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浙江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典型?谁是逆势上扬的浙商样本?金融危机下民营企业如何突围前行?
在经历了一场风暴和波折后,8月8日,风云浙商们齐聚杭州:广厦的楼忠福来了,海亮的冯亚丽来了,网盛的孙德良来了,一度濒临企业破产的邱继宝来了……他们带来了自己在这不平凡一年里的不寻常经历,但他们都有着惊人一致的共同点:那就是对形势的研判永远留着提前量,像熊市的狩猎者,进与退,都保持着清醒和自信。
草根浙商在历史拐点遭遇“泥石流”
在浙江,民企创造了70%以上的生产总值、60%以上的税收、76%的外贸出口、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全国民企500强中,浙江就占了203席,总数居全国第一。但以出口型、加工型为特征的浙江民营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首当其冲。
资金告急,订单告急;温州告急,浙江告急,企业在告急!
2007年,宁波海太集团企业销售收入5.034亿元,实现利税3800万元。然而,当时钟转到2008年的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仅2.17亿元,同比下降11.8%,实现利润1100万元,下降近40%。“如果得不到强力贷款的支持,我们的资金链会立马断掉,企业将无法生存。”海太集团董事长陈永平说。
起步于小作坊绒布经营的上市公司——浙江美欣达印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遭遇双重困境,生产制造成本上升26%,同时公司股价总市值下跌了近60%。2008年上半年销售收入46007万元,同比下降11.2%,利润亏损达1718万元,同比下降172%。
浙江嘉善台升实业有限公司在中国木质家具制造业10强企业中排名第二,但来自该公司的财务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销售量跟2007年同期比较下降21%,税后净利率亏损达到15.64%,亏损金额为4836万元。
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浙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8595家,亏损面为16.3%,比2007年扩大6.8个百分点,亏损额为299.9亿元,上升1.76倍。全年外贸出口额增长20.3%,但扣除人民币升值因素仅增长9.9%,增幅同比回落11.4个百分点。
今年一季度,浙江GDP增速仅为3.4%。再放宽视野,2001年至2008年浙江经济增速从全国第6位跌落到第22位。浙江工业增速自2004年6月至今持续55个月下滑,这是浙江近年来的罕见低谷。
“站着”的邱继宝们回来了
给点阳光就灿烂。善于把握商机的浙江民企在全国都是赫赫有名的,似乎一时间,就有一群多年闯荡商海的风云浙商们提前掐到了转型升级的命脉:“有风险,我们就保生存;有机会,我们就大发展,转型升级,拯救自己。”
“今年的邱继宝不是去年的邱继宝。”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一句颇有意味的话,点评了邱继宝这不寻常的一年,而邱继宝的重新亮相,可谓经过了一次凤凰涅槃。
在去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飞跃集团首当其冲,当破产的传言一度在坊间四散时,郑宇民在当年8月的民营企业富春论坛上第一次提出:“没有爬不过的山,没有渡不过的河,没有过不去的坎,飞跃一定不会倒!”
2008年11月,同样是在省人民大会堂,在第六届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当主持人问郑宇民为什么没有看到邱继宝来参加会议时,郑宇民向全国民营企业家和海内外上百家媒体郑重宣告:“邱继宝站着呢,他没有倒,他正在舔自己的伤口。他说,站着就是尊严,忍着就是机会,不倒就是奇迹,活着就是胜利。人民大会堂的门永远为民营企业家开着,不论是成功和失败,都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
果然,邱继宝顽强地站了起来。这次他现身说法,颇为感慨地讲了自己的转型四部曲——从不要转型,到逼迫转型、不得不转型,最后自觉转型的心路历程,他表示自己有坚定的决心让新飞跃超越“旧”飞跃,通过转型升级实现新的腾飞。
一百米布不如人家一打手帕值钱,一件西装不如人家一粒钮扣值钱,一万支自来笔芯不如人家一支钢笔值钱。没有专利丧失定价权,没有品牌丧失专属权,没有市场覆盖丧失竞争力。企业生命的活力在哪里?就在产品的品牌附加值。
20多年来,海伦倾力打造民族钢琴品牌,实现从贴牌、自创品牌到国际认可名牌“三步走”,2008年,企业销售收入1.8亿元,较上年增长10%;2009年1~5月,海伦钢琴的国内销售量为2941架,比去年同期的1911架增长了35%。洁丽雅在近三年中一贯坚持品牌路线转危为机,2008年品牌价值达到30.90亿元,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275位。
转型升级先驱者已率先杀出重围
这是一个蚂蚁的故事:气压一旦降低,湿度一旦提高,蚂蚁们就倾巢出动开始搬家。在金融危机中,很多浙江企业在产业转移中寻出路。
建筑业是个传统行业,就在很多建筑企业还在一门心思地往房地产领域进发的时候,绍兴的中成则走出了一条另类的路。
“在危机中,我们中成不仅学会了冬泳,还选择了冬猎。”浙江中成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永泉坚定地说,去年秋天,在老本行建筑业里纵横了30年的他收获了建筑领域外的“第一桶金”。经过两年的投资兴建,他尝到了转型升级的甜头:旗下公司投产的有机硅下游产品“高含氢硅油”项目,远销美国、欧洲等地,订单不断。有机硅生产基地全部投产后,将为集团带来逾1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
也许在很多大规模企业来看,1000多万元的出口额并不算大,但是对于兴昌风机来说,这一组数据绝对让他们骄傲。“在严峻的国际金融危机下,生产能力还难以满足客户需求。2009年1月出口增长,竟然出现了破记录的690%,1~6月出口额达125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0%。”公司董事长张一鸣道出了度过危机的“法宝”,“我们就要提前把脉人们对于本产业领域的产品更高、更新的需求,然后用现有技术力量逐一破解。”
于是,这家只有200多人的小型企业吸引了众多大客户的订单。“我们现在已是国内空气消毒设备最优秀的企业之一,在本领域竞标中,我们还没有遭遇强劲的对手。”张一鸣说。
每天诞生250多家私营企业,1200多名个体户,全省商品市场交易额达到27亿元,卖出汽车2000辆……浙江的每一天都是创造辉煌的一天,而民营企业在其中成为绝对的主角。郑宇民表示:“在金融危机下,民营企业家更聪明,更有办法,更有信心。”
同时,这位经常与浙江民营企业家打交道的工商局局长也提醒浙商尤其是民营企业家,不要在一片向好声中麻痹了斗志,面对全球经济乍暖还冷、艰难复苏的形势,中国外贸频频遭遇反倾销等贸易壁垒的情况,浙商应当学会远程作战,海外拓展基地,应当确立品牌的制高点和企业的稳健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