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名字,并不为人熟悉;他们的模样,似乎更加英俊;他们企业的产品,甚至不太容易让人明白。但他们在浙江创造的这一番事业,足以使他们成为新一代浙商的代言人。
刚刚露脸的首届10位“科技新浙商”,让人驻足观望。带着新基因的他们,是否是下一代浙商的主力?他们将为国内第一商帮“浙商”带来什么样的新鲜血液?而他们所承载的浙江经济,将走出什么样的轨迹?
也许,他们代表浙江经济的未来。
新身份·新大脑
这一群企业家和企业的名字,在媒体上并不多见。在人们最想知道的创业史中,他们如何赚取“第一桶金”,和人们印象中的浙商不太一样。
揣着几十元、几百元钱开始创业的浙商经历在这一群人身上并不多见,老浙商们摸索创业的坎坷历程在他们身上也不多见。他们中的大多数,似乎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会做成什么样。正如宁波市天衡制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黄道飞所说,他从小就对医药有兴趣,这也成为他自己学习的专业和创业的理由。
因自己的兴趣或志向创业,而不是为谋生存赚钱起步,这是他们与老一代浙商的区别。而这种主动创业的取向,也来自于他们的新身份。据一些调查显示,老一代浙商的学历大多为初中以下,甚至有的浙商连字也不认识。这也让人得出了结论——老板学历和企业成功没有关系。
但在这群企业家中,学历和企业成长的关联度明显加大,大多是青年才俊类型。这10位新浙商中,基本都有大学经历,而且一半是“海归”。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罗格斯大学……这些与专家学者相关的学校,也出现在他们的个人简历中。
和传统浙商大多引进技术团队、求教技术方案不同,这些新浙商,自己就是站在技术前沿、把握技术方向的重要人物。
他们的个人头衔,有博士也有博士后。他们本身就是拥有国家专利的发明家,江南控股集团董事长黄作兴本人就曾两次获得世界发明“一级骑士”勋章,拥有25项国家专利。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高转换率硅基薄膜太阳能”关键技术项目,就是总经理杨立友带头研发的。永兴特种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也正是在董事长高兴江的带领下击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不同的成长经历让他们有了企业家群体中的新身份,因此也给了他们不同的经营企业的大脑。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浙商们被这些更具智慧的企业家所代替。这些新浙商不仅抓住商机,而且按照自己的个性实践创业理想。身为杭州阜博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扬斌并不让员工叫自己“王总”,让自己体味当“老板”的感觉,而是让大家直呼其名“扬斌”。有过美国硅谷求学经历的王扬斌,更希望让西方企业的一些理念渗入企业。
新理念·新平台
与他们交流过的同行都有这样的体会,这些不同背景的新浙商在与媒体打交道时似乎更为坦然。在交谈中,他们更着重的是理念,他们注重思维逻辑的交融。其实,他们中有多位都是有潜力的演说家、思想家。
从修鞋匠、打铁匠起步的老一代草根浙商,似乎没有来得及找到榜样。但在全球化时代成长起来的这些新浙商们,青少年时代就有自己的偶像和目标。他们熟悉国际著名企业的故事,在创业中也以国际巨头为榜样。
对于出生于慈溪农村的姚纳新来说,西门子是他挑选的榜样。思路严谨的姚纳新,有时还会出现在为政府官员授课的讲堂上。
在一次采访中,他谈到“创新”时清晰的思路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在他看来,“创新”并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某一种技术革新,技术只是其中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而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在管理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才更有价值。而这些创新内容都必须从思维方式的适应开始。
这些新浙商的年轻面孔,也是他们创业时间的注解之一。在竞争更为激烈、市场空隙更为狭小的时代,他们所接受的挑战更为严峻。因此,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电子等新兴战略产业成为他们选择的战场。
如果说老一代浙商是等着现金进账完成交易,那么这一代新浙商则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比如“共享”,看似免费的模式却可以在众多产业链相关企业获利之时得到大丰收。对于“竞争”的理念也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把实现差异化竞争作为更佳的选择。
也许他们还像前辈企业家一样冒险,但他们的大胆不再依附于幸运。他们选择的方向和下达的指令,会更加参考国内外产业趋势和各类可行性方案。他们思考的不仅是企业成长,而且是企业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在经济利益之外的社会责任也是这些自我意识强烈的新浙商们不想错失的领域。稍稍翻开这些企业的介绍,就可以看到不少慈善行动。而让产品负有社会责任,也成为这些企业的底线。在这样的平台上,他们实践着榜样的梦想。
新技术·新成长
科技,是不少新浙商手中掌握的“核心武器”。这多少与他们的海归身份和高学历相匹配。然而与一般的科研人员不同,他们是一群成功地把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企业家。
银江电子的王辉说起过他的“郁闷”:刚刚从学校电子测量技术专业毕业时,专业并不为人所知,甚至连对口的工作都不太好找。当时,和他一起创办公司的合伙人几乎都遇到了这种情况。而把智能化梦想坚持下来的,就是内心的一股激情。
而对杨立友——这位曾师从李政道、从事薄膜研发20多年的物理学家来说,如果不是下定决心抛弃美国的优越生活来创业,“让世界共享太阳的光芒”可能只是实验室里的遐想。
当天横制药的黄道飞在颁奖晚会的白板上写下“天道酬勤”,这一刻新老浙商的共同之处被勾联起来:如果说,老浙商身上闪耀着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的光芒,那么,新浙商不仅继承了这种基因,还植入了全新的内涵。
国家科技部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这样评价:“这是一群60后创造的世界,这些企业家人到中年,已成为浙商转型的中坚力量。他们身上,体现的是浙商的‘四不甘’精神:不甘平庸,不甘寂寞,不甘做别人做过的事,不甘蜷缩在小世界里。”
正是因为这“不甘”,陈贵才倾己所有,将巨资投入到对那西肽的研究;王扬斌敢于以小博大,100多人就想着做全球业务,如今把产品卖给了美国好莱坞六大传媒集团。
而“科技核心”和浙商精神的叠加,产生的是聚变反应:姚纳新率领的聚光科技创办仅8年,就荣登《福布斯》榜单,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光电测量和环保监控分析系统,可与西门子、ABB等跨国巨头“叫板”;杨立友带头研发“高转换率硅基薄膜太阳能”关键技术仅三年就被列入浙江省及杭州市重大创新专项计划,带领正泰太阳能迈向全球三甲。
聚变产生的动能使传统产业都坐上了火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方光明的毛绒玩具变成了虚实交互的“网娃”,使海利玩具瞬间从刀光剑影的红海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