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1年的的《福布斯》富豪榜上,一个陌生的名字排列第19位。这是一个大胡子的南方人,名叫吴鹰。他的财富传奇得益于国有垄断企业之间的一场内战。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手机的普及,移动通讯产业空前兴旺,而控制这个市场的是两大移动服务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它们赚得盆满钵满,相对而言,过去的行业老大中国电信则因为只能从事固定电话业务而无法分到一瓢羹。就在这样的时候,曾经在著名的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过的中国留学生吴鹰看到了切入的商机,他把一项由日本人发明的PHS(流动市话)无线技术引入到了中国。这种技术可利用已有的固定电话网、以无线接入的方式提供无线通信服务。它最大的弱点是信号很差,有时候在房屋内都收听不畅,因此在发明地日本,这是一个被放弃的边缘性技术。可是在中国,它却成了中国电信的“救命稻草”,因为有了这个技术,就可以曲线进入移动电信市场,而两大移动服务商高昂的通话服务费用,无疑为中国电信的进入提供了巨大的利益空间。
吴鹰成立的UT斯达康公司成了PHS项目的设备供应商,他为这款手机起名叫“小灵通”。1997年12月,第一个“小灵通”无线市话试点在浙江省余杭市开通,当地消费者被告知,小灵通的通话费是3分钟0.2元,而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的GSM手机是一分钟0.5元,价差7.5倍,再加上小灵通接来电不收费,同样一通电话,小灵通和 GSM之间价差在10倍左右。仅仅3个月,余杭的小灵通用户数就赶上了移动和联通用户的总和。小灵通很快在浙江全境普及,并迅速被中国电信视为分抢移动业务的“唯一法宝”。
就这样,一项边缘技术意外地在中国引爆了一场垄断企业之间的电信大战,中国电信在全国上百个城市同时推广小灵通,而各地的移动服务商则一面狙击小灵通的进入,一面不断紧急上告信息产业部。后者左右为难,一会儿宣布“小灵通是落后的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要限制发展。”,一会儿又宣称“经过调查,小灵通是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有条件地允许中国电信从事该业务。”
最轰动一时的新闻发生在2000年的甘肃省兰州市,兰州电信给小灵通放了一个“6”字头的局号,而兰州的中国移动公司不承认这个“没有经过信息产业部批准的号码”,拒绝让它进入移动网。而一向牛气的兰州电信一气之下则干脆断了整个移动网与电信固定网的联系,使几十万用户在数十小时内手机不能与固定电话联系,固定电话也不能与手机联系,因此酿成了一起让人啼笑皆非的重大事故。到2001年,除了北京、上海等极少数大城市外,小灵通业务全线开通,用户超过6000万。
中国电信对小灵通的强势推广,自然让设备供应商UT斯达康获得惊人的成长,2000年3月3日,UT斯达康公司在美国上市,在此后连续的17个季度里,公司绘出了一道完美的成长曲线,其业绩表现都超过了华尔街的预期,即便是在纳斯达克股灾期间,它的股价也从来没有低于20美元,是表现最为优异的中国股,2002年,UT斯达康市值高达260亿元,竟超过思科。一脸切·格瓦拉式络腮胡的吴鹰被视为传奇式的CEO,他被评为“中国十大新锐人物”和“2001年中国十大最聚人气企业家”,美国《商业周刊》还曾将他选为拯救亚洲金融危机的“亚洲50位明星”之一。
让人唏嘘的是,UT斯达康的衰落同样因于垄断行业的变局。2005年,中国电信决定减少在小灵通上的投资,储备资金准备未来的3G网络建设,UT斯达康的收入当年锐减30%。吴鹰做出向IPTV(互动电视)业务转型的决策,IPTV又关联到两大垄断利益集团——电信与广电的利益分割,吴鹰显然想靠游猎其间再次“复制”小灵通的奇迹,可惜他这次没能成功。2005年,UT斯达康报亏,市值缩水9成,并被纳斯达克警告“摘牌”。2007年6月1日,吴鹰黯然离职。
这是一个很经典的中国商业故事,垄断令“鹰”一日腾空又让其旦夕折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