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邵逸夫:娱乐圈教父、富豪榜常客、慈善家



香港无线电视台今(19日)晚有“万千星辉”特备节目,庆贺四十周年台庆;但晚会上最受瞩目的主角,相信不是任何一位当红男女艺人,而是今日正好一百岁生日的邵逸夫先生。香港媒体细数邵逸夫百年传奇:

  新闻事件:

掌管无线及邵氏两大媒体娱乐王国的邵逸夫年届百岁,他是香港乃至全球最高龄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

  事件主角:

邵逸夫(六叔)

有钱、有名、有美相伴,六叔的百岁经历近乎完美。但对港人而言,他不应仅仅是一个传奇。在过去一个世纪中,他所展现出来的勤力、敬业、精明、魄力和慈善之心,均值得香港新一代富豪效仿。

第一重身份:

娱乐圈教父

不久前,本港传媒评选娱乐圈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六叔位居榜首。这不仅是因为他是本港‘娱乐圈明星’中惟一年龄过百的人瑞,更重要的是他所执掌的TVB王国是目前亚洲最大中文节目内容的供货商,在本港有着近乎垄断的竞争态势;‘邵氏出品’的影响力,甚至在港资还未全面启动北上掘金潮之前,便已先行渗入内地,TVB制作的《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电视剧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内地引发了万人空巷的盛况,至今仍被一代人奉为“经典”;香港演艺圈的“黄金一代”也基本出自邵氏,如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刘嘉玲等等。

不仅如此,邵逸夫对推动香港电影的发展亦功不可没,他可以被视为是华人电影史的“活古董”。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他与几位兄长联袂称霸整个东南亚的电影市场,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爪哇、越南、婆罗洲等地拥有110多家电影院和9家游乐场。1932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摄制完成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有声电影的新纪元。

由邵逸夫独掌大权的局面始于上世纪60年代。1957年,他只身赴港‘创业’,一年后,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邵氏兄弟出产了1000多部电影;在日本、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00多个发行网点,专门放映邵氏公司拍摄的中国影片;当年风靡亚洲的影星,如胡蝶、阮玲玉、李丽华、林黛、凌波等无不出自邵氏门下。

可以说,邵逸夫缔造了香港影视的黄金时代。在香港的文化史上,他是一个即使再过一百年都不可被忽略的标杆性人物。 

第二重身份:

富豪榜常客

 百岁邵逸夫:娱乐圈教父、富豪榜常客、慈善家

与时常出现在娱乐版头条的‘明星’身份相比,六叔或许更钟意被视为是一名成功的商人———捱得苦、做事勤勉、精通业务、市场敏锐度极强、对成本錎铢必较,老一辈港商的致富之道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邵逸夫并非出身于贫苦人家。他的父亲在上海拥有一家颇具规模的颜料公司,可邵氏兄弟无人继承父业,全数进了‘娱乐圈’。他于1926年追随兄长赴新加坡开拓南洋电影市场,由职位最卑微的电影放映员做起。由于当时邵氏刚起步,并没有自己的电影发行网络,他只能自己挑着装影片和器材的担子跑遍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每个角落,到有华人聚集的地方放映。

至上世纪60年代,邵逸夫的影视王国颇具规模,他的勤勉却不减年少。据说他至古稀之年仍坚持每天工作16个小时。著名导演张彻在邵的手下工作过,他写的书中回忆说:“邵逸夫当年治事之勤,是我生平罕见,他坐的劳斯莱斯是名贵豪华的车,车里有酒吧,他改装成小型办公桌,连途中的时间都不浪费。”

就商人而言,六叔也算是魄力过人、决策果断。他从上世纪20年代与兄长一起打拼三十余年,已在南洋积累了相当的身家,却仍选择在知天命之年赴港“创业”;至20世纪70年代末,他淡出拼搏了近50年的电影业,转向进军新兴的电视行业时,已年过古稀––即使忽略掉他所创出的那一番业绩,六叔的毅力也值得今日受困于‘转型’的香港后生景仰。

拍电影、卖电影的人大多喜欢以“文化人”自居,六叔倒愿意诚实地承认自己是一个生意人。影评家们常常指责邵氏出产的影视作品“媚俗”,缺少艺术价值,产量大、传世少。但仅以商业价值而言,专走小市民路线的“邵氏出品”称霸香港电影市场近二十年;常被斥为盛产肥皂剧的TVB,也能常年坐拥本港收视率和广告收入之首。

