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戒律之五
走访盾安集团董事长姚新义,平时言语不多的他出语惊人:制约浙商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家族企业制度。
过去30年浙商崛起得益于家族企业制度,但凡如今上规模的企业,大多有能干的父子、夫妻或兄弟配对。然而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和转型升级的要求,那种“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的架势,还有多大潜力?
诚然,近年来不少企业正努力走出传统的或者说纯粹的家族企业制度:引进中高层管理者,进行股权结构调整,把公司总部移至城市等等。还有浙商严禁配偶或亲戚进公司,为的是彻底摆脱家族企业的烙印。这无疑是值得敬佩的。
也有一些企业,表面上进行了不少变革,公司总部还移到了杭州、上海,但家族企业制度的做法并没有多少变化:还是“孤家寡人”,还是董事长兼着总经理,还是家长式管理,还是亲朋老乡居要职,还是血缘地缘文化(与老板的亲疏远近决定员工的地位与报酬);缺乏规范的董事会、监事会制度,缺乏核心团队,缺乏公开、公平、公正的企业制度与开放民主的文化等。
有些企业突破了血缘裙带关系,但要突破地缘关系似乎更难。一位从事投资的人士告诉说,他曾在一家浙江最知名的民企工作,尽管他所在的投资部门的主要业务由他来做,而且成绩显著,但他始终只能任这个部门的副总——部门老总是一位本地人,尽管不懂投资业务,收入比他还高。最后他不得不选择离开。如今他是一家国际著名投资公司的合伙人,而他的老东家因为他的离开,创投业务再没有成更大的气候。
用自己人,用熟人,用本地人,相当多浙商的观念中还根深蒂固。
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观念和财产占有观念十分浓重。所以当听到有浙商感叹地说“生了个女儿做企业也没劲了”的时候,也就不足为怪了。眼下,许多企业面临二代传承的
难题。把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顺利传给下一代,为人之常情。但问题是,怎样才能把家业平稳地传给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呢?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能传承百年的企业,大多也是家族企业,我们并不否认家族企业的合理性和现实性。但是,传统的、封闭的家族企业的生命力肯定比不上开放的、具有公司治理结构的家族企业。家族传承的不仅仅是财富,更是一种价值,一种家族的精神。
由此家族企业要想立百年基业,必须适应时代的变革,从血缘地缘文化中走出来,引进并真正实施现代企业制度,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包容多元价值的企业文化,走向世界,做强做大。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曾说,浙商发家靠的是用了“上海星期日工程师”,今天的浙商则要用“全球人”,这样才能在下一个更长远的征程中获得持续的动力。这是何等开阔的眼光!
开明的浙商正在淡化家族观念,他们说生一个女儿也无所谓,能不能接班并不重要,这是时代的进步。据统计,东南亚国家华人企业家中,第一代传到第二代中只有40%左右是传给儿女的,有17%传给员工,13%传给外人,还有20%多可能因为没有很好地继承而关闭了。
美国著名的硅谷有两种精神:创业和分享。浙商不缺乏创业精神,浙商需要的是分享精神。当你学会与近的、远的,认识的、不认识的人共同分享你的财富时,你的企业肯定是最健康的,也会是最长久的。
本期《2009中国新兴产业榜》是根据国内一批知名投资机构的推荐制作的。这对读者危机中捕捉商机、抢得先机,具有引导作用。丁磊养猪轰动一时,他在“作秀”吗?结果可能出乎大家意料(详见《丁磊:“首富”养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