要建立一种对双方、对市场健康发展都有利的机制、制度,不然就进入恶性循环的环境中了。
我们收购、兼并过不少企业,在谈判时,我们并不光想着我能占多少股份,而是会问一下,如果我们合作,能为你、为我们带来什么收益?你能得到多少?我能得到多少?大家共同能得到多少?总之,要想办法化解纷争,达到这种共赢的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易学”,谈到世上没有不变的事物,我们要善于探索变化的规律,发现时间、空间的变化,从中建立一种有效渠道,让自己的处境好一些。就像打桥牌,不是一定要接手一副好牌,而是当你接手一副臭牌时,如何出好它,其中含有的文化理念、哲学思辨,都是东方人的法宝。我十分喜欢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喜欢哲学,是因为看了很多书,也结识了很多师友,从而也学习了很多,领悟了很多,中国文化是文哲史不分家,否则无法真正通晓。这些对个人修养和认知能力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在党校一年的学习期间,我又一次系统地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等理论,感觉进步很大,理论修养有较大的提升。同时,自己也记下了很多心得,汇集成《大有耕耘集》,估计有20万字了,其中有不少就是完整的文稿。比如,和同学们到井冈山参加体验式教学活动,我写下了《碧野丹山秀井冈》;受同学和老师们的信任,在党校我担任学员俱乐部的副主任,策划主持了两次大型文艺晚会:《春天的呼唤》和《飞翔》,我也写下了《呼唤仍在耳边》等体会文章和一些诗作,部分拿出来发表了。
坚定的意志让我跨过坎坷
人的一生,不会总是涓涓细流,必然会遇到激流险滩,也许我们无法挽回失去的岁月,但是我们可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创业、治业的过程中,是否也有跨不过去的坎,有没有想到过退却?能否具体举例和我们分享?
李小琳:是呀,你说的情形都遇到过。2005年,刚上市后的第二年,正好遇到煤炭价格飙升,价格之高,足以影响我们上市公司业绩,我们这样的大型火电企业,煤炭库存只有一吨呀!但是,煤价上升也是行业趋势,怎么办?我只身带着团队,找到煤炭公司总经理。首先是坦诚地实情相告,“现在的确是有困难。能否帮助我一下?”所谓是“以情动人”,这就是请求帮助了;接着“晓之以理”说,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会有变化,看看以后我们会有什么合作的空间。就这样“低头和以情动人”,开始让别人接受你,但真的解困还来自以后多次的磨合。
另外,新能源的事情,也让我记忆犹新。在2005年做新能源时,我们对资本市场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当时看到一个很好的机会,只要用3亿人民币,就可以增资扩股,实现51%控股。但遇到了很多困难,包括有关方面的不理解、不认同。当时有好心的领导说:“小琳啊,像我们这样职位的人,不做事是可以原谅的,但做错事是不可以原谅的”。我比较理解,当时不少人只有做产业的背景,我试图说服他们。那可怎么办呢?是不是又要“十年磨一剑”呀,我心里真犯愁。那时陷入极度的彷徨期。
后来,大家集思广益,在上市公司的二级公司的权限内,是否可以用股权来置换?于是,我们一边一步一步地置换,一边不断地和上级公司沟通。从信息上、理念上,我们已经很明确,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目标,首席执行官:一定要坚持这个方向。终于,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分几步完成了资本市场的目标,虽然这个过程非常艰辛。当然,后来通过引入强有力的战略合作伙伴,现在我们已经是大股东了。我作为总经理,对过程中任何环节都必须承担责任。回头想想,如果没有当时的坚定意志和行动上的不辞艰辛,是无法取得这个成功的。
“领导力”是后天炼成的 “女强人”是个内涵很多的字眼。女强人之“强”,在于自然、良善之美,在于清新、奔放之情,在于柔韧、坚忍之道。
坚毅性格的形成,后天的成分有多少?
