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以外贸为主的浙江企业来说,金融危机其实并不可怕,真正缠绕在他们心头的一块心病却是商业秘密侵权。
商战“无间道”
2000年,宁波森木进出口有限公司招聘了一名姓俞的外销业务员。俞某凭借出色的业绩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了公司的重用,2003年被任命为外贸业务经理,负责进货等事宜。
谁知,俞某开始向供货商赖某索要回扣。赖某为在生意上得到俞某的“关照”,分七次向俞某妻子的银行账户存入了11万多元的回扣。
2004年底,俞某被提拔为出口部经理,负责与公司新老客户的联系及商务谈判。2005年,公司和他签订保密协议。但此后,俞某以妻子的名义,在香港注册了一家贸易公司,利用在公司掌握的客户资料、产品价格等商业秘密及职务便利,将自己的外贸公司介绍给原公司的3家国外客户,转移了部分业务给自己经营。到2007年4月,这家公司与3家国外公司的业务总额已达2000多万元,造成森木公司经济损失达840549.55元。
尽管后来俞某东窗事发,被判有期徒刑5年,但森木公司的损失已无法弥补。而俞某一案也成为宁波市侵犯商业秘密第一案。
近年来,窃取客户资料、转移客户订单(俗称“飞单”)和设计版权,利用企业资源索取回扣,或利用企业核心商业机密自立门户等侵犯商业经营秘密的行为,正成为外贸企业的“心腹大患”。
两会前夕,《浙商》记者随宁波市政协副主席王建康一行走访调研了宁波市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商会,真切感受到了这些浙商们的痛楚、无奈与困惑。
泄密猛于虎
“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冲击倒不是最可怕,最怕的是客户资料被窃取,因为这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说到商业秘密侵权,宁波中工美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忆钢显得尤为激动,又颇为无奈。宁波中工美是一家出口工艺礼品、装饰品的专业外贸企业,年出口额位居国内同行的前列。傅忆钢说,自己经营企业10多年,无时无刻不遇到这样的威胁:产品设计泄密,内部人员流失,公司电脑资料被全部拷走。
“企业商业经营秘密被内部业务员侵犯,之后涉案者出去自立门户,通过打价格战的方式和原单位抢生意,不仅扰乱了公司的日常经营,也打破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供应价格体系,也使客户信用度产生了问题。”
“内部员工带走客户,本来一年可以做800万美金的订单,当年就流失了400多万美金。”傅忆钢坦言,商业秘密侵权如果长此以往下去,自己做企业的动力和激情也没有了。
“‘飞单’、挖客户等侵犯商业秘密的现象普遍存在,成为严重影响民营外贸企业做大做强和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一颗‘毒瘤’,但由于惩治和威慑手段不到位,很多企业经营者感到困惑和无奈。”宁波市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商会会长陈伟明在接受《浙商》记者采访时说道。
陈伟明向《浙商》记者透露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数据:对宁波共4999家外贸企业中的400家中等以上规模企业进行调查,100%的企业都有过商业经营秘密被侵害的遭遇,经济损失在50万元以上的占三分之一。
调查还显示,80%的商业秘密在职工跳槽时被带走,这些跳槽者大多是企业的业务骨干和核心秘密的掌握者,对企业内部情况了如指掌。
劣币逐良币
“一个公司的核心岗位员工侵犯公司的商业秘密,其实不仅是对公司的损害,也是对其他员工利益的损害。而通过盗取客户资料等,一些人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也使引得另一些人效仿。”宁波亚虎电器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龚利红认为。
由于担心商业秘密被侵,一些外贸企业在经营上只好采取了消极的方法,不愿放手对经营人员进行全面培养。在许多外贸企业主看来,培养人才就是制造竞争对手。“有些大学生,从进外贸企业的第一天起,也许想好了准备2年后出去单干。那么,哪个老总愿意为自己制 造将来的竞争对手呢?”
另外,有些企业不得不采取违背外贸经营规律的“独门绝招”:不懂日语的负责日本业务,不懂英语的负责美国业务;一个人的工作内容分成三段交给三个人负责,相互牵制‘放弃聘请专业人士,亲朋好友齐上阵等等。为了防止客户资料的流失,还有的公司老总甚至下令将企业所有办公电脑的输出端口全都封死。
“人才的缺失和低质化,不利于宁波外贸行业的长久发展。”面对这样的现状,宁波市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商会秘书长王金荣担忧不已。
维权仍无奈
那么为什么如此猖狂的商业秘密侵权一直得不到解决呢?“取证难、起诉难、判决难。”谈到外贸企业商业秘密屡遭侵害的原因,王金荣感慨万千。从2008年8月起,该商会专门成立了维权委员会。
据了解,根据刑法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入罪门槛,一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二是致使权利人破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失去竞争优势或市场)。有关律师认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这一定罪门槛较高,使一些案件无法进入刑事追究程序。
其次,涉及商业秘密的侵权案件,要想司法机关介入,前提是当事人必须提交侵权证据。然而,一般权利人不可能查封他人材料等物品。因此,公安机关取证难度大,执法部门认定困难,这也影响了企业报案的积极性。
另外,公安检查机关缺乏专业办案人才。“此类案件涉及英语或复杂的外贸关系,涉案人才往往高智商、善欺骗,而公安人员却很少接触到此类案件,有畏难情绪,因此成功立案的非常少。”
宁波中工美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忆钢也曾试图用法律武器解决:“虽然官司最后赢了,但是实际产生的效果并不大,我们要的结果是停止侵权,但是还是会遭变通的手法继续做。”傅忆钢表示,维权最难的就是取证难,无法进入正规的程序。“这个问题始终悬在我们的心里,始终解决不了,是一直挥之不去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