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商业谋略缔造百度神话(一)



从制造百度营销、股价神话到PK掉Google野心:

我们出售了在百度的小额投资,前不久,百度最大的竞争对手Google,已全部出售了自己所持百度2.6%的股票,Google的一位新闻发言人表示,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成功地在中国运营搜索业务。而在众多分析人士看来,这样的举动意味着Goolge多年以来一直期望通过逐步收购百度打开中国搜索市场的想法已经全部破灭。

事实上,百度能够让Google多年的收购努力最终无功而返,完全来自于百度总裁李彦宏当初的商业策略。

一直以来,在普通人的眼中,百度总裁李彦宏似乎完全是一个技术专家型的人物,百度的成功似乎也完全来源于李彦宏强大的技术资源背景。

从自学计算机专业实现转型出国留学,到以技术专家身份出走华尔街进入硅谷,再到携带风险投资回国创业建立百度,直至百度创造纳斯达克股市股票发行日涨幅之最,在梳理李彦宏一系列的职业发展过程之后,却惊奇地发现,相比较于自身出色的技术能力,李彦宏在商业运做和市场营销上所展现出的天分,才是让他成功最重要的基因。

 第一部分:商业意识初成

他的商业思维和市场眼光非常独到,对搜索产业方向的把握和商业竞争的规律和规则理解得非常到位。到如今,相比于技术,包括创业伙伴徐勇在内的许多人显然对李彦宏商业方面的评价更高。事实上,这样的感觉完全来自于李彦宏8年美国留学生活的磨练。

  功利化的人生选择

生于山西阳泉的李彦宏至今都不觉得自己小时候有多么大的志向。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李彦宏并没敢报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专业,而是刻意选择了北京大学的图书情报专业。在李彦宏看来,高二时那场全省的高中生计算机竞赛,让一向自信的自己知道了这个领域有太多牛人,要想出头就必须避其锋芒,而图书情报专业却是一个相对交叉的新型学科,在中学里,谁也不可能接触到这种专业,如此一来,大家的起跑线是一样的。

现实情况却让李彦宏失望。在能人辈出的北大,图书情报专业的学生,通常被认为是第一志愿未被录取,转专业发配而来的,除了感觉很没面子,更重要在于,原本想象图书情报与计算机专业关系一定十分紧密的想法被现实的课程设置击了个粉碎。加上那段时间里,脑体倒挂造成的社会就业不景气,这样的景象无疑让李彦宏失望,从而也对自己前途产生了焦虑。于是,李彦宏开始寻找突围的方式。事实上,当时能够供李彦宏选择的出路也只有一条--出国。

当然,图书情报专业在国外也是冷门,为了能够顺利地出国,李彦宏把目光又转回了计算机专业上,在学习本专业信息检索之余,李彦宏开始学习计算机。

接下来的事情,地球人都知道,李彦宏顺利地拿到了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的录取通知,1991年圣诞节,李彦宏搭上了飞往美国的班机,从这一刻开始,李彦宏体内的市场感觉开始被逐步挖掘出来。 

学会用商业视角经营自己

真正能让我感觉好的不是在最好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多少篇论文,而是我做的东西有多少人需要、多少人用得着。说白了我就是一块工程师的料,而不是一个科学家的料。在一系列的误打误撞中,李彦宏在位于普林斯顿的松下信息技术研究所实习了三个月,可以说这段经历对李彦宏后来的职业道路选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业界研究的态度与学校是完全两样的,虽然都是在搞研究,双方的视角却截然不同。

校园里或者说学者型的研究工作仅仅就是为研究而研究,而企业的研究却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研究,例如许多在学术派看来并不是问题的问题,却经常在企业的研究中被作为关键问题提出来并花大力气加以解决--因为这些问题往往涉及到实际的生产应用。

这样的环境,让懵懵懂懂的李彦宏懂得了对于技术研究还可以从工业的角度去理解,提出实际的问题,然后解决它。李彦宏越来越喜欢那些与工业结合紧密的东西。

由于在松下实习期间发表了一篇非常有影响力的论文,华尔街一家隶属于道·琼斯子公司的老板注意到了李彦宏出众的技术实力,在他再三的邀请下,1994年李彦宏毅然放弃了在读的博士学位,进入了商界。其实,在进军华尔街之前,李彦宏曾将它与硅谷进行了一些对比--硅谷不仅工作非常辛苦,而且工资比华尔街要低10000多美元。从这个行为不难看出,李彦宏已经开始懂得用商业的眼光衡量自己的价值了。

而后来李彦宏离开华尔街去硅谷,也和自己的商业想法有着直接的关系。李彦宏进入华尔街的时候,恰逢全球互联网行业开始商业化,各种金融机构纷纷建设自己的网络系统,各种新技术也开始广泛被应用在全新的互联网中,使得李彦宏的技术特长很容易有用武之地--李彦宏当时设计的实时金融系统至今还被广泛应用于华尔街各大公司的网站。而到了1996年,华尔街各公司对网络的建设已经到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地步,在不再需要太多的技术开发的情况下,李彦宏研究出对搜索具有革命性的超链分析程序在商业上自然也就没有了意义。

