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善:12岁会“融资”却大器完成的亿万富翁(四)



尹明善当然知道,这样的日子长不了,只要一旦形成气候,建设集团肯定卡脖子。

尹明善想:哪些配件以后可能被卡呢?当然是建设集团生产的部分。于是,尹明善从开始组装发动机的第一天,就积极联系配套厂,设计自己需要的零配件。大概四个月后,几个关键零件被开发出来。此后,当建设集团一夜醒悟,下令一个零件也不许卖给尹明善的公司时,摇篮里的婴儿却已能自己走路了。

这条从夹缝中挤出的道路,十年后,终于把尹明善及其公司送上了行业的顶峰。

1993年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重庆摩托车业重新洗牌,到2001年,尹明善的重庆力帆集团公司以产销发动机184万台、实现销售收入38.5亿、纳税1.136亿元的骄人业绩,超过嘉陵、建设两大老牌摩托车企业巨头,成为重庆摩托车业的龙头老大。而且,发动机产销量、出口创汇、专利拥有量、产销综合值四项指标居全国第一,综合实力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二,国内知名摩托车企业新大洲、钱江、轻骑、富士达、港日都采用力帆发动机。目前,力帆集团已有员工3800多人,其中大专文化以上技术人员670多人,拥有8家生产企业,3家营销公司,一个市级技术中心,具备年生产200万台发动机和100万辆摩托车的生产能力,连续两年进入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在重庆市民营企业50强排名中名列榜首。力帆集团已进入世界摩托车制造业500强,产销综合值名列中国入选登记企业第一位。

攀上中国摩托车行业高峰的梦想成真之后,尹明善虽已是年过花甲,但他仍是壮心不已,激情常在。随后,两大目标又先后成为他的囊中战果:一是将产品打出国门;二是拧着钱箱杀入足球圈。

 人不出门身不贵 货不出国不值钱

尹明善说,人不出门身不贵,产品不出门不值钱;国内赚钱,市场好汉;海外获利,民族英雄。

从全球看,除中国外,每年全球的摩托车市场容量大约是1000万辆,其中一半以上被日本企业占领,剩下的被我国台湾盛以及意大利等地企业瓜分。1998年9月,民营企业自营出口权批下来了,起跑枪声一响,尹明善就集中了最多的兵力,拼命开拓海外市场,如今,尹明善的力帆集团已在南非、伊朗、越南设立了组装厂,并还计划在印尼、阿根廷、尼日尼亚、美国等地设厂,初步实现了生产的全球化。尹明善又计划投资100万美元购买国外“软技术”,以图“站在巨人肩上求发展”。

尹明善的品牌战略跟国际接轨,战果一路辉煌。品牌的打造,大大强化了自己。现在,中国摩托车所到之处,日本人节节败退。过去并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的日本摩托车公司,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的传统领地已经被这位不速之客冲得七零八落,其惊讶可想而知。2001年9月,力帆摩托首销日本,改写了中日摩托车有来无往的历史。在越南,尹明善的力帆摩托车更是占有绝对优势,越南驻华商务参赞说:在越南,“力帆”的牌子比“本田”响。

2001年,力帆集团出口创汇(包括间接出口)2·02亿美元,在全国摩托车企业中首家出口创汇突破一亿美元,成为全国当之无愧的摩托车出口老大。2002年又被外贸部评为中国进出口500强、全国自营出口企业23名。力帆的产品远销东南亚、西亚、欧洲、非洲、南美等40多个国家。

 而拧着钱箱杀入足球圈,向足球进军,迂回打造品牌之路,同样很是成功也令人振奋:尹明善还没有接手球队,一夜之间,全国两亿球迷都记住了尹明善这位重庆摩托车老板,知道了“力帆集团”,这是花几千万广告费买不来的。因为涉足足球,乌拉圭一位华侨认定“力帆”是大企业,非要买他们的摩托车,这也是足球带给力帆的第一笔生意。广东惠州的麦科特集团是尹明善争取三年而未成功的客户,可最近对方主动要求定货的原因很简单:“能搞足球,说明力帆长大了!”

