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鸣:全世界的同行都称他为“太阳王”(一)



创业前,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曾经是名小有名气的技术专家和学者,今天看起来也并没什么两样。

6月底的一个下午,记者在北京见到他时,他刚参加完一个论坛,正准备乘深夜的火车去参加另一场学术会议。他轻装简从,自己拖着一个拉杆箱,言语之间随和、真诚、睿智,像个与世无争、潜心治学的教授。

就是这位“书生”,白手起家,零度起飞,一步步登上了世界太阳能产业的巅峰。

10多年来,他累积推广了2000多万平方米的太阳能产品,超过欧洲和美国总和的10倍,为国家节煤2000多万吨。如果把这些煤装进载重卡车,那么将首尾相连长达20000公里。皇明产品利用的能源,相当于几座中型发电厂……

2006年5月5日,联合国第14次可持续发展大会在纽约召开,300多位各国政要参加。组委会特意邀请了黄鸣,并给他预留了一个最高规格的演讲。

邀请函写到――

“尊敬的黄鸣先生,感谢你多年来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你不仅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太阳能企业,创立了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工业体系,而且在没有欧洲那样的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市场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实现了大面积商用的成功模式。”

“请黄先生务必光临,因为到时候整个世界都期待分享阁下的经验。”

应邀登上联合国讲坛,在中国企业家当中,他至今是唯一的一个。

叛逆的石油专家

年少的黄鸣有很多理想,当科学家、造军舰、当教授、写小说——没有一样与商业有关。

1978年,黄鸣考上中国石油大学,没想到第一节课上教授就告诉他们:世界石油只够用50年,中国的时间更短。黄鸣一听差点没跳起来,这么说,等不到70岁,我学的专业就毫无用处了!

毕业后,黄鸣被分配到德州原地矿部石油钻井研究所,很快成为技术骨干、高级工程师,因负责的科研项目多次获部级奖励而被称为“石油小专家”,出国考察也是家常便饭。

事业和生活的绚烂画面开始在他面前徐徐铺展开,但当年老师的一番话却总让他挥之不去,一种空落落、不踏实的感觉总像影子一样追着他。

——多年后他才明白,那是冥冥中有种不可推卸的使命在召唤。

1987年,他在图书馆看到一个叫贝克曼的美国学者写的书《太阳能热力过程》。这本被称作“太阳能产业圣经”的书,不仅详细介绍了整个太阳能利用的理论体系,而且把太阳能利用设备的设计、制造、材料等都写得非常详细。

黄鸣顿时被震撼了。与日渐枯竭的石油相比,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啊!于是他跃跃欲试,开始按照书中的方法制造太阳能热水器。从此,他的一生彻底被改变。

有些材料不好找,就想办法替代;表面吸收涂层的配方和工艺不太容易掌握,就买来一堆瓶瓶罐罐反复试验。没多久,黄鸣的第一台热水器很快造了出来,在太阳下一试,呵,水温烫手!

热水器造出后,一个亲戚结婚,黄鸣干脆把它当贺礼送过去。婚礼举行已是10月底,深秋,大家看到黄鸣的礼品新鲜,都来试,发现里面出来的水不仅够热,而且能把人烫得跳起来,齐声叫好。

“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我干得更带劲了。”黄鸣笑着说。从此,他变成了个“38干部”,8小时正式工作、8小时业余研究太阳能,8小时生活。

接下来,黄鸣陆续又做了10多台热水器,无偿送给了亲友。突然一天,一家国企的厂长找上门来,想给厂里的锻工车间也弄一个。

黄鸣才知道,原来自己鼓捣的这些玩艺还可以卖钱。“那时,我已经30多岁了,你想想我多么单纯,懵懂书生,对社会和商业毫无概念。”

第一笔生意很快谈成了,这家企业付了5万元,让黄鸣做了一个可供上百人同时洗澡的太阳能热水系统。

它的水箱可以装5吨水,自重足有1吨,如何把这个铁疙瘩弄到屋顶上去?黄鸣什么设备都没有,也用不起吊车,于是就找来几十个人,底下十来个,上面十来个,黄鸣自己就在底下抬。当时也不懂什么叫保险绳,如果哪个腿一软,水箱砸下来,黄鸣吧唧就成肉饼了。

