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濉溪在“中部崛起”的进程中,东向发展、加快融入“长三角”、积极构建“泛长三角”经济发展新格局,这其中蕴涵了很大的投资机会。
近几年,素有“酒乡煤城”之称的安徽濉溪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浙商眼球,各项投资络绎不绝。2009年5月30日,在杭州举办的2009浙商大会投资论坛上,濉溪县被评为“2009年浙商(省外)投资潜力城市”。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更多的浙商开始重新审视这片沃土。那么,在濉溪的土地上,浙商们又有哪些新的商机?《浙商》记者为此专访了安徽省濉溪县县长杨快利。
做好对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一切准备
《浙商》:杨县长,您好,首先祝贺濉溪县被评为“2009年浙商(省外)投资潜力城市”。请问参加今年的浙商大会,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杨快利: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浙商大会,我觉得浙商大会对浙江与其他城市的经济对接起到很大的平台作用。
来到浙江不仅是为了让浙商更好地了解濉溪的经济发展情况,更要了解彼此的思路,寻求更多的合作空间。所以在我们来杭州之前先去了浙江诸暨市,拜访了一些在濉溪投资的浙商企业总部。在拜访的过程中,他们还牵线搭桥,为我们介绍了当地四五家优秀的企业。
虽然这次浙江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小,但我看企业仍然很有活力,浙江的经济很有朝气,这也让我看到了浙江各地和濉溪之间更多合作共赢的可能性。
《浙商》:现在,浙江很多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产业优势弱化,成本增高,利润不断下降,开始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您刚刚说浙江与濉溪有很多合作领域,这些企业是不是可以在濉溪找到一些机会,双方又如何合作共赢?
杨快利:浙江有产业对外延伸的需要,而濉溪也需要与之对接,事实上,两者有很大的互补性。浙江经济发达,但受原材料、能源、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制约,高新技术产业不断进入的挤压,传统产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甚至被淘汰。但在濉溪,这些传统企业正符合了我们的资源优势。我们需要这些企业带动濉溪经济的发展,传统产业的迁移不仅为企业开辟了有价值的新市场,同时也为浙江的高新技术企业腾出土地空间。而对于浙江来说,通过产业转移来推动转型升级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途径。
5月10日,濉溪县还举办了“2009浙商濉溪行”活动,邀请了沿海发达地区的140余名客商参加。在投资说明会上,浙江省斯特郎公司纺织服装生产、杭州通惠铝制品深加工等30个项目签约濉溪,签约资金达16.6亿元,这也是濉溪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一大手笔。
机电水暖行业空间更大
《浙商》:土地价格低、电价便宜,其实这样的县市也有不少,如果要承接东部产业的转移,濉溪还有什么优势?
杨快利:濉溪矿产资源丰富,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濉溪已探明煤炭储量60亿吨,铁矿石储量1亿多吨,境内年产原煤3600万吨,电力装机总容量近300万千瓦。周围200公里左右范围内,国家大型矿业集团及工程机械制造集团就有10多家,对矿山机械设备和电器设备有大量需求,这为发展机电制造产业创造了优势。
《浙商》:一个好的产业规划是吸引企业投资的“磁石”,濉溪的产业结构如何?浙商在哪些产业中更有发展空间?
杨快利:事实上,濉溪已经初步构筑了六大产业集群:矿产采选业、煤化工产业、机电制造产业、新型建材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慈溪小家电和绍兴纺织业、管业等在濉溪都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2007年,诸暨店口百事得管业等一批水暖材料企业抱团转移,集体落户县开发区。开发区的“店口工业园”,已签约企业10家,并逐步形成了皖北地区大型水暖材料加工基地和流通市场。目前,濉溪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在40%以上。
齐备的食品行业产业链
《浙商》:濉溪是全国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基础较好。濉溪的现代农业,对于浙商而言,商机何在?
杨快利:对,我认为这当中存在了无限的商机。濉溪可以提供大量优质的农副产品,原材料充足。并且濉溪有30万的富余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低。不少省外农业的龙头企业正逐步落户濉溪,如雨润集团投资了2亿多元在当地建厂。现在濉溪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才刚刚起步,发展的空间还很大。且濉溪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2小时经济圈辐射南京、合肥、济南、郑州等城市群。这些城市经济较发达、需求量大,将成为我们原料和农副产品的直销市场。
有一家新加坡食品公司,在濉溪仅投资了3000万元生产方便面,2008年税金就上缴了600万元,效益非常好。今年1-4月份,食品行业不但没有受危机的影响,反而呈现出快速上扬的趋势。食品行业甚至比其他工业的发展空间更大,抗风险能力强,产值和利润空间都很大。浙商完全可以把食品加工生产基地放在这里,而把研发放在人才和配套设施齐全的浙江总部,两头发展,这其实也是对两者互补性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