 尹明善:12岁会“融资”却大器完成的亿万富翁(四)

2000年8月19日,尹明善以5580万的代价买下了“寰岛”足球俱乐部,改旗号为“力帆”。尹明善说,足球是绝对的朝阳产业,我希望我能成为中国的尤伯罗斯。

尽管已获得了很多第一,尽管已获了令人眩目的成功,但65岁的尹明善仍在不停地攀登;尽管仍有困难重重,前行的道路也少不了坎坎坷坷,或许那梦中的顶峰是他今生也无法达到的高度,但尹明善始终充满信心,一往无前。原因何在?他是要塑造“百年力帆”的民族品牌、世界品牌。

他给力帆集团定的今后五年目标是:实现年销售收入60亿元,创汇2亿美元,利税 4亿元。并立志再花8年时间,要把力帆打造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跨国摩托车大企业。

曾经有一位记者问他,这些年经商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尹明善回答是:感谢上帝,给我安排了今天的角色。我曾经梦想过的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而现在看来,似乎只在企业家这个位置上,生命才变得如此厚重——因为我有了使命感,对企业、对国家。

并非多余的感触成功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尤其,当看到这一切辉煌,竟是由一位饱经磨难并已年近半百才开始起步的底层平民所创造时,我们会有些什么感触呢?我们还有没有理由埋怨这个时代?还有没有理由总是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抱怨自己人生道路上常常会有的种种困难、抱怨自己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成功呢?

 

面对尹明善的成功,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果断抛开那些怨自己也怨别人却并无多少道理、更是毫无任何益处的情绪?因为,这个社会确还有更多的地方,是值得我们去发现、去表演、去创造的舞台。

 

 

,人称“摩托帮”。不过,在外人看来,当时,这条道上已经有两只大老虎拦路,更已有数不清的同行在虎视眈眈,没有相当的实力,要一头扎进这个行业,风险也是不小的。因为,两大摩托集团随便有个小动作,虽可使一些人一夜致富,但也能让另一些人转瞬垮台。

一位“摩托帮”朋友,经营着一家校办摩托车厂。有一次聊天时告诉尹明善,他每个月需要几百台发动机,却要到河南去买,价格很高而质量很差,而本地的嘉陵、建设是不愿意把发动机卖给其它小厂的。

正在到处探寻商机的尹明善,敏锐地从这个信息中找到了他想要的灵感。在仔细研究了当时摩托行业的状况,并盘算了其间的风险与机会的比率后,时年已55岁的尹明善,决定进入摩托车行业,倾注他第一次创业时掘获的全部资金20万元,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再创业的辉煌历程。

1992年,他注册成立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启动资金二十万,散兵游勇九号人。在租来的不足四十平米的生产场地上,他却念。既然“姜子牙八十一岁还能出山”,四十多岁,五十多岁,六十多岁,对一个欲干一番事业的人,又怎么不是年轻呢?!

是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9137.html

更多阅读

神话创造者尹明善:资本运作路线图(一)

"资本是个可爱的东西" 2008年1月10,是尹明善70岁的生日,他却没有收到那份期待已久的生日礼物。 1月8日,钱江摩托发布公告称,与重庆力帆等合作投资重组吉林通田汽车公

尹明善:12岁会“融资”却大器完成的亿万富翁(三)

有段时间,他帮助朋友在重庆解放碑做百货生意,自己则义务做参谋好几个月。那段时间,使他对真正的市场脉象,有了进一步的切身的体会。 机会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终于,他发现了家乡重庆山城独有的一个重大商机:摩托车! 55岁时,开始了第二次再

尹明善:12岁会“融资”却大器完成的亿万富翁(二)

 是呀!对比“姜子牙八十一岁还能出山”那标杆,的确,只要你想干,能动手干,一切年龄都并不为晚,你总能干出些什么的。 掘获第一桶金后的睿智随着政策的落实,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头,不久,尹明善当了重庆电视大学英语教师;1982年,重庆出版社恢复,

创业何时都不晚:47岁才起家的亿万富翁(二)

  放弃是如此的容易,也如此之快,以至于整整一仓库的存书没有卖掉,便干脆用了几大卡车,将其拉到废品收购站,书当废纸卖。尹明善的高素质本领之一,就是拿得起放得下,做事超出别人的想象,该退就退足,决不拖泥带水,决不磨磨赠赠。     人们对

声明:《尹明善:12岁会“融资”却大器完成的亿万富翁(四)》为网友叫我开心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