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0日,徐万茂家族签订了《徐氏家族共同协议》,力保“分家不分产”。
在浙江宁波,在中国文教界,很多人都知道华茂集团,知道其拥有的国内第一文教用品品牌——“七色花”和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以及全国最大的私立公益美术馆——华茂美术馆。而在宁波之外、在文教界之外,华茂的知名度却不是很高,因为他们始终保持着刻意的低调。实际上,早在2001年,华茂集团董事长徐万茂就以8.7亿元个人资产在福布斯富豪榜上名列第54位。
7月7日,64岁的徐万茂在古色古香的华茂美术馆接受了《浙商》记者的专访,畅谈其38年稳健经营的平衡术。他认为,做实业的企业家,要把握好名和利、得与失、速度与健康之间的平衡。
华茂的“根”
《浙商》:回首华茂38年来的发展历程,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什么当时您会想到去办学校呢?
徐万茂: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根”的。
我们从生产竹编工艺品开始起步,到生产教辅材料和教学仪器设备,再到创办全国第一家研制中小学教材配套学具的研究机构——宁波劳动技能教育器材研究所,其间经历过连续8年的亏损。我们研制开发了“华茂”和“七色花”品牌的教学产品,填补了国内素质教育学具市场的空白,使华茂有了更深的教育情结。但是做教育产品,首先要了解教育需要什么,如果不懂教育,实践的效果就无从谈起。为了更好地产学结合,1998年,华茂独家投资5亿元创办了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我认为,办好学校最有可能成为“百年老店”,你看中国历史上的几大私立书院。
《浙商》:现在有好多民办学校都倒下了,华茂学校为什么还能活得那么好?除了宁波,听说你们还相继在衢州和龙游投资了外国语学校?
徐万茂:是的。虽然我们很少做招生广告,但我们的品牌美誉度很高。除了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5300名在校生及80名外籍学生,加上衢州和龙游的两所学校,我们的在校学生已达到了万人的规模。
学校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我认为,一方面得益于华茂的办学理念——即“承认差异,提供选择,开发潜能,多元发展”的十六字办学方针,二是全体教职工同心同德、尽心尽力的结果。强调“高分进来的学生高分出去,低分进来的学生让他们乐学”,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浙商》:华茂还制定了一个“三三一”发展战略目标,你能否详细谈谈?
徐万茂:“三三一”发展战略目标,即通过树立“三个独特”,打造“三个一工程”——“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为核心的独特企业文化、以教育产业和教育事业相互促进的独特产业结构、以“制度大于总裁”为核心的独特管理机制,打造全国最大的教育产品供应商,争创一个全国一流的华茂外国语学校,创建一个享誉国内外的国际教育论坛,最终实现打造“百年华茂”的宏伟目标。
《浙商》:据我们所知,总投资15亿元,筹建已有4年的东钱湖国际教育论坛,将于下半年开工建设,三年后建成。建这样一个国际教育论坛您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个论坛的国际化将如何体现?
徐万茂:我们筹办东钱湖国际教育论坛,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一个世界知名的文化教育项目和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教育、文化交流平台。
有些人可能会把东钱湖国际教育论坛会址理解为一种普通的会所。但我们希望这个国际教育论坛建成后,能像“博鳌论坛”、“达沃斯论坛”一样,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学者、教育家、艺术家来到这里,成为中西文化交流、教育思想交汇与碰撞的集聚地。
当然,这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和文化来支撑。用什么来支撑?首先要创建一个国内最大的教育博物馆。这件事难度很大,但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华茂喜欢“细水长流”
《浙商》:您前面说到华茂集团的核心经营理念是“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有时会有非常大的冲突,您是如何取舍的?
徐万茂:投资房地产还是投资办学校?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房地产热时,集团董事局就面临着重大的抉择。当时我们是宁波最有条件最有实力搞房地产的企业之一,投资房地产无疑将会给我们带来丰厚的利润,而投资办学是我们企业本身向教育领域发展的又一次延伸,但投入数亿元办学能否成功?多少年能收回成本?都是未知数。当时董事局9人中大多数成员不同意投资办学,风险太大。但是,我们企业是以教育产业为根基发展壮大的,企业的宗旨就是立足教育、回报教育。我力排众议,最终选择了投资办学。
《浙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许多企业都经历了风风雨雨,而华茂集团一直发展得很稳健。您对这次金融危机有什么感受吗?
