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吉利收购沃尔沃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事情这几周又起了波澜,源于福特汽车将吉利视为沃尔沃的优先收购方。正是这个引子,吉利又成为媒体和公众的焦点,说什么的都有,相对来说不看好的占多数,而对这宗收购持乐观态度的人真不多。有人用蛇吞象来比喻,这个比喻应该是比较恰当,作出这个比喻是因为我们对吉利有着深刻的了解,吉利就是一个做中低端车的民营小厂,所造的车这两年逐渐远离一线城市,而沃尔沃呢,却是一个有着最安全车名头的准豪华车,一个有这很深背景的大厂,弱的收购强的在我们大家的惯性思维里都认为这是不靠谱的。从这不靠谱中我们应该发现,吉利的这种尝试也是收获,起码从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脱离了纸上谈兵。这就像上学时,临考试用功的一样,效果比平时要强出好多倍。
回过头来看看吉利的发展,李书福曾在2008年上海车展期间说过,吉利开始造车的时候没有模具,就用水泥制造模具。水泥制造的模具可想而知精度有多差,这也就是模仿的开始。而现在呢,有去过吉利工厂的同事讲,吉利的生产线很先进,不输给合资厂。两相比较给人与恍若隔世的感觉。说白了这就是进步,只有先用水泥模具尝试了才知道那里有问题,那里要改进,虽说这样做起点过低,而且也有倒退的感觉,但量体裁衣还是正确的做法。
回到收购这件事上,大家的不看好都是从事实出发的,各种质疑也是从为吉利好角度出发的,说白了就是不想中国企业做傻事做蠢事,最后落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毕竟这些跨国大企业经验很多也很狡猾。就拿最近通用要继续经营欧宝品牌这件事来说,连德国政府都被通用给玩进去了,更别说我们这些刚刚经营几年的小厂了,此时想想北汽还傻卜楞瞪的去收购欧宝,想想就可笑,这也说明了我们企业在各方面经验还是很少很少,几乎没啥策略,就是一个有点小钱的暴发户。只有接触、只有参与才能知道这里面的水有多深,才能知道他们的策略是什么,老话讲知己知彼吗。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东西,远比纸上谈兵强的多,效率也高多的。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但收购时机是否成熟这很难说,也许收购了能提高我们自主品牌的综合素质,也许现在真就是盲目的蛇吞象。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为吉利的勇气鼓掌,也希望吉利是理智的行为,而不是北汽哪种拿着钱满世界的瞎撞。上汽收购双龙的例子经常被用作海外并购失败的案例,上汽肯定是损失惨重,但相信上汽从中也学到了些东西,虽说学费有点高,但总是有收获的。不只一个人说这个学费太昂贵了,但如果没这个昂贵的学费,我们也许还认识不到这么多问题,长远角度讲,还是值得的。吉利也是同样道理,无论收购能否成功,都是一次很好的经历,如若收购成功了,又是下一次的尝试,也许失败或者说遇到挫折会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