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汽车界的鲶鱼和蝉



鲶鱼--激活一潭死水

挪威的渔民出海捕捉沙丁鱼,为了防止沙丁鱼到岸时死亡,在运输沙丁鱼的容器中放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沙丁鱼为避免被吞食,在有限的空间内快速游动,反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经济学由此提出"鲶鱼效应",意思是说,要有博弈,要有竞争,企业方能有活力。而李书福就是中国汽车界的鲶鱼。

1963年,李书福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他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三,整个学生时代,李书福都是在台州度过的,可以说,浙江浓郁的商业氛围,对他日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过几次创业投资之后,李书福开始投资装饰板和摩托车开发,并取得成功。李书福作出更惊人的决策:造汽车。1996年,李书福投资5亿多元,开发家庭用的微型货车和轻型轿车,令人吃惊的是,在这位农民企业家的800亩汽车制造中心,居然形成了3分钟生产一辆汽车的生产能力。因此,在世纪之交,中国汽车工业游进了一条"鲶鱼"。

这条名叫"吉利"的鲶鱼逆流而上,掀起骇人的巨浪,将一潭死水的中国车市搅得浪涛滚滚。李书福造的汽车多,却卖得便宜,款式豪华美观的吉利汽车,每辆售价只4万多元,是国内同类产品中最廉价的。由于吉利接连引爆4次降价风潮,突破了4万元价格的瓶颈,许多被人熟悉的品牌车车价纷纷跳水,从而开始了中国低价轿车的市场。价格策略一直是吉利得心应手的撒手锏,在车价居高不下、老百姓持币待购的国内汽车市场上,吉利是一条四处游动的"鲶鱼",不断突破所谓的汽车价格底线。

李书福个性张扬,性格执著,眼光敏锐,这使他容易被人放大,超越企业本身,而企业发展显示出的强有力的生命力与李书福的个人英雄主义相得益彰。胆汁质的吉利完全是李书福式的性格,年轻奔放,做事高调甚至突兀,喜爱大张旗鼓,勇于挑战,目的性强。只有这样性格的人才能制造出汽车界的鲶鱼效应。

2004年之前,李书福靠单一的攻击性价格策略,初步在竞争并不充分的中国汽车市场打开了局面。在这之前的6年时间里,吉利汽车总产量23万辆,超过民营汽车企业总产量的81%,2003年吉利卖了8万多台车,销售额43亿元。

但是,初期的吉利是过去中国汽车市场"全球化"特征下的产物,就在吉利渐成规模后,这一常规的营销手法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下中国市场全球化骤起的竞争态势。2004年伊始,吉利新建的工厂停工,生产计划也由16万辆调整为12.6万辆,缩减了21.25%,预计的10亿元利润也因此可能缩水一半。

低档车价格空间毕竟有限。把"鲶鱼"的触角伸向中档车市场成为李书福的下一个主攻目标。和搅动低档车市场价格不同,做中档车市场的鲶鱼并非易事,但这又是李书福的又一次鲶鱼兵法的挑战。在对中档车市场的同时,李书福也多次表示,"不会放弃继续做平民车的梦想"。目前看来,低档车仍然是吉利发展的主力军,中档车只不过是李书福低档路线中的相对高档而已。

 李书福:汽车界的鲶鱼和蝉

蝉--吸吮他人汁液蜕变

蝉潜伏在地下时,它被称为"若虫",以吸吮植物根部汁液维持生命。"若虫"要经过5-6次的"蜕变",才能羽化为"成虫",于每年6月底破土而出,爬到树上。每一次"蜕变","若虫"都会留下一张蝉壳,可成为一种中药材。在短短3个月里,蝉的嘴象针一样, 蝉吸食植物汁液,当然也伤害了其他生物的生命和利益。蝉靠吸"成虫"要完成生命中最重要的历程。

李书福的用人之道、技术创新和资金运转方面颇得蝉的精髓,他善于吸纳他人的力量,通过改良创新后供自己发展。

李书福非常重视人才,他挖来浙江省财政局的徐刚,挖来了上海大众的南阳,组成在吉利堪称阵容豪华的管理团队。为提升研发能力,专门聘韩国专家担任院长,并开始在海外研究机构挖掘专业人才。

