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微金融 伤逝 那些在金融危机中消失的浙商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曾经,他们在行业竞争中独领风骚,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让“浙商”这块金字招牌变得更加掷地有声。然而,起始于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来势汹汹,在这张大幕之下,他们的命运再一次面临萧瑟的考验。如今,辉煌已成“明日黄花”,抹去他们光环的,是“市场无情”的“天灾”?还是“决策失误”的“人祸”?成功和失意之间,带来怎样的启示?扼腕叹息之后,又会让人产生怎样的居安思危?这一切,对于那些仍在寒冬中等待希望的浙商而言,至关重要。

事件重现:

陶寿龙——梦断“纳市”

绝大多数纺织行业以外的人知道“陶寿龙”这个名字,还是从他在2008年10月初的“人间蒸发”开始。仅仅两周以后,这名昔日风光无限的企业老总作为偷渡客被警方抓获。也正是在这两周里,他仅用五年就白手起家打造出中国著名印染巨头奇迹也顿时灰飞烟灭。

陶担任董事长的江龙集团是一家集纺织、印染、服装、贸易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2006年9月7日,江龙控股的“中国印染”在新加坡上市,陶也因此一夜成名,迅速成为绍兴印染行业的龙头老大。随即,公司也开始了高速扩张之路。2007年初,江龙投资2亿多元,建成中国最大的特宽印花生产线。其后,江龙控股旗下的南方科技又谋求纳斯达克上市,但也因此抽调资金严重影响了生产,紧接着又逢银行收回1个多亿的贷款,公司不得不走民间借贷的路子。随着国际局势变换,外贸下滑,银根紧缩,终于资不抵债陷入破产边缘。

消逝原因:疯狂扩张悲剧

江龙的问题在于摊子铺得太大,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在经济景气时或许还能安然无恙,但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纺织行业普遍不景气,利润剧减,成本陡增,身处其间的企业自然也无法支撑。

启示:谨慎扩张,大势不可违

做大做强是多数企业的愿望,但要考虑自身的实力,敬畏市场,不惜成本地扩大生产规模、经营领域,企业难免出现问题。辩证地看,企业大小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有盈利能力和抵御内外部风险的能力。正如人的成长,企业由小到大也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事件重现:

王跃进——“鞋王”之死

2009年8月16日,曾经的“中国鞋王”——霸力集团突然宣布停产、解散,而在此之前,霸力集团创始人、法人代表兼董事长王跃进已在8月7日离境前往澳大利亚。

霸力集团与奥康、康奈与红蜻蜓等同属温州第一批老牌知名企业,同时也是浙江皮鞋行业首家被批准组建的企业集团。王跃进早在1993年就因策划打造长达2.05米的当时世界最大男式皮鞋而一举出名,霸力集团2002年的产值即达到1.5亿元,有5条生产流水线。

2005年,由于主业萎缩,王跃进开始南下广西贺州“搞矿”,自此开始,霸力集团负债也显著上升。几经折腾后,由于缺乏运营资金以及外部需求萎缩,霸力矿业不得不被迫停产,并由此直接导致了霸力集团资金链的绷断。而随着王的离去,这家历时十五载的企业也以“猝死”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其身后,是过亿的银行欠贷和数百万的供货商债务。

消逝原因:跨行投资失误

2005年后,王跃进就南下广西贺州搞矿,期望通过矿业投资来翻身,并为此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但收益不多。炒矿被认为极大地消耗了王跃进一手带大的霸力鞋业。

启示:行业需要专注精神

在恰当的时候做正确的事。霸力的倒下给那些正在忙碌进入跨度较大行业投资的企业带来一个启示:逐利切莫忽视风险。企业可以进行跨行业投资,但也要注重时机和自身能力。超前发展与赌博无异。

事件重现:

张政建——“问题企业家”出逃

2008年6月3日,金乌集团老板张政建彻底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以外。在义乌,张的成名缘于2004年他的一个大胆之举——一口气吃下了中国在迪拜的最大商贸城——“龙城”的500间商铺,动用资金一个亿。此前,他所创办的金乌集团已将业务从袜业、服装生产加工、化纤棉纱等纺织原料批发,扩展到酒店餐饮、农业综合开发、地产等各个方面。2005年,由于迷信所谓“规模经济”,张政建开始盲目进行产业扩张,并向民间借贷以缓解资金压力,最终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高利贷债务负担。

消逝原因:高利贷引发支付危机

几年内,除了主业之外,金乌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扩张等,而这些对外投资大部分是利用外部资金。张政建原本打算依靠民间借贷和银行融资之间的互相拆借来解决资金问题,但这种方式显然潜藏着危机——借高利贷来支付前期资金,当宏观环境恶化,银行银根紧缩,资金链必然出现问题。

启示:有“取”有“舍”

很多时候,缺乏战略性的取舍意识是造成“短命”的关键所在。因此,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必须具备高瞻远瞩的目光,将主营业务做精做深,此外,还应具备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敏锐嗅觉,看到商业环境变化的警讯,根据宏观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事件重现:

张世强——集资大鳄的陌路

 浙商微金融 伤逝 那些在金融危机中消失的浙商

2009年2月12日,涉嫌非法集资的上海亨宏事业公司法人代表、北京中视新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世强在青岛自杀身亡。此前,张身上有两个为公众熟知的标签:一是“非法集资16亿”;二是“影视大亨”。