李小琳:作为团队的领导者,不一定是我有多少优秀,有时是你的上级和下级激励了你,作为领导你必须注重自己的品格修为,更要有知难而进、坚忍不拔。
在中国电力上市后,有过最困难的时候,上级领导不理解、煤价飙升、行业经营环境恶劣,我当时就立下军令状,“作为党组书记、总经理,我一定完成上级给我的三项任务:党风廉政、经营效益、安全生产,如果做不到,我李小琳就辞职。”大家都很惊讶,但这首先就坚定了信念,传递了信息:一定要完成任务。然后,我召集会议,所有控股电厂一把手都来,我先问了一个问题,“如何当好一把手?”回答很多,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完成任务等等,第二个问题,“如何完成我们今年的任务?”于是,每个厂都领了指标,利润指标分解得非常细。所以,一把手,就要有责任感,要身体力行。
我当然也有很委屈的时候,也有压力非常大的时候,怎么办呢?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打坐,先把自己“静”下来,不想思绪,不想工作,静下来后,滤清思路,列出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再和相关人员谈,知晓他们的建议,做到成竹在胸。但是,并不是一开始就会这样处理的,是工作中逼出来的,所以,我觉得,领导固然有天生的一些素质,大多是后天培养出来。这就要看他是否有决心,看他的学习能力、执行力和领导力是否强。只要有这种愿望和能力,任何岗位都会成功的。另外,要学会把别人的弱点无限忽略,直至为零,把优点无限放大,大到足以滋养修炼自己的品性。
从自己个人成长经历来讲,2003年的一场大病,让我真正独立起来。之前,也许也像你一样,有很多人,男女老少,都关心、热爱我,所以,感觉很有依赖性。那场大病,我也写了百天日记,生命就是那样简单,在一呼一吸间,这个动作,只有你自己能完成,求佛求神不如求吾心,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生命独自降临到这个世界,不能埋怨别人,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只有靠自立、自强、自爱,才能有这个生命的呼吸,否则一切都是空的。这些都需要人生的磨练。身体力行打造“新国企”
把制度管理逐步引向文化管理,用管制度来替代传统的管事,用理性规则替代传统的经验和习惯,并逐步上升为管理念、管文化。
您在企业里成功地实施了“预控系统”、“绩效管理”等措施,您认为国企要成功,哪些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李小琳:的确,国企深化改革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我到现在还认为,中国有管理优秀的国企,国企里更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干部。但国企必须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不断砥砺自我,不断深化改革。体制、机制、制度上还要下很多功夫。我曾写过一些系统的文章论述体制、机制制度改革如何和现代市场、政治制度配套,我提倡要做“新国企”,它必须是在规章制度、法律机制上和国际市场、全球经济一体化相接轨的。你提到的“绩效管理”既是导向,也是一种激励方法、约束手段。就微观的企业层面,可以在现代化管理上,包括企业家培育等机制上起很好的作用。至于宏观上如何分配,就是国家层面该解决的了,如何让中国人民都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享受到利益。这是我做企业的一些思考,当然,有些是大课题,我就利用调研机会和同行们专门探讨。比如,2007年下半年,我就国有企业在国际化竞争大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问题,基于企业境内外长期的运营管理实践,并实地到上海等地进行调研,撰写了这方面的专题调研报告。对国家的能源战略、能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市场机制、企业创新方面,都有认真的思考和切身的体会。
我们的绩效管理就是全方位的,尤其是目标量化、指标定性。我认为,目前很多国企不理想的地方在于预控系统的管理。这几年,我们在香港建立了一整套符合联交所规定的制度体系和预控系统管理,它基于风险控制系统,有预算、财务、最后有审核,财务监控和授权也很严密,不允许任何人超越。我们国企就差在一个制度系统的建立并有效执行。因此,我担任中电国际的总经理后,特别注重制度体系、风险控制、员工守则等规范的建立和执行,体会最深的也是做起来最难的怎样转识成智、转知成行,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书中有四五篇写了这方面的心得体会,有的企业老总看过,认为很有借鉴意义,来信来电探讨。我也十分高兴。虽然我们建立了绩效管理体系,但毕竟才开始实践几年,怎么可能不经过风雨,不经过市场的考验呢?所以,这本书只是一些理念、概念、感知、感悟,我有整套企业管理的笔记,但还不是拿出来的时候,还需要更多实践的检验。 “四个合一”应是我们的追求
如何评价您和您这些出生于六十年代的企业家?您认为自己的特点是什么?
李小琳:我们儿提时代,就依稀感受到了国家发生的大事,对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文化断档的危害,既是见证者,也是受害者;但是,我们都幸运地赶上了高考,所以,特别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机会。我们骨子里就有种责任感,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也一定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这也是我们时代赋予我们这代人的特点。
我较早接触资本市场、国际化管理,因此,可能法制观念特别强,这也是我教育背景和工作环境造成的。就一定意义上说,我最看重的并不在于财富的积累,而是希望能有一个合乎市场规范的机制,然后在国家宏观层面的能源战略、产业政策层面上,进行竞争发展。比如,我对煤炭市场也十分关注,不仅因为电煤的问题,也特别希望煤炭市场能更加的规范。因此,我前一段时间,经过到各地的认真调研,从能源协调健康发展的角度,专门写了煤电市场规范方面的调研报告。
再比如,新能源的开发建设,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战略平台,业界不少朋友对我们的“四个合一”很感兴趣,也很欣赏。对天人合一、义利合一、人企合一、知行合一,书中也有很多表述。其实,这正是我们做企业的根本,是我们的不懈追求。表现在这几年的新能源开发建设上,我个人感觉已经有些成效。就中国电力而言,将它发展成蓝筹股企业;对于中电新能源公司,要抓住机遇,用好资本市场,创建行业内的标杆。我们已经有明晰的战略远景和规划,并且在一步步地实施。但是,机遇与挑战同在,未来的美好和当前的压力一样使人奋进。
生命就是一个求索过程,所以我就想到了要身静、心静,宁静致远,怀着理想信念,追求“至善若水”,希望自己脚踏实地,深入实践,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活水源头来,这样持续不断地流下去。希望自己静水深流,明德向善,这需要一个不断磨砺、不断提升的过程,我希望自己能有这样一个相对完美的人生,能为企业的做强做大、为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尽心,能为国家、社会多做些有益的事情。
李小琳简历
清华大学电力工程系统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在北京大学、MIT斯隆商学院研读哲学、商学。历任电力技术学院教师、华北电管局技术员、工程师;电力部国际合作经贸处副处长、处长。1994年,在香港组建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中电国际),2004年,旗下中国电力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在香港上市,历任中电国际副董事长、中国电力首席执行官、中国新能源董事局主席、澳门电力股份董事,2008年1月,任中电国际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