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转型焦虑 “用工荒”倒逼浙企转型升级



 愈演愈烈的“用工荒”,侵扰着劳动密集型企业,让企业主们深感无奈。

  然而,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对集中的我省,却有一些企业悄然化解着“用工荒”。

  主动为员工涨薪酬,为员工提供免费住宿,免费培训员工……本报记者在连日的调查中还发现,除了大打“亲情牌”等常规手段,更多企业在这波来势汹汹的“用工荒”面前,添置高科技设备,着手生产技术改造,实行企业转型升级,力求彻底破解招工难的尴尬局面。

  “事实上,‘用工荒’的问题,我们在现阶段还没有感觉到。”昨天,奥康集团千石制造中心总经理樊曼如,这样描述了他们当下的用工状况。

  该公司今年的返工率,达到了95%,加上新招的200多人,所需员工已全部招满。

  “这当中有100多人是‘储备’的,这样即使人员有所流动,也不会影响生产。”樊曼如说。

  在樊曼如看来,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未雨绸缪,因为他们去年就已预见了眼下的“用工荒”。而发现这一端倪的“情报”,竟是缘于去年下半年的几次停电。

  原来,公司去年上半年几乎从来不会停电,而到了下半年,电都不够用,经常停电。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推理:企业都需要用电——生产都在复苏好转——需要增加用工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年后的“用工荒”。

  有了这样的预判,提高返工率就成了最见效的“避震”方法。樊曼如说,他们采取了物质和精神“双管齐下”,比如,报销来回车费,提升薪水;要求每一位主管,在过年期间电话慰问每一位工人及其父母等。

  另外,为了拓展员工个人发展空间,奥康集团办起了“没有围墙的企业大学”——奥康大学。他们请来于丹、马云这样的名人,给员工们讲课。而这样的做法,对员工也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

  在金华,老员工带来新员工,亲友同乡互相介绍这样的“链条式”招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企业“用工荒”。

  记者在永康采访时发现,许多务工人员回公司报到时,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自己带来的亲友介绍给企业。一旦被企业录用,介绍人还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

  “在这里干,工资从来不会拖欠,而且年年有增长,还有各种福利。”刚刚领到回厂红包的步阳集团江西籍外来员工李娜说,她已经在“步阳”7年多了,每月的工资2000多元。今年,她还带来了5名老乡,打算让他们也加入“步阳”这个大家庭。

  与李娜一样,省优秀农民工陆志军也带来了一批亲戚朋友。他告诉记者,刚来“步阳”的时候,他还是一名普通装配工,如今已经是步阳集团生产部长。在他的带动下,一大批亲戚朋友陆续加入了“步阳”。

  在东阳、义乌等地企业,像李娜、陆志军这样介绍新员工进厂的老员工也有很多。老员工组织的这批劳动力,也帮用工紧缺的企业解决了一大问题。同时公司出台政策,新员工只要试用合格,就奖励介绍人100元。如果是介绍技术骨干,还奖励400元。

  借助高新设备提高劳动效率

  位于永康的中国新多集团前几天从无锡购买了7台弯管机流水线设备,经技术人员调试后将投入正式使用。

  新多集团销售经理朱军说,原来要20个人操作的折弯机,有了流水线设备后,只需要9个人就能完成。除了节约一半以上的人力之外,以前工人要经过3个月培训才能上岗,而现在只需要3天。

  目前,新多集团的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5月底。500万元的设备投入成本很快就能收回。

  “当前的‘用工荒’正倒逼着我们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员工不足,只能在设备升级上下苦功夫。”朱军说。

  对于义乌朝日科磁性材料有限公司来说,今年几乎没有遇到“招工难”的问题。朝日科公司办公室王主任说,企业已从更高的角度来关注企业用工问题,把招工用工与企业转型升级结合在一起。

  在对生产流水线进行改造后,朝日科公司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相对一些企业招不到工,朝日科甚至可能要转移20%左右的员工。” 义乌市经济发展局的工作人员说。

  技术改造后招工范围扩大了

  在此前的金融危机中,宁波奉化的天耀服饰先后投入近600万元资金,对车间、设备进行了全面改造,率先引进了12条自动化单件生产流水线。

  “单件流水线可以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保障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董事长孙达说,“不仅如此,这些流水线还显现了更多的增值效应,比如对技能要求相对降低。以前我们一个非熟练工需要三个月培训才能正式上岗,现在只要两三天的培训就可以了。”

 浙商转型焦虑 “用工荒”倒逼浙企转型升级

  孙达说,这样以来,招工范围扩大了,招工也容易多了。

  作为企业的领头人,孙达还特别注重员工培训。去年除引进40人管理团队外,还与台湾某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合作,投入近30万元对员工进行基础培训、绩效考核培训,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新年很多企业招工很难。我们企业因为不需要招熟练工,招聘面广,而且公司人均工资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员工队伍一直很稳定,不存在招工难问题。”孙达说。

  积极转型升级减少用工需求

  浙江劳动与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陈诗达

  每年春节后,企业都存在招工难问题,今年尤其明显。首先是因为去年开始,浙江经济开始复苏,工厂订单增多,但中央的惠农政策,让那些劳务输出地的经济迅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多,很多农民工不再选择外出打工。

  其次,浙江企业工资水平增长速度没有达到广大农民工的预期。但这也不能怪企业,因为浙江企业很多是微利企业,短时间内大幅提高工资也不现实。

  对于企业来说,不能再满足低成本低利润扩张,需要进行转型升级。进行产业升级,提升利润空间,才能提高工资水平。进行设备更新,提升劳动效率,这样可以减少用工需求。

  另外,企业也要积极进行人力资源的培养,把这个当作战略来开发。不要等到出现招工难时才想着去各地抢人,这种临时抱佛脚的方式,不但效果不好,还加剧了“用工荒”的恐慌。

  谨防新的结构性“用工荒”

  浙江省职业介绍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王已明

  目前义乌、绍兴等地的企业已经纷纷给员工涨工资,以提高待遇招人和留人。一些义乌企业把员工工资提高了15%—20%。企业改善职工待遇,及时为民工解决社保问题都是需要的,但只是治标的办法。

  解决招工难,最终还是要靠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企业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提高生产线的技术含量,减少用工数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招工难。现在我省出现的招工难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逼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不过,企业转型升级后,对劳动者的要求也提高了。许多行业要招聘有技术含量的工人。这就要求外来务工人员提高自身的技能。否则岗位缺口会进一步拉大,即形成新的结构性“用工荒”。一方面有人没事做,另一方面有事没人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9574.html

更多阅读

李昌奎案舆情观察:网络民意倒逼中国司法公正?!

网络民意倒逼中国司法公正?!——李昌奎案舆情观察《云南报业》特约专稿 文/温星(生活新报网络总监、政法新闻部主任)  按:在李昌奎案尘埃落定之后的今天,不管是反思该案本身,还是借以反思民意尤其是网络民意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都大有

用工荒产生的原因 大便出血产生的原因

2004年初,在东南沿海一带首次出现了招工难的情况,不过规模还不大。直至2007年,广东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以及江苏苏北地区一些企业“用工招不进、留不住”的现象再次显现,熟练工人大量流失,导致企业不敢大量接单,已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

高职办学定位转型 行业巨变中的酒业大商转型(二)定位与方向

 行业巨变中的酒业大商转型(一)中提出了行业巨变中大商面临的五大问题,本文重点探讨定位、转型方向与策略。   繁华落尽,洗尽铅华。“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回忆,今夜重又走入风雨,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行业巨变,

声明:《浙商转型焦虑 “用工荒”倒逼浙企转型升级》为网友慢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