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刚:伊利企业公民理想(二)



潘刚:2006年,我第一次参加达沃斯论坛,让我非常惊讶的是,汇聚一堂的全球精英,大家谈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这其实和伊利的价值观以及我本人的理想是非常吻合的。

事实上,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伊利一直走在中国乳品行业前列。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数据,迄今为止,伊利集团向国家纳税70亿元,我们每年上缴的税收,是同类规模外资和合资企业的4倍。我们算了一个帐,按照伊利2007年的资产规模,我们上交的利税差不多又是一个同等规模的伊利了。

但是,与如此庞大数额缴税的规模相比,伊利常常面临一些人的不理解,觉得我们傻。这就说明伊利虽然承担了它所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但仍旧有失误的地方,那就是没有沟通好,没能带动大家都这样去做。 

所以,我们今年第一次发布了“企业公民报告”。我们发布这个报告,主要讲述的就是这么多年来,伊利在履行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方面做出的努力。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伊利“社会高于商业利润,安全健康大于物质财富”的价值观。

一位研读了伊利“企业公民报告”评论家,感慨万千,他说:伊利从产品品质、生态发展、和谐社会等多个方面生动地阐述了“企业公民”的具体实践和丰富内涵,使人豁然明了:原来,对人的责任、对环境的责任、对社会发展的广义贡献才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为行业领导者的根本标准。让实现了从“业绩导向”转到“责任导向”这样的转变,那些行业领袖才称得是“从优秀走向了卓越”。

BIZMODE:日本人曾经说,“一杯牛奶强壮一个国家”,作为乳业龙头企业的掌门人,你是怎么理解“牛奶强国”这个命题的呢?

潘刚:你说的没错,日本曾经是把牛奶提到了这样的高度。牛奶是食品中营养最均衡最丰富的产品之一。因此,不仅仅是日本,各个国家都很重视,甚至通过宏观调控来普及“牛奶强国”的理念。许多发达国家的小孩一出生就有奶款。牛奶能够强壮一个民族的体格,只有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做事情,才有机会实现梦想。

伊利从走向市场化道路的第一天起,就怀着这样的理想,希望提供最优质的牛奶制品,为强壮中华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话感觉有些空,但事实上,牛奶这个行业,还正是这样,因为牛奶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一定具有这样的属性。 

所以,我们改变牛奶的饮用习惯,创新“金典”奶,推出“营养舒化奶”等一系列新品都是积极推动整个乳制品的普及和提升。我们还参与2008年奥运会,代表中国乳业为世界提供产品。也就是希望用奥运的高标准来要求伊利,提升伊利,接受享受过本国最好的乳制品的来自发达国家的挑剔者。我们自信,伊利能拿出最好的奶制品,服务来自全球的客人。

BIZMODE:奥运是个大舞台,伊利是2008年奥运会的赞助商,奥林匹克的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作企业似乎更多是时候需要更稳健、更良性、更持续。似乎两者有些矛盾,潘总,您认为奥林匹克精神和伊利的品牌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还是仅仅是一场纯粹的商业运作?

 潘刚:伊利企业公民理想(二)

潘刚:呵呵,你的问题挺有意思,还没有这样想过这个问题,你应该是第一个提出这样问题的记者。不错,奥林匹克的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绿色、人文、科技”,而伊利的努力方向是“为梦想创造可能”,提供能够带来健康的产品,帮助每个人实现梦想。我的理解是,两者的核心驱动是一致的。

首先,伊利参与2008年奥运会,不是一场纯粹的商业运作。伊利希望通过成为奥运赞助商这件事,表达一种对民族乳业的鼓励。之前因为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使一些人对乳品行业失去了些许信心,我们就用能够通过全世界最高标准的检验作为事实,为乳制品行业重塑信心,这对行业本身将一种促进。

作为奥运会赞助商,还有一个使命就是要把奥运精神带遍全中国,让全中国人民分享北京奥运的喜悦。我们举行了许多大型活动,不卖产品,完全是传播理念,我们争取把“伊利奥运中国行”做成最贴近社区百姓的活动,增强百姓凝聚力。 

曾经渴望像成吉思汗一样伟大

潘刚的笑容,足以让每一个见过他的人过目不忘,他的手温润而有力。媒体总是感慨潘刚从一个草根大学生到一个百亿级企业董事长的飞跃,看不到潘刚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和潘刚的同事聊天,不管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你都能感受到他们对潘刚由衷的敬意。

外表展露的是潘刚的坚毅和宽厚,而潘刚的内心足够强大,工作中却雷厉风行,一个传媒眼中的绝地侠士。

侠士也许让潘刚身上多了些传奇,我更多地觉得他像黄日华版的郭靖,外表儒雅温和,似乎还有些羞怯,但谁不知道他怀有绝世武功?

