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大多数人还在盼望着过去泡沫时代的回归。那个时代的确非常美好,所有东西都在涨价,人们毫无原因地富有起来。因此,目前许多栽在结构性产品上的人,把他们的希望都放在了泡沫年代的复兴,以求摆脱房地产价格下跌的困扰。目前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中国惊人的贷款增长数据上。设想一下,如果所有的资金都进入了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中国的银行,是那只拯救世界的功夫熊猫吗?
其实,这些信贷资金的作用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好。据我所知,这些资金大部分进入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也被展期,而抵押品就是那些还未出售的商品房,应收账款也被贴现。还有,三角债务也被银行贷款所取代。银行系统通过扩大信贷规模来支持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增长。从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的这四个月内,新增银行贷款达到5.4万亿元人民币,信贷规模同比增长18%。原本因销售形势变差而停滞的企业贷款,也在同期增长了2.3万亿元。这些钱可能是由贷款转化为企业存款的,而新增贷款与新增企业存款之间的差额——这3.1万亿元,可能已经从企业部门流入到经济的其他领域。
为什么企业借了钱,然后又把这些钱给存起来呢?
首先,把三角债转入银行资产负债表是其主要目的,如果能够把应收账款按照100%来贴现,那么企业当然愿意把应收账款转为银行存款。其次,地方政府和企业担心信贷政策可能收紧。因此,企业通过立即接受支付款、然后把钱存入银行以备将来使用。第三,在某些情况下借款成本甚至低于存款利率,许多民营企业甚至已经开始利用这个机会进行套利了。
如果减去这些重叠的贷款资金,那么“真实”贷款增长只有7750亿元,虽然也很高,但是并不足以让人吃惊。换句话说,迄今为止贷款激增仅仅是一种流动性现象。“真实”贷款中的很大部分可能已经用来支付拖欠的工资。还有数量不明的部分贷款流入了股票市场。如果从3.1万亿元中减去这部分资金,那么流入真实经济的资金非常有限。
“激增”的贷款可能已经稳定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工人薪酬得到偿付也能够缓解社会矛盾,还制造了一个小小的股市泡沫,令个人投资者有所慰藉。
但是如果说到创造真实需求,那么还相差甚远,而且也不应该这么做。企业部门已经尝到了产能过剩的苦果,为什么他们还要把贷款投入到产能扩张当中呢?
释放流动性来稳定经济形势,是一种短期的解决方案。它不能解决中国经济的问题。中国“投资+出口”的经济模式已经达到了转折点。过去5年惊人的出口增长,部分源自全球经济泡沫。随着泡沫破灭,中国的出口总额也回归到正常水平。更加严重的是,相对世界而言中国经济的基础过大,因此难以支持其在未来的快速增长。这就表明,除非有一种新的增长模式很快建立,否则中国经济可能在未来几年经历低速增长。
中国是出口驱动型的经济模式,如果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这种情况在未来5年很可能发生——中国就必须通过重大转型,凭借不同的经济模式来实现高速增长。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促进居民需求。
尽管如此,由于中国的居民收入和财富水平比较低,因此消费需求也比较弱。除非上述两个问题得到解决,否则谈论刺激消费需求就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中国已经尝试拉动内需长达10年之久,如果激励政策有用的话,那么早就该见效了。例如消费券,仅仅具有短暂并且是本地化的影响。
就算做实社保基金或者普及医疗保障,也不会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有两个政策可以立即改变这种情况。首先是将房地产价格调低到每平方米相当于一至半个月的工资水平。如果按照国际标准来比对,这一水平仍然不算低,但是却可以将居民的财务负担减轻很多。现在,如果一个住在城市的男人想要结婚,必须要靠三代人来共同出钱购买一个住房。如此沉重的财务负担,严重地限制了居民消费。
政府有能力使房价降下来,因为超过一半的房屋购买成本,是政府征收的土地成本和税收。
第二,政府可以将国有企业的股份分配给民众,如此大规模的转移支付,能够使市场经济中的每个人都成为股东,可以确保未来几十年的稳定。
财富的转移支付能够维持未来几年中国消费的高速增长,这也会营造一个繁荣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工资水平提高,这又会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
尽管全球经济徘徊不前,但是中国却有能力把本国经济重新带入高速增长的通道。这不仅需要真正的改革,也需要时间。我猜许多人可能更希望利用简单的方法:说市场会涨,投资者大举买入,然后我们就重新回到那个泡沫时代。但是,这次恐怕不同,只有改革才能带领中国经济重返高速增长通道,并且带来下一轮牛市。功夫熊猫的招数不会奏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