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集团:掌控渠道和品牌



1995年的义乌,共有100多家饰品公司,新光仅仅是其中一名普通的新晋成员。

义乌饰品行业发展到最高峰时,一度接近4000家。到了2008年3月,这个数字减少到3000多家,又9个月之后,只剩下了2000家左右。在短短的时间里,三分之一以上的公司消失了。这一年的年底,周晓光安慰别的企业家说,事情并不是真的像所有人都认为的那般艰难,已经看不到阳光和希望,“而是大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一下子觉得很恐慌”。

有将近30%的饰品企业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和金融危机影响而倒闭、停产。而行业的领先者新光集团,在2005年、2006年、2007年三年间以50%、50%和30%的速度增长着。

但在2008年,这个数字仅为15%。不过这已经让周晓光满意,在她看来,这个结果已经是得益于2005年就开始的战略调整。

新光的第一次转型起源于周晓光对海外市场的考察。

2005年,周晓光在欧洲考察时发现,饰品销售商突然从四五十家变成了三四百家。两三年时间里增加了几倍,基本上都是从做皮包的、做服装的、做皮鞋的等其他领域转行过来。而且这些新晋者对饰品行业不甚了解。

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新晋者们就会去看边上的人进了什么货,他也去进什么货,但实际上进回来也不一定好卖。因为饰品跟其他大众产品不一样,是很个性化的产品。周晓光看了之后下了一个结论:这个市场面临危机,因为很多中国国内生产的饰品,都已经积压在那些人手里,而不是都卖出去了。

彼时,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涌入饰品行业,无论是在制造端还是在销售端。国内制造商生产的产品不是已经出售一空,就是被大量积压在销售商手上。

这样的局面,让周晓光嗅出了市场上漂浮的焦躁气息。尽管饰品制造商在当时还过着舒服日子,但是周晓光仍然决定,新光要逐步“从批发商转向零售商,要从制造商转型品牌运营商”。与这两个决定相关的是: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以及塑造自己的品牌。

在今天,贴牌会带来劣势已经是一种常识,只有独立、优秀的品牌,才能够让一家公司避免沦为代工企业、受制于海外市场的订单。因为除了几家巨无霸之外,代工企业在此次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萧条中不堪一击,对渠道的掌控和品牌的优势让周晓光对市场反应更加敏捷。

周晓光认为,有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没有市场需求,而是缺失了销售商环节,导致了很多中国代工企业的倒掉,因为很多订单正是由渠道传来的,当渠道商自身面临困难时,订单也就消失了。

有了这样的认识,2005年之后,新光开始走上品牌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原先新光2005年有60到70个国家的客户,但基本上以代理为主,没有自己的直营网络。后来,他们开始建设自己的直营网络,比如阿联酋、俄罗斯、墨西哥、巴西、西班牙、中国香港等等。

 新光集团:掌控渠道和品牌

第二次转型则是三年以后。

2008年4月,周晓光在美国拜访客户。她随机走访了纽约第五大道的几家饰品店,结果发现,这些店的每天客流量从100人下降到40人,人均消费金额从200美元下降到80美元,自然而然,每天的销售额也锐减。

当年6月,周晓光参加一次香港的展览会。从以往经验来看,这次展览是下半年圣诞节之前下单的高峰。但周晓光去了以后发现,发达国家的下单量明显下降,只有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还是好的。

她意识到,风向又一次变了。后来她对别人说,“这是我创办这家公司13年来,我能看到的市场传递信号最明显的一次。”

这位嗅觉灵敏,被媒体誉为“浙商女杰”的周晓光迅速做出了三点调整:

第一是国外市场拓展方面。原先新光每年都会开发一两个新兴市场国家,这在2008年辅助解决了欧美市场衰退的问题。2008年,新光失去的欧美市场基本都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原来欧美市场占新光海外销售的80%,新兴市场占20%,2008年新兴市场则占到了80%。

第二,他们加大了研发投入。其中包括原材料的研发,因为有些原材料从环保角度讲,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另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和欧美市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产品就要符合新兴市场的需求,它的款式、价位和工艺都要达到它的要求。这些都是相互匹配的,一环扣一环。

第三则是国内市场。新光是做内销市场起家。2000年后才开始做外贸生意,但是他们一直都没有放弃国内市场,并且还趁这个机会拓展了销售网络。2008年,国内销售网络为新光在缓解业绩压力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突出表现

2008年,有将近30%的饰品企业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和金融危机影响而倒闭、停产。这一年新光仍然保持了15%的增长速度,尽管这个成绩比之前三年逊色很多,但无疑已经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样本意义

2008年,新光集团把市场结构从过去的八二开——发达国家占80%、新兴市场占20%,调整为八二开——新兴市场占80%、发达国家占20%,因此2008年企业出口实现了持平。在行业出现恐慌和巨跌的时候,只有平时对市场最敏感的人,才能提前做出调整。

经典语录

其实我们做企业的不一定手把手去做每一件事情,但是我们一定要了解市场。我每年一定要去考察几个市场。对市场未来几年要有判断。

(危机中)尽管有影响,有压力,但倒没有压迫感。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企业自身比较小,不是那种庞然大物。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应对得算比较及时。市场结构上的调整,我从2005年就开始做了。这也缓解了我们的压力。

中国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 周晓光

专家点评:

程惠芳(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院长)

周晓光是一位不断进取创新、具有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睿智、果敢、谦和的企业家,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全国人大代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她居安思危、深入观察市场,判断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市场战略,拓展市场网络,逐步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互动发展,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实施品牌战略,使新光集团实现可持续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0175.html

更多阅读

“Doit,掌控每一天”学习笔记和使用感受

使用感受:学习经历:微信课,4节沪江职场讲座,准备报名参加易仁教主的威海线下活动。以上表明:我对Doit软件学习的决心,不仅仅是因为教主的推荐,更多的是对自我的挑战。参加“沪江网:掌控每一天活动:写感受,拿福利”是我做过的最漂亮的项目类事

行为导线:掌控行为链条所有环节

     先讲一个跟搜索无关的笑话:  长沙21岁大学生和女友在网吧上通宵网时,女友手机被偷。为帮女友找回手机,小李在网吧兼职做夜班网管,蹲守了13个通宵后,小李终于等到窃贼,将其抓获。女朋友知道后十分感动但是她已经跟了送她iPhone

COACH:掌控自己的电商平台

     中国奢侈品电商业风起云涌。走秀网、唯品会、魅力惠专营奢侈品;京东、当当这些垂直电商大佬也抢着将自己的奢侈单品陈列上架。一片火爆之中,主角却一直沉默不语,奢侈品大牌们一直不肯给予这些电商官方授权,货源成了中国电商们

声明:《新光集团:掌控渠道和品牌》为网友秋天的丶孤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