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发展的第三个十年当口,中国的各路房地产商仍在摸索着不同的道路。
趁原材料普遍跳水之时,尚未完全成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大踏步向前。在基建“大跃进”的另一面,是已经冷却将近一年的房地产市场。
只有充分理解了过去,才能理智地看待未来。十年前是房地产“大元帅升帐”,十年后的“国13条”也标志着保楼市的立场在中央层面正式亮相。这段历史是否也将惊人相似?
逢八变局,有人以此划分了房地产的历史,十年一阶段、三十年一周期。1998年之前与之后,人们对房地产的理解必定会有不同。十年之间,房地产已经成为了社会话题,城市的更新与扩张都依赖于这位先锋的冲锋陷阵。在这上面动手术,透析肌理是必须的。
房地产本不是技术密集型,而是资金密集型,70%的银行贷款、20%的社会资金,土地出让金则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源。从上到下,房地产已经将自己与众多的资金来源和去处相互捆绑。而从资金链上帮助开发商解套,才能打通房地产市场整体的任督二脉。在这方面,无论是政府还是金融机构或是民间资金,都在尝试新的可能。
2008年年底,上海浦东张江地区多个楼盘被由政府主导的一级土地开发商以一个相对低价集中团购,用于建设保障性住房及将来的人才公寓。这相当于政府出一笔钱,盘活这些由自己主导的一级开发商们的楼盘,将动迁的居民与目标人才安置其中。
开发商拿到这笔钱之后又可以继续去开发动迁后的土地。如此往复,由政府之手的强力推动,整个资金链重新滚动起来。而在当地的透明售房网,成交的数据却开始放量,从而提振市场信心,稳住楼市。
在上海这个“强政府”的地区,救楼市之中,政府之手已不仅仅满足于在幕后调节各个进出口的流量,而是更进一步地选择以曲线方式扶强抑弱、优胜劣汰,楼市的寡头时代或可由此提前到来。
而在民间资金充裕的浙江,有一个做着家居卖场的新月控股,因为坐拥收租与拆迁得来的闲钱,有一天突发奇想,准备低价包购销售不佳的尾盘,加上半成或一成的利润后包销出去。购房者低价购房之后,还可以在他们的卖场优惠添置家居用品。虽然可行性仍待考证,但这表明了依靠市场自发力量重新回复均衡的某种可能。
更有一种开发的新模式在隐隐崛起。十年前已经分离出众多专业公司的房地产业,投资与开发管理被进一步分开,实现了各种属性的资金在产业内不受专业限制的自由流动,从而将房地产对银行的绑架顺利解除。广州维森置业作为专业开发管理商,已经吸引了包括浙江资金在内的民间资金。
此外,2008年12月初,金融促发展“国九条”明确提出,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增加为企业创新融资渠道之一。12月16日,上海浦东新区传出消息,其与监管部门合作设立的基础设施物业增值基金前期筹备工作已经结束,正等待监管部门审批。
十年的当口,有很多条路,不同的角色摸索着不同的道路,中国的房地产就这样迎来了第三个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