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胜于蓝 富二代接班,青能否胜于蓝?



 专家认为,民营企业在未来十年将迎来换代的高潮。青,能否胜于蓝,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少帅”的烦恼

  和中国绝大多数的学生不同,“少帅”们最大的烦恼不是找工作。

  会计专业的学生沈杨来自温州,父亲在台州经营一家制造珠片的企业。“我们这种家庭,不会让你给别人的企业打工,在自家企业接班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可等到你真的着手要做好一件事时,才知道其实自己揣着的是一只兜不了水的竹篮子。接班不是荣耀,更多的是负担。”

  沈杨说,虽然自己学的是会计,经济、财务知识等相关知识也算是比较扎实,暑期实践也不少,但一想到明年就要真刀实枪进入企业管理,心里难免发慌。

  王伟晓的父亲是“奉化市天涛五金工具有限公司”的老板,他是“总经理助理”。他说,当初填报浙大的工商管理专业,就是因为父亲希望自己能继承他的事业,听说学校要开设孵化班,父亲更是极力鼓励他报名参加。

  王伟晓的父亲是农民出身,苦心经营多年,才将家族的五金生意打造成年销售额八九百万的规模。但企业大了,父亲有些力不从心,如今企业就靠他与内弟两人管理。“子承父业在我们那里很普遍,请来职业经理人父母又不太放心,我是独子,这份家业迟早要我来承当。”

  父亲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他,每年寒暑假带着他见生意场上的叔伯;处理公司业务时,让王伟晓站在一旁积累经验;公司有重大决策的时候,也会征求儿子的意见。

  王伟晓觉得,尽管现在企业拥有一定规模,但五金公司的发展如今进入了滞缓状态,缺乏核心竞争力,缺少拳头产品,缺少让企业

  常青的知识和动力,他认为,自己并不是简单的父业的“继承者”和“守业者”,更多应是在父辈基业基础上的“第二次创业者”。“父亲缺乏电脑、英语、外联知识,我在这方面正好有所补充。”

  “父亲已经50多岁,创业激情已经没有当初那么高了,他们当初是为了有口饭吃,但是我则有着更高的追求,我的激情是一种动力的补充。”

  “所以我迫切需要学习更系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王伟晓说,“在这个班,我受益最多的就是能够结交很多以后会走同样道路的同学,毕竟背景相同,耳濡目染父辈经商的经验,在与他们分析一些案例时,常常会有一些火花产生,这些灵感和启发会让我受用终身。”

  富不过三代?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家族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应丽芬说,中国的家族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接班日程。李海仓之子李兆会已出任海鑫集团“掌门”;鲁冠球之子鲁鼎伟已出任万向总经理;刘永好之女刘畅已经出现在民生银行和金鹰成长基金的股东名单中;左宗申之女左颖已居ST宗动第一大股东之位,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民企密集的浙江,尤其是宁波、台州、温州一带,民企多以“上阵父子兵”的形态完成管理架构。历经20多年创业的民企老板们,多数现在已切实面临企业“第二代”能否担当重任的问题。老板子女的经营能力和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浙江民企今后的持续发展。

  应丽芬说,中国家族企业的继承,并不是像西方家族企业常见的在继承时将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而是一种双重继承。

  中国缺乏真正职业经理人是企业家不愿意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一大原因。经济学家钟朋荣的说法是:“很多人包括专家都在呼吁把企业

  交给‘阿姨’去养。谁不想自己轻松轻松呢?但是中国有几个‘阿姨’能让人放心呢?刚把小孩给她她就宰了吃了。”

  在昔日“少帅”、今日主帅们的名片上,“董事长兼总经理”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很多交接班成功的企业的创始人都曾表示过不一定任人唯亲,但从实际结果来看,他们对后代的信任度显然远远大于家族以外的成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的富豪们目前在忙三件事,一是发展企业,二是与政府打交道,三是教育孩子。即使是很年轻的老板,也把培养孩子提上了议事日程,而80%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

  “富不过三代”是高悬于家族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调查显示,虽然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三分之一是家族企业,但全世界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从世界范围看,家族企业中30%能够生存到第二代,只有10%能够“活”过第三代。因此,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中国富豪的财富传承大多还未到三代。全国工商联前不久在国内21个城市的抽样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民营企业主竟然不懂财务报表,有些企业主甚至不看书、不看报。民营企业主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在接班时能拥有更高的学历和更丰富的知识。

  应丽芬说,对接班人的培养需要5至10年,因此创业班的出现,非常及时,正好满足了一部分企业

  主子女迫切希望补充知识的需求。她希望“少帅班”能为浙江家族企业在传承过渡中建立一个平台。

  “现在有扬现代企业制度贬家族企业制度的风气。实际上发展有多样性。中国有家族特色,费孝通先生早在《乡土中国》就有描述。”应丽芬说,浙江家族企业土壤肥沃,虽然家族企业存在很多问题,但也不能将现代企业标准看作是唯一的准则,家族企业也有很多优势。

  “我认为,这些学生传承了父亲的经验,加上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学习,能力并不一定会比职业经理人差。家族企业强网络弱组织,讲究人情,规范化、标准化不够。新一代承接后可以改变、突破,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前车之鉴

  青,能否胜于蓝?

