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以来,温州经济增长曾经一骑绝尘,但现在温州率先改革形成的先发优势在弱化,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在目前不利环境中,如果在改革上没有突破性进展,现有产业将难以打破路径依赖实现转型升级;而不能转型升级,温州经济则难以从根本上突破要素约束的重围。因此,只有以改革促转型,才能再造优势、再创辉煌。
根据民间资本和温商网络的有利条件,实现民营经济向现代金融业的进军,从而将温州打造成中国金融主中心之外的次中心,可以作为温州转型升级的目标。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近年来温州部分民营企业已经进入并在全国范围经营的民营金融业。充裕的民间资本,使民间借贷成为温州民营企业间面广量大的融资形式;而温商网络则使这种融资形式同样不以温州地域为限。
打造金融中心有赖于改革突破。温州经济增长与改革呈现强烈的正相关。只有改革的超前,才有温州增长和发展的超越。
恰恰是金融业这类国有单位垄断的部门,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受到严格的制度限制,最需要借助于改革的突破以实现制度创新。中国改革的实施途径,往往是权力中心先表达某种改革“意思”(文件、讲话),然后由局部率先试验,最终在局部成功的基础上再向全局推广。而率先试验的局部区域,则因此凭借制度优势而获得超前的发展。因此,温州打造金融中心的过程,既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又可以重拾改革的先发优势。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其实,国家权力中心对金融等垄断部门的民营化改革早有明确“意思”。2005年初的《国务院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所谓“非公36条”,其中第5条即明确宣布“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
对于包括企业间借贷的民间借贷,国家权力中心同样有过放开的“意思”。早在2003年,央行曾发出修改《贷款通则》的征求意见稿,其中取消了有关“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的规定。《放贷人条例》的呼之欲出,将为民间借贷提供更为合法、规范和大规模经营的法律保障。温州如能放开企业间借贷并出台地方性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在温商之间盘活的将是不下数百亿元乃至上千亿元的民间资金。
对于富有创新精神的温州来说,国际金融危机也许正是实现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的难得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