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40浙商转型 一位草根浙商的三次转型



正当不少浙商受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影响而愁眉不展的时候,湖州市吴兴区的企业主蒋兴明却是一脸轻松。如今,生意上的伙伴只知道他是湖州织里雷龙葡萄合作社的理事长、湖州织里雷龙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却很少人知道他的另一重身份——湖州市织里劲东特织物整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从传统工商业转向现代农业,他只用了4年时间。今年,新增葡萄种植面积818亩,共计达到1868亩。今年8月,被评为湖州市农业示范园区。

审视草根浙商蒋兴明的华丽转身,对一直在传统工商业中打拼的企业主,或许不无借鉴意义。

第一桶金:缝纫机从8台到68台

1982年,只有17岁的蒋兴明离开老家浦江,到外面做服装生意。他的足迹踏遍全国,到过昆明、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地。

1996年,因为看好童装产业,他在中国织里童装市场买了一个摊位,作为窗口,并租了房子,购了缝纫机,雇了工人,自产自销童装。到2000年,他的缝纫机从最初的8台,到35台,到68台,童装销往太原、石家庄、郑州、南昌、杭州等地。这一段经历,为他积累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

一次转型:一天砂洗8万条裤子

为了生产童装,蒋兴明开始时进的都是价格相对较高的色布。从1999年开始,他购置了4只染缸,购进了白坯布,自己染色。这样一来,他的童装生产成本足足降低了20—30%。

 001540浙商转型 一位草根浙商的三次转型

2000年8月,尝到甜头的蒋兴明不做童装了,转而组建湖州市织里劲东特织物整理有限公司,从事成衣套色砂洗产业。当时,他是织里镇惟一的一家,生意非常火爆,最多时一天给人家砂洗8万条裤子。

从2001年到2004年,劲东特公司的染缸从最初的4只增加到22只,为他挣得了创业以来的“第二桶金”。

二次转型:一年投资,二年收回,八年盈利

出生农村的蒋兴明,对土地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今年7月,记者来到他的现代农业园区,侍弄着挂满枝头的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他的脸上写满了笑意,嘴里反复嘟哝着一句话:“很开心。”

蒋兴明的老家浦江县黄宅镇是有名的葡萄之乡,村前村后种满了葡萄,不缺人员,不缺技术,而缺资金,缺少投入,无法形成经营规模。2004年,他抱着玩玩看的心情,在厂里一块3.2亩大的空闲土地里,种上了从老家引进的葡萄,这是他投资现代农业之始。

蒋兴明从传统工商业进军现代农业,有赖于精明的眼光。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办工厂,一年投资,三年收回,四年淘汰,必须不断追加投资,手头永远没有余钱;种葡萄,一年投资,二年收回,八年盈利(一般土地的租期是10年)。他在2006年种了62亩葡萄,每亩的投入是9200元,而2007年每亩收入是9600元。

迷上现代农业的蒋兴明一发不可收拾,2007年的种植面积扩大到753亩,2008年扩大到1050亩,今年又扩大到增加了1868亩。在湖州织里万邦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支持下,如今他正在给扩建的葡萄园搭建大棚,再过10天就可以完成基础工程。

现代农业的大投入,带来了大产出。他的葡萄园区,大棚每亩的成本是5.62万元。大棚里的葡萄,一般可以提早20天上市,错开高峰期,提高销售价格。同样是巨峰葡萄,2007年,他没有搭大棚,每公斤的批发价是6.8元;2008年,他搭了大棚,每公斤的批发价是9元;2009年,他的葡萄打入湖州最大的商业中心浙北大厦,每公斤卖到14元,最高甚至到20元、30元。

反哺农民:一人富带万人富

如今的蒋兴明,在中国童装之乡织里一带颇有名气,并不是因为他的织物整理公司,而是他从事的现代农业对当地农民的带动作用。

蒋兴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附近农民将土地租给他,保证有每亩580元—1000元的年租金;在他的葡萄园里劳动,每天可以领到30—40元工资,而且这些农民一般在60岁上下,没有文化、没有技术,一般的工厂也不要。他雇佣的固定工有128人,加上季节工,一共达到280人,每年光支付的工资就达250万元左右。

一人富带万人富,这或许是蒋兴明当初投资现代农业时没有想到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0265.html

更多阅读

一位33岁博士的死亡 31岁博士癌症死亡

一位33岁博士的死亡昨天,一位患者说:“我们单位,一位33岁的博士死了,真可惜”。我问:“患什么病?”他说:“肾衰竭”。我又问了详细情况。得知:这位高才生,28岁考取博士,在读期间,诊断出肾功能不全,肌酐200μmol/L左右。没有重视。写博士论文期

声明:《001540浙商转型 一位草根浙商的三次转型》为网友坚守一份信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