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孙启玉,山东最大民营企业和中国最大民营医院的老板,曾经辉煌一时、造福一方,但多重身份导致的基因缺陷和企业家素质的先天不足,让他的企业和医院都诉讼缠身……
孙启玉,山东最大民营企业和中国最大民营医院的老板、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前淄博市博山区区委副书记,曾经辉煌一时、造福一方,但多重身份导致的基因缺陷和企业家素质的先天不足,让他的企业和医院都诉讼缠身,风雨飘摇。
如果有人来到山东淄博市岜山村,多半会注意到那家建于半山腰的国际酒店。它的奢华气派即使在这座现代化的村庄里仍然显得非同寻常。这家酒店的总建筑面积达23500平方米。前门立有九根大理石龙柱,盘龙栩栩如生,酷似故宫大殿外的龙壁沿着斜坡一直铺上酒店大门。酒店内设有一套面积达900平米的总统套房。据酒店领班介绍,套房价格为每晚28800元。在酒店旁边,是一片高尔夫球场。
投资建起这家酒店的人名叫孙启玉,今年58岁,本地人。他身材敦实,相貌忠厚,在岜山村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在整个山东省,他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这一切只因为他创建了该省最大的民营企业——万杰集团。
万杰神话在1990年代后期流传甚广。不仅老百姓知道,经济学家也津津乐道。一个小村庄里建起了一家名声显赫的民营医院,拥有伽玛刀等世界领先的治疗工具,为中国人治疗肿瘤带来了希望。
但到了近两年,万杰神话终于烟消云散。孙启玉无力归还银行的36亿元贷款,陷入困境。难以想象的是,就在去年,他和孙启银两兄弟还在《蒙代尔》杂志发起的一项“中国十大兄弟富豪榜”评选中以25亿元身家名列第四。
现在,孙启玉寄望于引进的一项世界最尖端的治疗机器——质子刀,展开最后一搏。
一个村庄的崛起
从山东淄博市向南三十多公里,经过成片的化工厂和陶瓷厂,就处处能看到万杰的标志。这片几十年前中国北方的标准村落现在几乎看不出农村的痕迹 ——万杰医院的门诊楼、住院楼、万杰医学院的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以及后面的家属楼鳞次栉比,完全是村庄里的新城,而它的前身则是贫瘠干旱的岜山村。
走进岜山村,村民们提到孙启玉,都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人很好,特别是对老人和孩子非常好。”1949年出生的孙启玉成长于红色年代。他的父亲是新中国早期的重工业机械工人,一个月收入能有六七十块钱。但要养活六个孩子,显然并不宽裕。
孙启玉是兄弟中的老大。在一本名为《岜山红日》的书里,他被描述为很早就显露出领导者的天赋,口才好,会讲故事、写文章。在“文革”期间,他还曾带着十名同学徒步走向北京接受毛泽东检阅。
他的这些天赋在1978年之后的一次打井行动中充分施展。那时,他是全村三个高中毕业生之一,先后任文化站站长、生产队队长。当时的岜山村处于赤贫和极度缺水的状态,孙启玉组织打井队为村里打出了一口650米深的水井。这口水井建立了他在村里的威望。
彼时,中国农村刚刚被允许实行包产到户制度,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要到1984之后才大规模发生。孙启玉却早早地有了办企业致富的意识。
打出水井后,他抱着五瓶井水到上海找老乡鉴定,证明井水适合纺织漂染。于是,他接着到当地信用社跑贷款,终于拿到6万元,连赊带买,弄来了两只染缸。1981年8月11日,岜山村有史以来的第一家工厂——岜山漂染厂建成。
这个企业碰上了短缺时代的好运气,很快就在中国乡镇企业纷纷崛起的浪潮中发达起来。这个村办厂第一年的利润就达到10万元,顺利归还贷款。孙启玉又先后领着大伙建成了淄博运动衣厂、淄博第四毛纺厂等6家村办企业,到1989年,全村工业产值达到1亿元,成为山东省第一个产值“亿元村”。
此后,岜山村里盖起了十几座居民楼,全村一千多口人全部住上了水、电、气、暖设施齐全的楼房。孙启玉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他用赚到的资金建设住宅楼、幼儿园、学校等公众设施,岜山村年满60岁的老人住养老公寓、领取养老金。
孙启玉1990年提出了“万杰集团(岜山村)10年教育规划”,承诺从幼儿园到小学实行免费教育;中学实行奖学金制度;考入或送入大专院校学习的村民每月享受生活补贴,毕业后回公司工作,所有学费全部报销;到2000年底,男50岁、女45岁以下普及高中或中专教育,达不到者将失去享受岜山村民一切福利待遇的资格……他还规定,达不到高中以上学历的村民,万杰集团不予录用。
孙启玉掌控的村办企业后来之所以能够避免像其他乡镇企业一样陨落的命运,完全是因为他在1990年代初就作出了一项异于常人的决策。他考虑自己办医院,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学过医的弟弟孙启银。孙启银随即注意到,1990年美国十大新闻之一就是报道伽玛刀这种新技术。哥俩立即去国外考察,回国后对自己要做的这家医院有了清晰的定位——引入国外最先进的医疗设备。
在后来万杰医院带来巨额财富之后,这种经营思路被孙启玉更加发扬光大,成为万杰法则——不是尖端设备不引进;大投资才能高回报,高回报后再买更新的设备,不断循环。这种想法令孙启玉感到激动,并豪情万丈地宣布:“地球上任何一点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
此后,孙启玉以博山万通达总公司和来自美国旧金山的杰歇尔国际贸易公司合资设立了万杰集团,试图利用这一中外合资的身份绕过国家关于引进大型医疗设备的指标限制。
而为了申办中外合资医院,孙启银花了一年多时间和十多万元的申办费,获得了卫生部和当时的国家经贸委的批准。当时,国家正好鼓励创办民营医院和合资医院,亦鼓励“医疗中心从城市转向农村,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淄博万杰1992年医院成立。其后,北京万杰医院于1997年成立,青岛万杰医院则于 2003年9月开诊。
万杰医院现身的第一个“大手笔”就是花三百多万美金,从瑞典医科达公司引进了中国第一台伽玛刀。这在当时中国公立医院院长心中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如此大的投资何时才能收回?
但万杰医院更让人吃惊的举动是斥资一亿多元在全国一线媒体进行广告轰炸。借助广告攻势,“伽玛刀”的治疗效果被渲染得神乎其神,在坊间甚至被认为是癌症和脑病的克星,而“伽玛刀”则变成了万杰的代名词。很多散布于全国各地的患者家属之所以不远千里朝圣一般向岜山村奔进,完全有赖于商业广告的指引。
万杰医院创造的伽玛刀财富奇迹令人瞠目结舌——仅1994年一年的时间,万杰医院就用伽玛刀治疗了两千多例病人,而每例病人收费为两万多人民币,一年之内,万杰就收回了设备的初始投资。
现任淄博万杰医院院长助理、肿瘤部副主任穆向魁当时刚刚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在万杰做住院医生,他证实:“当时病人确实非常多,一个月能做近180位病人,两台机器,两个组的大夫(同时做)。”
整个1990年代,万杰医院仅用了几年时间就轻易攀上商业巅峰,伽玛刀成了万杰的摇钱树。2000年,万杰医院的收入约占上市公司万杰高科主营业务收入的20%,利润则占公司利润总额的46%,万杰基本形成了化纤、医疗两条主线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