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电视剧中看到的海外豪门故事,似乎正在我们身边上演现实版。不过,现在的焦点并不是接班人争夺战,而是是否愿意或能够接过这个接力棒。
不妙的迹象也已出现。温州15万民营企业家中,50岁以上的已超过15%,未来十年将迎来接班高峰,但有一半的“富二代”并不愿意接班。台州一些地区的“富二代”似乎也“不愿”接棒。
这不但让老板们操心,也成了地方政府的担忧。不久前,一直培训公务员的温州市人事局下属的干部培训学校,开始培养当地民营企业的接班人,政府为此还掏钱补贴“富二代”上学。
“富一代”们大多是“穷一代”,最初的创业意愿也是为了摆脱贫困;到了今天,却不得不为了财富增值苦心经营。作为未来的期望,“富二代”自小就开始“被培育”,营养和水份一一到位,只等着花朵绽放——缺少教育的“富一代”,在教育上可谓不惜血本,在那些“70后”、“80后”的富二代中,想找没有大学文凭的几无可能,身揣洋文凭倒屡见不鲜。
出乎“富一代”意料的是,经受教育的子女有了他们自己的想法。他们是潮人,是以自我意志为导向、不愿“被接班”的年轻人。他们的人生理想,也许是运动员、音乐家、文艺工作者,却不一定是“某总”。即便当了“某总”,也许走的不是父辈路线,玩玩游戏、试试高新产业,都是可能的。
创业易守业难,这是眼下家族企业的隐痛。据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研究,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研究结果也差不多:所有家族企业中,只有15%的企业能延续三代以上。有专家表示,中国的情况更糟,三代可能要改为两代。
幸运的“富一代”或许能够找到接班者,但如何让这些继承者接好班,也许还有更长的培训期。李嘉诚为了培养其子,从小让他旁听董事会会议,海外读书回来后,先进公司轮岗,27岁开始当总裁助理。浙商方太集团的茅理翔,让儿子35岁的时候开始逐步接班,并采取“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的原则。结果,儿子的成功接班还让茅理翔发现了接班人培训的商机。但是这种非知识性培训并不容易完成,只能等到企业再度辉煌之时才能反观培训的效果。
更多的“富一代”恐怕难以如愿交班,其实不必纠结,职业经理人应该进入选择的视野。不接棒的“富二代”可以按自己的理想生活,在企业里成为大股东就是了。经营管理则由没有亲缘关系的专业团队担当。对于这样的家族企业来说,管理制度设计、物色CEO都会成为紧迫任务。
不愿“被接班”的“富二代”,其实为家族企业打开了一扇更大的门。浙商敏锐的用人眼光,从一两个儿女扩展到职业经理人群体,相信收获不会小。从这个角度说,地方政府吸引优秀管理团队进入当地企业,或许比举办“接班人”培训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