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温州商人携巨资四处炒房、炒煤的投资故事着实让人领教了偏处浙南一隅的温州活力、温州奇迹。但是,在商品市场上出尽风头的温州商人却在已有20年历史的中国资本市场上长期缺席,很有意思,值得探究。
首先,温州资金充裕,融资效率高,温州企业为融资而上市的需要不迫切。据地方政府估算,温州活跃的民间资本非常充裕,目前可能已高达5000亿元。温州人积极的投资创业意识以及发达的熟人关系网络,融资非常便利、迅速。其次,温州商人的发展自体制外起步,依靠市场的力量顽强生长,开创了温州模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基于这种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赢得成功的经历以及意识形态上以为各项政策、平台都偏向国有经济的惯性思维,温州商人一度认为,资本市场主要是为国企服务的,与自身关系不大。基于这种朴素却并不正确的草根情结,温州商人自觉不自觉地与资本市场保持了距离。再次,多数温州企业和温州商人对生产经营的开放和公众化仍然在探索、适应过程中,家族管理思维、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追求和不愿打破熟人关系的封闭性思维依然很有市场。尽管一部分企业在生产、销售和研发设计等方面聘请了职业经理人,但是对企业控制权和股权的占有欲望仍然很强烈。最后,谨慎、踏实的企业希望在做好充分准备之后公开上市,避免在自身把控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进入资本市场,不但不能利用资本市场的强大功能,反而遭受制约。
充裕的民间资本提供的广袤生存空间和温州商人朴素的草根情结使他们在发展的某个阶段上缺席了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但是,历史在发展,认识在升华,特别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势不可挡。2006年至2008年的大牛市不仅使部分温州人发了财,而更重要的是它强大影响力也促使温州商人开始正视资本市场,在温州激发了深刻的社会资本意识觉醒。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的饱和,企业间竞争加剧,超越发财致富思想的一批温州商人、温州企业开始深入思考如何从制度层面夯实企业的根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引进留住人才,获得更有力的资本支持。为在激烈中生存和发展,为做成百年企业,他们急需在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管理规范等重大体制机制方面有革命性的突破,把企业的根基扎在更坚实和广阔的土地上。而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消除了制约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夯实了资本市场的诚信基础,机构投资者队伍的扩大使股票市场的定价功能更加理性和科学。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大手笔的改革发展,资本市场的机制体制逐步理顺,功能日臻完善。意欲做成百年基业的温州商业领袖不约而同地认识到,上市已是达成此种目标的最优选择。于是,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机,加快了温州企业上市的步伐。美邦、报喜鸟作为先行者来了,温州最具影响力的企业正泰也来了,后面跟着奥康、森马、红蜻蜓等50多家雄心勃勃的知名企业。这已然不是涓涓细流,而是温州商人的铿锵步伐。
在进则长远发展、退则淡出市场的关键时刻,发展日愈成熟的资本市场适时地吸引了意欲攀高的温州商人的进入。未来的中国资本市场,必将为温州商人和温州企业带来更多鲜活的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