为了太阳能,黄鸣就是这么亡命,即使没有九死一生,但要数出五六次一点都不费力。最危险的一次是爬树,因为很多楼房没有通道可以上楼顶,黄鸣就只能爬树,再从树上跳到楼顶上。

爬到一棵树最上面的枝上,再往前一步肯定要断了,但还差半米怎么办?他就在树梢上使劲摇晃,然后像荡秋千一样把自己甩向楼顶,最后他摔在楼板上,差几厘米就掉下来了。

到1995年,黄鸣终于不再满足于“38干部”几线作战的状态,正式辞职下海。

一位元老向我们描述了他1995年来到皇明时的景象——办公室租的是拘留所的两间房子,公司只有8个人,每天像犯人一样在铁门铁窗里钻进钻出;一台钻床,一台电焊机,一台剪板机,锈迹斑斑的“三大件”就是所有的设备,由于房子太小,剪板机还不得不放在室外临时搭的棚子里。

条件尽管简陋,但老板的狂热却难得一见,设计、监工、车铣、刨磨、装卸、清理、安装、维修、推销……什么活他都带着大家一起干,每天都在办公室熬到深夜两三点钟,很多次在除夕之夜也不例外,似乎不知道妻子和女儿在等他一起过年。

 黄鸣:全世界的同行都称他为“太阳王”(一)

他知道,一个火热的行业,正在向他召唤。

重塑产业基因

“就像被孤零零地抛在了荒漠中,无依无靠。”这就是创业之初黄鸣最真切的感受。

“我们得在荒漠里进行勘探、打基础、建房子。有些东西是买不到的,既不能从国外进口全套产业体系,也不能在国内找到参考样板,都需要自己设计、自己创造、摸索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没有国家的支持,也没有志同道合者相互鼓励,只能孤独地在迷茫、误解、斗争中艰难跋涉。”

当时,太阳能热水器在我国还处于最初级的阶段,根本称不上是一个产业。从水暖店里买来几样配件,安装人员纯手工操作,拿起钳子和螺丝刀在房顶上爬上爬下,一身灰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8929.html

更多阅读

黄鸣:孤独的“领袖”

     “我这个堂吉诃德是当定了”: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颇有将曝光太阳能光热行业潜规则进行到底之势。5月14日,黄鸣在第七次“曝潜强标”发布会上称,现有太阳能热水器不锈钢内胆“胆结石”,导致腐蚀、漏水和穿孔,三五年就会整机报

梦色蛋糕师之他的背叛 马背上的蛋糕王(一)

  开个蛋糕店,就像开个豆腐房,谁都可以开,谁都可以卖。不过,一开开了700家,一卖卖到近10个亿,全中国只有一个罗红。除了麦当劳、肯德基和星巴克这三大洋品牌,罗红旗下的好利来集团正无声无息地成长为中国第四大、本土第一大烘焙连锁食品

营销:如何能够给品牌带来第二次生命?(一)

      古智者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河水总在流动,总在变化,第二次踏进的河流,已经不是第一次的河了。中国圣人也说:“逝者如斯乎”,都在感叹世事变迁,一切在变。    古代先贤身处信息不发达的节奏缓慢的古代,都能感

黄鸣:标新立异的平民企业家

2008年岁末,北京的会议奇多,大大小小的会场里用得最多的词就是“冬天”。但在盘古大观一间俯瞰“水立方”的会议室里,前财政部部长项怀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高盛亚洲总经理张奕、鼎晖投资董事长吴尚志与皇明集团董事

黄鸣:我的房地产公司名叫“太阳能”

太阳能领域呼风唤雨的黄鸣(黄鸣博客)会在中国地产江湖竖起自己的大旗吗?  答案是肯定的。在国内外经济一片下滑时,黄鸣选择进军房地产。这个名字今后或许会在地产圈子被反复提起。“先从三线城市开始,我要做成老大”。黄鸣会心一笑,

声明:《黄鸣:全世界的同行都称他为“太阳王”(一)》为网友莎士小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