在吸纳别人的人才得到发展后,李书福开始进行脱变,在台州高调抛出"吉利未来人才基金"。每年资助100位贫困学生赴浙江吉利技师学院就学,将他们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的汽车制造技术人才,为吉利的自主品牌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吉利在北京和海南都有自己的大学(学院),能为全国各级造车基地的品牌建设培养后备人才。

在技术创新方面,李书福一直使用"依样画葫芦+改良"的方式。1989年,李书福花6万块钱买了一辆深圳产的中华轿车,庖丁解牛后,李书福说:"我看了一下,并没有多少东西嘛。"之后吉利开始造车,也是"仿造+改良"。这些工作全凭李书福的聪明劲。"你想想,汽车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一个发动机一个车壳,里面两个沙发,简单地讲就是这样。"成了李书福的著名言论。

1996年刚准备造车时,李书福买来了包括奔驰在内的几辆名车,自己把这些车拆了,然后托人从香港买回奔驰的零配件开始组装,1996年,李书福造的第一部也是惟一的一部"奔驰"下线。那时他开着这辆"奔驰"在台州四处跑,又在电视台打广告。但这辆样车送到有关部门时,被告知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但是吉利通过模仿完成了自己的技术成长,通过吸收一批有经验的技术工人,以及与国外公司合作进行产品开发,学习并掌握了整车设计流程的规范化和更多的设计细节技巧,进入完全自主开发阶段。

在资金方面,李书福从最早的"老板"工程,借助浙江本地丰富的民间资本,到香港的买壳上市,引入国际市场资本,无所不用其能。

2003年李书福的吉利控股集团斥资1.53亿港元增持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吉利汽车的17亿股,成功实现香港上市。此次用于收购的资金仅仅是卖方提供的贷款,李书福一分钱没掏就坐上了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的宝座。短短七八年时间,吉利集团的汽车资本从最初投入的1亿多元,迅速增加到目前的60万辆产能,年销售15万辆汽车的庞大势力。

现在,吉利的技术、人才基本可以由"自己"提供。李书福的吉利也逐渐从学习走向超越,从原来有吸取和模仿他们的力量来壮大自己之后进行了自我独立创造,最后达到了蝉的质的脱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8954.html

更多阅读

psv变革7装游戏死机 李书福:新的转型 谁不变革谁先死

     2013年,一系列的高层人事“大换血”拉开了吉利营销变革的序幕,吉利的未来5年品牌发展大计已箭在弦上。在外资金融机构以及沃尔沃“技术反哺”的辅助下,吉利集团掌门人李书福或将带领吉利驶入快速发展通道。  岁末年关,吉利控

李书福:用心记住让中国汽车走遍全世界的使命

 12月23日,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揭晓。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颁奖典礼。以下为2009央视经济年度人物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主题演讲:   主持人: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在竞争的过程中也需要比较和融合。这一点李总很有发言

李书福:倔强的石头

 我在他庞大而富丽堂皇的会议室内等了许久,时间长到我可以顺带在他办公室楼下的小型汽车展厅内做一次从容的参观,然后还有闲暇翻阅他们放在办公室的各种资料。   后来我和我的陪同者都已经感到疲倦和不耐烦。于是她在我埋头翻看李

李书福:该走的路我清楚

李书福:该受的苦我来受,该走的路我清楚   公司名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   申领牌照时间:1997年开始,2001年吉利进入国家经贸委汽车目录   此前身份:摩托车制造商   获取牌照的关键因素:以合资方式打“擦边球”,依赖地方政府的支持,当

李书福:坚持的力量

李书福和他创立的吉利始终是中国民营企业家自强不息、逆境奋进的缩影。   李书福连续第三年榜上有名。与往年不同的是,2007年里的他没有发出惊天地的豪言壮语,亦没做出让世人侧目的壮举,但不论是在合资路线压倒一切的过去,还是在自

声明:《李书福:汽车界的鲶鱼和蝉》为网友一岁时就很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