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褪去,但已造就了一个全新的经济格局:支撑中国经济30多年快速增长的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经济合作和保护主义呈现新态势;新能源、新技术行业成为资本和信贷市场翘楚;传统经营理念遭遇更严峻挑战……对于中国民营企业而言,这些新变化、新格局意味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蕴涵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11月30日,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峰会在全国民营企业家的热切期盼中在杭州隆重开幕。本届峰会首次以“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发展路径”作为主题,旨在为处于低端向高端、国内向国际、做产品向做品牌发展的中国民营企业尽快实现转型升级,适应全新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提供建议。
本次峰会组委会同时揭晓了“2008年度浙江省百强民营企业”。从百强企业排序来看,民营经济在浙江全省发展中更为均衡,制造业占据半壁江山,经营范围上日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后危机时代
民企发展阻力不小
会议详细分析了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和未来发展的趋势。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转型升级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唯一出路的观点日渐成为共识。在经受危机的过程中,也有不少民营企业依靠转型升级成功实现突围解困,如浙江今年8月推选的转型升级60个样本企业,就是其中的翘楚。然而,纵观目前形势,民营企业要在后危机时代实现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恐怕只多不少。
中国出口明年依然严峻。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判断,有不少学者认为不会一路平坦,因为现在很多增长的源泉、动力很难持续下去。比如美国老车换新车的政策、库存调整的变化、很多财政开支等都在高速刺激经济增长,但是时间稍长,这些经济刺激的递减效果便会逐渐明晰,到时候经济增长无从依靠,全球经济可能呈现“W”形发展。所以,到明年年终的时候,美国和欧洲向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又会回落。届时,面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回落,中国出口又将面临严峻挑战,以出口型企业为主的沿海地区民营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压力将会持续。一些分析人士还认为,今后保护主义与反保护主义可能会成为中外经贸关系的常态。
此外,中央出台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投资中的最大比例定位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部分企业是国有企业,客观上经济刺激计划的财政供给和信贷资金供给同时侧重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这次经济刺激中的财政和金融支持比例客观上相对较低;同时在主观上政府的维持经济稳定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的迫切愿望,对国有企业的行政力量扶持明显强化,更有专家认为国企兼并民营的情况还将在多个重要行业上演。
“玻璃门”太多
内需已趋饱和
市场准入“进入难、壁垒多、遭歧视”问题依然存在。有的行业即使允许进入,也设置了很高的门槛,给民营经济设置一道看得见,进不去,一去就碰壁的“玻璃门”。
据2009年中国改革评估报告调查,目前全社会80多个行业中,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项,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项,而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只有41项。市场准入的不公平限制了民间资本的发展空间,民营经济发展所需的财税、金融、土地、科技和社会等政策不够完善,某些方面存在不公平,用地难、融资难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
被寄予打开内需大门厚望的农村市场也在一波消费热潮后趋于平淡,单纯依靠“家电下乡”拉动作用有限,现有的下乡产品多数趋于饱和,农民需要买的电器基本都买完了,很难再有大的增长,而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却跟进不足,农民真正需要的许多产品由于流通环节不畅,其价格甚至内在阻力不小比城市里的同类产品还高。
内在压力不小
家族化管理弊端凸现
除了外部因素,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内在阻力也不小。家族化管理是浙江乃至全国民营经济的一大特征。就在“富二代”游走于风口浪尖之时,近日媒体又曝苏州一位“富三代”因被长辈逼迫继承父业而自断手指,戳到民企痛处。家族化管理在民营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有其合理性,但是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家族化管理的弊端逐步显露。一方面,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无法规范化、法制化;另一方面,容易造成企业的内部分化,使企业进一步成长受到很大制约。而民营企业本身低层次的产业结构也面临国际竞争压力,块状产业组织方式面临恶性竞争压力,粗放型发展模式面临要素资源瓶颈压力,民营企业传统管理和组织体制及治理机制面临升级压力。
机遇与挑战并存
民营企业审时度势求发展
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是国家的长远富强之道,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巩固他们的市场经济地位,让他们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起到支柱作用,对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高速增长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国家经济战略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虽然民营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不亚于危机之初,但挑战中的机遇同样巨大。
而浙江民营企业最近则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了一次难能可贵的胜利。11月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通过表决,正式终止对我国碳钢紧固件“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这是我国紧固件行业第一次在国际反倾销案件中获得胜利。然而我们应当看到,紧固件出口利润率直到1990年代中期仍有20%以上,近年已经下降到2%~3%,企业稍有松懈就有可能亏损,而像紧固件这样已经或正在从“摇钱树”沦为“苦菜花”的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为数不少。在危机淘汰了中国产业的海外竞争对手,外国同行通过贸易保护苟延残喘的企图又被挫败之时,我国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完全有机会到销售所在的国家开展投资,把对方的类似产业掌握在自己手里。无论怎样推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这些低增值制造环节最终仍然要大量向低成本的、更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借当前时机,把未来的海外生产基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届时就可以在不可避免的产业转移发生之际依然享受到相关利益。
最新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民营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深远意义。被称为“国29条”的《意见》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比以往有了很多突破,特别是在缓解中小企业钱难借、门难进、负担重、实力弱等方面,出台了许多具体措施,如能落到实处将极大地解决民营企业的后顾之忧。其中,在推动转型升级方面,《意见》明确支持中小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研发投入,创建自主品牌,改善产业集聚条件,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提高集群的专业协作化水平,支持中小企业在软件开发、网络动漫到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设立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稳定和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