在营商方面,六叔则与所有对成本錎铢必较的香港老板并无差别,他甚至为此闹出了笑话。例如,当年尚未成名的李小龙曾找他毛遂自荐,欲以每部一万美元片酬拍电影。但邵逸夫认为此人太狂妄而把价码压至每部2500美元。结果李小龙掉头投奔了六叔的竞争对手嘉禾,致使邵氏错失了香港电影史上最具票房号召力的“金鸡”。另一次是他拒绝了一名剧务要20元买100个生煎馒头给片场工作人员的申请,理由是公司内部食堂所卖的馒头一个纔一毛钱。结果,出外景的工作人员因没有早餐吃而闹罢工,邵氏为此损失了近万元。

事后,六叔的太太方逸华只好戏谑地告诉公司同仁“他可省了十元”。 

 第三重身份:

慈善大家

六叔并非香港最有钱的人,但却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可以说,他在香港的影响力源自于他的影视王国,而他在内地的口碑则主要是因为他的慈善捐赠。

早在1973年,六叔就设立了邵氏基金会,从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向内地捐赠1亿多元,用于支持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1990年,中国科学院为了表彰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据统计,二十多年来,他共向内地捐赠了34亿港元,兴建了5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目前,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中国各地。2002年,六叔还捐资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目前基金总额已高达50亿元。

六叔传奇百年

1907年农历10月出生,祖籍宁波,原名邵仁楞。因为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人称“六叔”。

1930年,与三哥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先后购入多间戏院,更到欧美搜集西方的先进电影及器材。

1934年,邵氏兄弟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在港推出。

1957年,从新加坡正式来港发展,其后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任总裁。

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猛的电视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

1974年,由于贡献突出,获得英女王颁发的CBE勋衔。

1977年,再获英女王赐予爵士头衔。

1980年,邵逸夫以无线电视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至今。

1997年,在美国拉斯韦加斯迎娶方逸华,时年90岁。

2002年,创立‘邵逸夫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授予100万美元奖金。

2006年,因患肺炎一度入院,虽无大碍,但透露出要退休的意思。

2007年,邵氏兄弟公司成立五十周年,邵逸夫迎来百岁诞辰。

  邵逸夫之最

史上最年长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拍摄了中国最早的有声电影《白金龙》;拍摄影片1000余部,为中国所有电影制片厂之冠;拥有最多的影院,最高时期达200多家,为中国私人拥有量之首;

建造了亚洲最大的电影拍摄基地,被誉为东方私人拥有量之首。

邵逸夫,这位史上最年长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找不到“接班人”的根本原因,或许不在于谁人能担当此任,而是他自身在事业上的成就标杆太高,使得他的视野里再也看不到可以与自己匹敌之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8747.html

更多阅读

盘点邵逸夫出品10大经典火辣艳情电影 邵逸夫简介

据香港媒体报道,1月7日早上8时许,邵逸夫爵士被发现昏迷在西贡嘉澍路清水湾大厦住所内,救护车到场将昏迷的邵逸夫送院抢救,可惜抢救无效,警方正在现场调查,邵逸夫爵士享年107岁.邵逸夫,原名邵仁楞,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著名的电影制作

邵逸夫:一年看700部电影,清晨起床练气功

     1月7日,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贴出讣告,宣布该公司创始人之一邵逸夫爵士于当日清晨6时55分于家人陪伴下在家中安祥离世,享年107岁。  六界震动,新华社、CCTV均以滚动式播出宣布了这位名人去世的消息,内地网民自发的行动则

邵逸夫:勤力慷慨的影视王者

时代周报记者 谢培  车行香港西贡公路,上清水湾道,一路南下。见绿树簇拥中有一路口,路口隐约见到一栋三层来高、颇有南洋风格与历史感的小楼,最高一层外墙上分别有水泥砌成的白色“SHAW HOUSE”和橙色“邵氏”字样。向左看,院内一栋

邵逸夫:无线支柱荣休

打拼了大半个世纪的“六叔”邵逸夫,自今年1月1日起,卸任了香港无线电视台T V B行政主席职务,交由79岁的“六婶”方逸华正式执掌这个市值164亿港元的电视王国。   人生如戏  有人说,邵逸夫的人生比T V B的年度大戏还要精彩。 

百年传奇邵逸夫:人生比戏更精彩

邵逸夫叱咤娱乐圈大半个世纪,打造邵氏、无线两个电影、电视王国,培育了数之不尽的演艺人才,更是香港乃至全球最高龄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校园建筑遍布中国各个城市。这位老人所经历过的百年,远比他所拍摄的任何一部影视

声明:《百岁邵逸夫:娱乐圈教父、富豪榜常客、慈善家》为网友坚强是我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