徐万茂:作为一家老的民营企业,我们的发展没有人家那么快。虽然每年都在增长,但不是很快。这几年华茂重在苦练内功,每年增长率在10%左右,赶得上中国GDP的增长,呵呵。这次国际金融风暴,对我们没有多大影响。
《浙商》:这样的速度是快还是慢了?
徐万茂:“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这个核心理念,的确曾让不少华茂新来的年轻人感到困惑:华茂究竟在干什么?这么好的机会都错过了?
古话说得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希望华茂就像泉水一样细水长流,希望华茂下属的各个企业滴水成河,不希望我们的企业经常遭受“狂风暴雨”。
《浙商》:慢慢走,走小步,不停走,走到头往后看还是走在最前面。
徐万茂:是的,企业家要把握好三关,一是名利关,二是得失关,三是速度与健康之间的平衡关。教育是对下一代最好的回报,办教育的人必须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不能急功近利,必须真情实意、痴心不改,才有收获。
《浙商》:虽然你们在房地产最火爆的时候选择了投资做教育,但在参股宁波银行这个决策上还是把握住了机遇赚了一次“快钱”啊。
徐万茂:参股宁波银行,看似偶然,其实也蕴含着必然。我们现在有宁波银行1.79亿股,占总股本的7.16%。当时宁波银行为什么主动找我入股?因为他们知道我做企业比较稳健,对我们企业比较信任。我当时就向宁波银行提出几个条件:一要做第二大股东;二是股权要清清楚楚。不过当时因为卖给我的是别人放弃的股权,所以遭到了董事局成员的一些异议,主要是担心这笔投资有大的风险。这个时候我就不走程序当场拍板了。什么叫董事长?关键时刻要懂事,该出手时就出手。
以“家族协议”力保“分家不分产”
《浙商》:您前面也提到“制度大于总裁”,华茂作为家族企业,在资产问题和下一代问题上您又是怎么处理的?
徐万茂:要打造百年华茂首先要解决家族的思想问题。等我百年以后,华茂不能四分五裂。我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是华茂的主要接班人,两个女婿各分管一块。
2007年的9月8日,我们在宁波东钱湖召开了华茂集团管理读书会,首次在正式场合向大家提出华茂是家族企业,同时徐氏家族响亮地提出了“分家不分产”的承诺。之后,于2008年8月10日签订了《徐氏家族共同协议》,协议兼顾法律角度、民事角度、传统角度等多个方面,可能在中国还是首创。协议经公证处公证后,每户发放一份,一份给华茂学校存入档案,包括华茂美术馆,我收藏了20多年的珍品都放到了里面,只进不出。这个最终是属于社会的。
我跟我女儿女婿说,你们不一定要在华茂做,可以自己去发展,发展得越好我越支持。唯一的要求是不能损害华茂的利益,要堂堂正正经商。如果在华茂工作,可以“参政议政”,但没有特权。既然定位为家族企业,家族和企业必须要形成合力。
《浙商》:有没有规划过自己以后的生活?
徐万茂:目前,华茂基本上做好了接班人的交接工作,所以我基本上不参与经营了,主要精力放在学校上。我是到学校去学习的,希望两三年后我连学校的事务也不要管。
我儿子是2003年开始当总裁的,现在很多具体事情都由他负责。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到60岁就把企业交给儿子和女婿管理了?我跟他们说了:老一代不要拿着一串钥匙,等眼睛闭了,还没人拿了。我提早放权,让他们提早成熟。
《浙商》:但第三代如果不愿意接班,那怎么办呢?
徐万茂:你讲得太对了。现在好多小孩都想得很明白,不想这么累。我孙子现在在加拿大读书,我准备让他回来,一定要让他体会到上一代的艰辛,培养他的家族责任感。我在家里从来不讲今年赚了多少钱,利润有多少;在家里我就是讲教育,讲做人的责任感,形成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华茂集团基本面
创办历史:38年
2008年销售收入
41亿元——列2009全国浙商500强第140位
主要产业
文教用品、投资办学、战略投资
行业地位
全国文化用品制造行业效益十佳企业第一名
中国民办教育十大影响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