在过去的几年中,张世强通过非法集资手段,迅速聚敛财富达16亿,集资对象涉及浦江多家大型企业及当地不少“头脸”人物。聚敛财富后,张曾经尝试做实业,但没有明显成绩,其创办的一些企业,也被推测为空壳公司。2008年年底,张世强突然失踪,其也因涉嫌非法吸纳公共存款16亿被警方通缉。

消逝原因:非法集资

浦江当地企业在产业链中一直处于低端,随着制造业的缩紧,许多人都希望为钱找到一条出路。这时,张世强的所谓高利润项目不仅吸引了普通民众,也吸引了不少有多余现金的企业。然而,非法集资没有法律保障,且资金流向不明,当经济萧条骤然袭来,被集资人纷纷向张索回资金时,后者的集资帝国也在瞬间土崩瓦解。

启示:疏通融资之路与“抛开面子”

研究表明,中小企业从事非正规金融活动(包括非法集资)的直接动力,还是融资需求。为此,通过发展中小银行和担保等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十分重要。与此同时,在民间借贷过程中抛开面子,按规矩谨慎从事,也会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

事件重现:

周国杰——帅马“迷途”

帅马服饰曾是舟山第一个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的企业,年销售额过亿元。然而,其曾经的地位和荣耀也随着2009年5月公司破产和董事长周国杰的出逃而灰飞烟灭。

2004年之前的“帅马”内衣依靠“彩棉”、“保暖”等概念在创业道路上尝到了“甜头”。此后,保暖内衣市场竞争变得相当惨烈。这时,周国杰意识到凭内衣一条腿走路不行,必须寻求其他出路。于是,公司开始运作一个名叫“艾尔贝克”的运动品牌,产品包括T恤、裤子、球鞋等。几年下来,公司光在艾尔贝克这个品牌上就投入了近8000万元人民币,资金主要来源是向银行和民间贷款。但即使是这样,艾尔贝克几乎还是没有什么知名度,收益远远低于投入。2009年5月,周国杰突然失踪。而此时,帅马被发现总债务已达1.77亿元。

消逝原因:转型战略失败

曾经如此盛名一时的企业如何走上破产之路?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帅马的转型战略失败,并由此导致成本大增、利润锐减,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最终出现资不抵债、资金链断裂。

启示:战略选择需依水溯“源”

由于产业链的分解速度不断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企业发展的探索不能仅停留在产品、技术、市场等业务层面,还需深入到谋求企业在多变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中。战略选择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应结合社会经济背景,从自身定位和资源基础出发,综合对比各种力量,作出理性的选择。

危机始于市场,变革之根本却在企业。

从偏远乡镇到繁华都市,曾经萌于草根的浙商早已星罗密布于庞大经济体的每一个角落。虎年伊始,尽管对于复苏的判断尚无定论,但我们相信,回暖的第一缕曙光会在某一个清晨,首先照亮这些处于“突围战役”前沿的企业。如今,盘点这些已然逝去的背影,只是期望能给目前仍处困局中的其他浙商带来信心和帮助。只有经历了阵痛和悲情,才能在得失之间孕育前行的力量和勇气。

部分案例

浙江金华知名50强民企中港房产公司高层集体失踪。浙江银泰房地产集团公司资金链断裂巨亏8亿,集资负债15.8亿,被清算。浙江东洲事业集团董事长何炜东失踪,欠下大笔民间集资款,公司清算。亚洲最大的PTA(精对苯二甲酸)生产企业——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启动破产清算程序。浙江一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陷入困境,董事长自缢身亡。中国电动工具的十强企业、曾经大手笔收购德国著名电动工具品牌LUTZ的宁波中强电动工具公司,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公司也被注销。浙江省第一家6英寸芯片生产企业——宁波中纬积体,遭遇资金链断裂,破产清算。毛绒玩具行业——宁波金帆集团因资金链断裂而停业,董事长出逃美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9764.html

更多阅读

世界金融危机中的经济杠杆原理分析 什么是金融杠杆原理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

纪念那些在强拆中自焚的人 中纪委通知不得强拆

纪念那些在强拆中自焚的人    自焚是自杀方法中痛苦最强烈,死状最凄惨的一种。自焚会造成严重的表皮和呼吸道烧伤,因此幸存者的后遗症状比其他自杀幸存者要严重得多。在今天,有很多中国公民为了保护自己的房产,选择了自焚。我根据

中国企业:把握金融危机中的战略机遇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2008年以来,受欧美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发达国家或将陷入衰退。相对而言,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这得益于我们有着3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发展基础。“危机”一词意味着危险与机会。在1998年

金融危机中倒下的企业 金融危机下,企业的经营之道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经济的冬天已经到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很多企业都在为过冬“筹集粮草”,更为企业发展缓慢、停滞不前乃至负增长而忙乱焦急。但是,既然冬天来了,要么早个安全的洞藏起来冬眠,来年开春看还有没有机会觅食,要么就做

张跃:创业者应从金融危机中反省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新浪财经讯 2009年1月17日,由第一财经和唯众传播联合主办的“中国行业领袖论坛暨2008年中国创业新锐榜颁奖盛典”在上海召开。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此次论坛。远大空调总裁张跃在与新浪财经对话时表示,虽然金融

声明:《浙商微金融 伤逝 那些在金融危机中消失的浙商》为网友浅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