  有人将中国仅靠继承财富就可以自然达到富裕的阶层被称为“富二代”阶层。2004年中国财富管理论坛上,全球最大投资银行之一美林集团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大陆的千万富翁接近24万人。中小规模的家族企业更多。如果按照正常的家族代际传承,那么有资格成为“百万富翁”乃至“千万富翁”的新中国“富二代”将数不胜数。

  “富二代”的命运并不仅仅是继承和享用。他们比父辈有更好的起点,有更大的野心。

  “少帅”们对父辈的经验教训都有很多思考。借机建立人脉关系,是很多学生参加创业班的目的之一,王伟晓递给记者名片时说:很可能以后企业宣传需要你们的帮助。这些孩子早已从父辈那里领悟了人脉对企业

  发展的重要性。

  史晋川教授曾提出论断:温州制造业结构演进极其缓慢,出现了“代际锁定”现象——就是说温州两代人之间存在高度相同的交易方式——商业文化背景相同,依赖的市场网络基本相同,生产技术知识也相同。

  这种“代际锁定”说,源于史晋川的另一个论断:温州商人的人格化交易。如今温州从有形市场转到无形市场,交易方式还是人格化。这导致在温州人经济中形成了一张看不到的网络。

  “少帅”们中一些人对此现象非常关注。他们还发现了父辈们的另一些问题,比如,思维开放性不够,对外来人才缺少信任,思考问题的高度也不够,从局部看问题的现象很普遍等等。

  家族企业第一代很多是靠机会主义加大胆主义,挖得第一桶金。敢闯,有魄力,能吃苦,就能成功。王伟晓说:“我爸创业时很辛苦,大清早起床,走几十公里路跑市场,一趟单程草鞋就会穿破。”

 青出于蓝胜于蓝 富二代接班,青能否胜于蓝?

  老子靠双脚踩出“江山”,但这种“硬拼”在如今看来,既是机会,亦是制约。因为所谓的吃苦,就意味着你的成本不高,轮到第二代,再这样靠“苦干”,就甭想发展了。

  浙江家族企业初期发展过程中,造假问题比较突出,“少帅”们对此也作过思考,他们与记者探讨起记者暗访慈溪黑心桶、苍南假奶粉的情况。

  少帅们还常常思考企业家与社会的关系,他们认为父辈们的社会意识不够强,只有将企业目标建立在社会基础上,企业才会有更大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0410.html

更多阅读

富二代接班指南 富二代接班压力

富二代接班指南深度阅读 来源:《新财富》 2013-08-28 阅读:1741 评论:0伴随六成最有钱的民营企业家年过六旬,中国家族企业集中进入了接班季。接班绝非一蹴而就,这是一项旷日持久的系统工程,即使设计精密仍可能难免出轨,其中涉及无数细节安

如何培养接班人 如何培养富二代接班

     经过岁月的洗礼,企业未来由谁掌舵成了困扰很多企业家的一大难题,同时他们受到子承父业等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首当其选的就是子女——“富二代”,富二代如何接好班便成了大家争相讨论的话题。  由于近几年富二代这个新生群体频

小小蕾 富二代问题 “富二代”接班三大问题

     世界家族企业传承情况  在余明阳教授的研究中,二代接班人的高学历背景与简单履历形成鲜明对照。在其重点剖析的54家中国家族企业的龙头企业中,第二代接班人绝大部分完成了大学教育,有海外留学背景,一半以上的人有MBA或EMBA

富二代直升机接新娘 富二代怎样才能接好班

富二代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有人愿意接班,有人不愿意接班。对于不愿意接班的人,我相信其父母也不会勉强。因此,富二代接班对企业是利还是弊,完全因人而异。我们笼统而论,似乎毫无意义。就我接触的企业主及其子女来看,想子承父业的居多,再者,民

大惊小怪毒药芒果tv 富二代愿不愿接班没必要大惊小怪

近日在新加坡报纸上看到一个头版头条报道说中国95%富二代不愿接班,笔者认为富二代愿不愿接班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没必要大惊小怪。但是关于这个话题,下面还是予以转载分享:  港台富豪家族争财产精彩度堪比连续剧,作为大中华地区的GDP老

声明:《青出于蓝胜于蓝 富二代接班,青能否胜于蓝?》为网友非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