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竞争的残酷性不言自明。地处浙江西部的衢州却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几家不可小视的光伏企业。
就在全国光伏企业限产停产、哀鸿遍野之时,位于衢州的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依然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如今正铆足了劲抢占全国光伏产业的制高点。
光伏产业暴利时代已终结
8月,乐叶光伏刚刚上马一条5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流水线。此前,公司还投资4950万元,从国外引进先进的PECVD喷涂炉、烧结炉及组件测试仪等设备。新项目完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75亿元。
从去年6月16日一期25兆瓦大规格高效晶体太阳能电池开工试产至今,仅1年多时间,已经在太阳能电池的核心部分——电池片环节站稳脚跟的乐叶光伏开始发力,进军下游组件环节。
光电转换效率是太阳能电池唯一的技术衡量标准,国内行业平均水平为16%-16.5%。乐叶光伏开工仅2个月,平均效率最高的一天就达到了17.32%。
“目前国内实验室里已有20%转换效率的电池片,国际上有的甚至达到24%,下一步就是实现产业化的问题了。”乐叶光伏董事长叶志卿预言,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一旦达到30%,那光伏产业的市场就大了。
“传统发电的成本日益提高,而光伏发电的成本逐渐降低。如果两者达到交叉平衡点,光伏发电的竞争力就更大。”他对《浙商》记者说。
电池片是光伏产业的中间环节,原材料与市场两头受制于人。于是,延长产业链、打通上下游便成为太阳能电池企业的必由之路。不过,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拉长战线会不会分散有限的财力与精力呢?
对此,叶志卿告诉《浙商》记者:“光伏产业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拉长战线,在每个小环节上赚小利润,才能在整个环节赚大利润。我认为上游原材料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我选择到下游去,这样至少在一头我能掌握主动权。”
除了电池组件,乐叶光伏还希望有朝一日占领光伏产业市场终端。目前,他们已经开始运作太阳能路灯、太阳能草坪灯、太阳能屋顶工程。叶志卿向《浙商》记者透露:“这些都是几百千瓦的小订单,通过这些小订单我们可以积累经验,为今后做大项目打好基础。如今,项目工程人才已经配置好了,随时可以接订单。”
跑得比人家快的秘密
在乐叶光伏的工作日程上,2009年下半年的订单已经全部安排满了,用叶志卿的话来说已是“旱涝保收”。
然而,此时全国已经有近八成光伏企业倒闭,“活着”的光伏企业大多限产或停产,裁员大刀阔斧,产品堆在仓库没人要,老板见了银行的人只好绕道走。
与当前国内同行的苦苦煎熬相比,乐叶光伏之所以能够“日子好过”,除值得称道的光伏转换率之外,还有其一贯坚持的“以销定产”的战略。
由于光伏产业市场不稳定,价格波动大,乐叶光伏坚持“零库存”,及时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
从原材料进来生产出成品,到产品销售出去收回现金,乐叶光伏只需要5天时间。叶志卿向《浙商》记者透露,从去年10月光伏产业一路下行以来,乐叶光伏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跑得比人家快。
叶志卿回忆,在之前的短短3个月内,每天拉货的车在院子里排满队。可一到9月,突然没了,“就跟变魔术似的”。
去年9月之前,乐叶光伏的产品能卖到30.5元/瓦,到了9月价格很快跌到20元/瓦。有一天,一位老顾客来拉货,问叶志卿:“20元卖不卖?”销售经理在旁边直摆手,叶志卿思量了一下后说:“卖!”
“现在卖掉没有利润,但3天后卖掉可能就亏损了。我宁可价格便宜点卖掉,但一定要现钞,‘一千(应收款)不如八百现钞’!”叶志卿告诉《浙商》记者。在市场下行的时候,现金流远比库存重要得多。
到了去年12月,原材料价格开始企稳的时候,乐叶光伏当月就实现了盈利。
供不应求下的谨慎
“一些光伏企业至今仍没走出低谷,是因为在多晶硅原料价格飙升到400美元/吨时大量囤货。”叶志卿告诉《浙商》记者:“这个时候,我们跟他们比是有优势的,成本价每天都比他们低。就算同样亏,我也亏得比较少。” 从开工以来,乐叶光伏一直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面临“产能少,客户多”的难题。而这对于不少国内同行来说,却是梦寐以求的好事。
虽然乐叶光伏的产品供不应求,但叶志卿对于未来仍然持谨慎态度。即便是拉长了战线,但他也深知不能盲目做大。“现在形势不明朗,做得越大,‘死’得越快。我认为,未来3年光伏企业的日子还是会很难过。欧美经济尚未见底,日本光伏市场很难进去,中国光伏市场起来没这么快,韩国光伏市场还不如中国,意大利出台了光伏产业支持政策却没资金来兑现,放眼全球哪里还有新的市场?”叶志卿对《浙商》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