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戒律之四
近年来,凡是倒闭破产的企业,无不是管理粗放落后、漏洞百出的企业。
2005年我们报道《超同大败局》(《浙商》杂志2005年4月刊),至今印象很深的是:公司老总用了一大帮亲戚,可这批亲戚不断挖公司“墙脚”,甚至往出厂的产品中使假掺杂,以捞取好处。
再来看看正在重组中的纵横集团,这家浙江绍兴纺织企业中的“领头雁”,管理同样十分混乱:偌大的企业,废料都没有管理。有人估计,光这一块,企业每年的损失就达几千万元。
而已经重组完成的另一家绍兴大型企业,原总经理身兼着某村的支部书记。有人说:这位总经理管一个村、一家小企业也许不成问题,但让他管理一家资产上百亿的企业,怎么管得好呢?难怪在经济危机面前要“原形毕露”了。
还有些企业,前几年把主要精力放在融资上、扩张上,对企业内部管理没有时间也不愿多花功夫。目前这些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
“由于前几年钱太好赚了,很多企业家忘记了以前‘千辛万苦、千山万水’的浙商精神,导致心态和价值观的扭曲,投机大行其道,实干、实业不再受推崇。但我依然相信劳动创造财富。”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如是说。
“通过这次危机,企业家应该认识到抓管理、练内功的重要性了!”海亮集团董事长冯亚丽说(见本期《浙商对话省长》)。
财富是“管”出来的!这是多么精辟、生动的总结。桐昆集团董事长陈士良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他接到举报,说公司有人在偷出厂化纤原料。他想:公司管理如此严格,产品出厂门要过几道关,不可能有人能偷原料出来。但他不放心,还是亲自查了一番,最后发现原来是采购方有人在偷原料——汽车开出厂门后,到一僻静处私自放下一大包料偷偷卖掉。当然,他最后告诉了对方老总,对方也忍痛把这名采购员——还是老总亲戚开除了。
由此可见,管理是具体、繁琐的,来不得半点马虎。抓管理,企业家要耐得住寂寞,要静得下心来。苦练内功之一个“苦”字,充分说出了管理的不容易。
诚然,管理是门大学问。本期我们还推荐了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有关管理的一封信,相信大家读后会很有启发。是的,管理企业过去重在“管”的话,今后要重在“理”。董事长、总经理主要是“理”。
在制作今年2月期杂志《管理致胜之“西子模式”》时,西子联合的首席经济学家刘吉瑞说过:浙江许多机械设备类中小企业,如果改进管理方式方法(如借鉴日本丰田的精益管理法,美国的财务管理法等),毛利率起码可以提升10%以上。要知道,现在许多企业利润只有百分之几甚至亏本,这10%可以救活多少企业?
所以西子联合董事长王水福认为,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与其倡导科技创新,不如说管理创新更容易做到,也更能帮企业渡过眼前的难关。
提升管理,实乃中国企业赢得核心竞争力、持续健康发展的必备功课!
开春以来,许多企业在招工,原材料也在上涨。经济危机见底了吗?前期我们太悲观了?有一种说法:经过了前段时间的恐惧,国外买家又开始下订单了,因为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还是需要的嘛,而浙江的经济结构就是生产日用必需品为主。所以浙江有理由率先走出这场危机。当然,经济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看法(见本期《中国经济回暖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