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扩大内需,不仅仅是扩大消费需求,还应扩大投资需求,重视出口以及财政与货币政策联动。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关于下一步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将扩大内需作为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思路。不过,到目前为止,对这一思路的理解还有待廓清。
内需既包括消费需求也包括投资需求
这两种需求总是相互关联的,而且存在着相互约束的比例关系。比如说,作为国内消费需求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必然扩大对道路、燃油的需求,而后者必须透过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式才能实现相应的供给增长。不仅如此,要想满足扩大的汽车消费需求,汽车行业及其上游行业也必须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如此说来,单方面强调扩大消费需求,忽视扩大投资需求的必要性,以及那种在“继续限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前提下扩大消费需求”的说法,都是十分错误的。
换一个角度看,如果只谈扩大消费需求,不同时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并因此实现供给增长,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势必加大国内物价上涨压力。这样的“扩大内需”,与抑制通胀的政策目标显然是相互冲突的。
“扩大内需”并不意味着不再鼓励出口
很多人认为,之所以要提出“扩大内需”的思路是由于以往的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但受人民币升值以及发达国家经济减速的影响,未来的出口增长将不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实际上,改革开放30年来,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呈现极不均衡的状态,尤其最近5年,即2003年~2007年,净出口贡献率依次为1%、6%、24.1%、19.3%和21.5%。由此看来,算不上是GDP增长对净出口的过度依赖。考虑到国内资源自给不足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而扩大内需必然导致对资源性商品的进口需求继续快速增长,因此,不排除今后会出现整体性的贸易逆差以及负净出口贡献率的情况。于是,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鼓励出口增长并保持一定的净出口贡献率,依然是必要的。这也就是说,忽视出口是错误的。
“扩大内需”不能仅靠积极的财政政策
如果居民收入不增长,如何能够扩大内需呢?许多人相信,要想增加居民收入,就应当增加工资,同时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这的确是必要的,但也是远远不够的。
上半年国内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与股市大跌有关。另一方面,增加工资是在现有就业数量的基础上增加居民收入的办法。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全体居民的收入,取决于就业增长。而增加就业机会,又取决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此外,扩大内需不能不涉及到鼓励居民购买住宅,这是比汽车消费更大的需求。为此,清理各种不合理的房地产税费政策是颇为必要的。
那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就可以扩大内需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如何扩大内需的问题上,正确的答案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应当一起发功。
(作者为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经济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