BIZMODE:潘总,问一个比较私人的问题,外表来看,您是一个特别温文尔雅的人,但是据我们了解,工作中却雷厉风行,处理重大事情您非常果敢和有大将风度,您是如何处理你的铁腕和儒雅气质的平衡关系的呢? 

潘刚:内心的强大与否取决于你是否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而远大的目标必须要分解为许多个阶段性的、可触及的分目标,这样才不会被暂时的挫折击败。

我觉得我是个“坚定”或“坚持”的人;性格的温和与做事情的坚定是一致的,并不矛盾。所谓的铁腕,只是坚持制度的刚性,能否坚定的做事取决于事前缜密的思考,只有保持平静的心态,温和的态度才能进行缜密的决策。

BIZMODE:很多熟悉您的人,都觉得您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有中国企业家才有的特殊气质,您本人觉得呢?

潘刚:这是大家夸我吧,我问问你,你觉得中国企业家才有的特殊气质是什么呢?

BIZMODE:首先要要强烈的责任感,有坚忍不拔的韧劲,嗯,还应该有传统的兼济天下的心。

潘刚:我非常认同你的观点,这一点上,我们认识很接近。

BIZMODE:有人说,任何一个企业,都会深深打上企业家个人的烙印,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您:刚柔并济,坚忍不拔,内敛、踏实、稳重潘总,你觉得你哪些方面的个人气质给伊利打上了烙印?

潘刚:我的性格可能源于所处行业的特殊性,因为食品行业某个环节的一点小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消费者的灭顶之灾。

BIZMODE:曾经听您说您的左眼是放大镜,右眼是显微镜。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潘刚:呵呵,那只不过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企业的发展,既要速度,更要精度;要成就,更要持久;要市场,更要未来。因此,作为企业领导者,我必须既能看到远处,想到企业战略,又要考虑到精确管理,防患于未然。所以,必须带上两个工具:显微镜和放大镜。 

BIZMODE:潘总,作为70年代的代表,您应该是这个年代生人一个成功的典型代表,您想对同样是70年代但仍然还正努力成功的人说些什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8830.html

更多阅读

潘刚:怎样挺过危机

在潘刚执掌伊利的这些年,除了其临危受命时的考验,另一个最大的危机应该就是2008年由于三聚氰胺事件所导致的行业信任危机了。 由三鹿奶粉引发的2008年行业风波事件,使中国乳业陷入一片信任危机的阴霾之中,受损巨大。 在风波中受到波及

潘刚:伊利怎样挺过危机

本报记者 杨永民 北京报道 在潘刚执掌伊利的这些年,除了其临危受命时的考验,另一个最大的危机应该就是2008年由于三聚氰胺事件所导致的行业信任危机了。 由三鹿奶粉引发的2008年行业风波事件,使中国乳业陷入一片信任危机的阴霾之中,

潘刚:伊利积极参与中国公益事业

2009年的第一天在不经意间已经到来。回首过去的2008年,我们感动过,我们哀伤过,我们激动过,我们心痛过。2008,留给我们的是众多难忘的瞬间和永恒的回忆,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全球金融风暴,大事小事,每一件事都牵动着我们的心灵。在全球化程度日

折服 潘刚:对话世界顶级学府 折服哈佛学子

 哈佛大学的精英学子到中国进行社会实践,除了考察了北京、上海等重点地区外,更冒着严寒来到呼和浩特,考察明星企业伊利,并与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进行了零距离对话。   早在两年前,哈佛商学院就曾邀请潘刚通过时空连线方式登上哈佛讲坛

潘刚:“最了解伊利的人”的下一站

 与潘刚对话,你很难看清他内心的真正变化。语速平缓,声音低沉,表情平和。一位长期跟随他的员工评价潘刚,“说内向不太像,说稳重又太沉,挺有个人魅力,可又说不出什么激动人心的话。”   不知道是潘刚影响着伊利还是伊利影响了潘刚。伊利

声明:《潘刚:伊利企业公民理想(二)》为网友低吟那微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