如果你到Infoseek的话,你做的东西很快会有近千万人使用,在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的高层威廉·张的劝说下,李彦宏这才离开了繁华的东海岸去了位于美国西海岸的硅谷。

撰写《硅谷商战》梳理商业思维

1999年,在第一波互联网高潮时,许多中国互联网人手中都有一本名叫《硅谷商战》的书,这本书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在硅谷发生的惊心动魄、风云突变的现代商战,而此书的作者正是李彦宏。

当时李彦宏作为一个技术专家为什么会写出一本关于商战游戏规则的书?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李彦宏商业思维日益成熟的必然体现。在华尔街工作的日子中,李彦宏做的是金融信息系统,每天都会跟那些实时更新的金融新闻打交道,尤其当时IT行业刚刚兴起,相关的新闻特别多。就这样在有意无意间,李彦宏积累了大量的金融证券市场、计算机与网络、市场战略和信息服务的知识和第一手资料,也对商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由于远离企业商战的一线,此时李彦宏对商战的激烈性还仅限于纸上。

 李彦宏:商业谋略缔造百度神话(一)

而从华尔街来到硅谷之后,李彦宏却将纸上印象变成了亲身感受。微软如何跳出来公然反叛IBM,又怎样以软件教父的身份对抗SUN、网景……一个个鲜活的商战故事不断地在李彦宏的眼前上演,而李彦宏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自己进Infoseek公司时,得到的股票期权价格仅仅为5美元,而一年后就涨到100美元,让李彦宏一下就成为了百万富翁。

但真正令李彦宏意识到原来技术本身并不是惟一的决定性因素,商战策略才是真正决胜千里的因素的道理,却是在闲暇之余炒股。

随着股票涨跌,李彦宏慢慢发现股市起伏与公司战略有着直接的联系。而通过长时间的分析研究公司的业绩决策与股票涨、跌之间的关联,加上在华尔街所积累下的经验,使得李彦宏的商业思维快速丰满起来,同时也对硅谷许多公司在商战中的沉浮经历有了自己的看法。这些事情不吐不快,此时对于李彦宏来说,已经不满足于当一个旁观者,这就是写《硅谷商战》的最初动力。

在写作之初,李彦宏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开始以经营管理者的思维视角去看待商业问题,但随着写作的深入,李彦宏却发现自己渐渐了解到了商战背后的游戏规则,也看到了呼之欲出的商机。我们要学会掌握其中的游戏规则,这样才能采取主动,我们研究好了游戏规则就有可能打败对手。

在后来撰写的《硅谷商战》自序中,字里行间都能隐约看出李彦宏对硅谷的游戏规则已经有一定的把握。

客观而言,写《硅谷商战》的过程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次李彦宏对自己商业思维梳理的过程,让技术思维和商业思维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在李彦宏身上交汇。而在谈创业的想法时,先让合作伙伴徐勇在保密协议上签字后才开始聊具体事情的做法,也说明了李彦宏已经从思维上真正意义上完成了从技术专家到商业人的蜕变。

从这层意义上讲,《硅谷商战》完全可以看成是李彦宏对商业课程所做出的一份毕业论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8725.html

更多阅读

李彦宏帅气 年轻帅气的百度总裁--李彦宏 个人介绍和创业史

【个人档案】 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搜索引擎发展初期,李彦宏作为全球最早研究者之一,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的应用于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GO.COM

李彦宏: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愿意分享心得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届年会于2010年2月26日-3月1日召开,主题为:亚布力10年—企业家思想力。图为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  李彦宏:我觉得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样化的,愿意说的和不愿意说的都有可能成功,只不过我还是更喜欢,或者更敬

李彦宏:无政策保护反而使互联网公司高速发展

 李彦宏:元庆讲的是移动互联网的机会,我讲的是国际化,我们俩好象在相互给对方做官告,但其实这个事情我已经想了很长时间了,我上次参加亚布力的会议,站在这个讲台上是四年之前,也就是2006年,那个时候百度刚刚上市,那个时候,我的印象是企业家

李彦宏:创新的目的是满足用户的需求

      8月18日,全国各地的著名民营科技企业家聚集北京,庆祝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成立二十周年。新浪财经独家报道本次盛会。以下为百度网络有限公司的总裁李彦宏演讲。   李彦宏: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来这里跟大家进行交流,我刚

李彦宏:如不上市中国人对百度没有控股权

  百度自2005年8月5日登陆NASDAQ后,李彦宏便消失了一年,百度和李彦宏信奉的“沉静领导”更是在这一年中淋漓体现,李彦宏始终认为他应该从容的专注在中文搜索领域,而那些抛头露面在镁光灯下的日子其实对这个技术出身的百度创始人说讲,

声明:《李彦宏:商业谋略缔造百度神话(一)》为网友当掉呐宿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