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海关学会召开“优化通关环境,进一步促进外向型企业结构调整与发展”讨论会,针对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一些与会的报告者分析了今年的外贸困境原因并给出了针对建议:政府部门要从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入手,破解当前危机。
杭州关区的一名报告者称,2009年世界经济环境中存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和突发性风险前所未有,对于出口依存率达60%-70%的浙江省来说,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但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
2009年最大的挑战和压力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这将是经济发展面临挑战最为严峻的时期,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四大困难。
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受金融危机影响,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代表的国际市场消费者普遍缺乏消费欲望、对未来经济缺乏信心,流动性偏好也较差,直接导致了国际贸易市场需求萎缩,冲击了浙江省外贸出口。同时受人民币升值以及新兴市场货币大幅贬值影响,我国出口产品价格相对优势减弱,因而外部需求也随之减少。
对于国外需求减少,可能是因为受美次贷危机影响导致的实际需求总量减少,也可能是因为受到近来中国玩具、食品等一系列产品不安全召回事件的影响使得买方暂时不愿再购买中国制造产品。对于后者,政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应大力加强国际公关,以使买方理解这只是个别企业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企业在加强自我管理的同时也应通过行业自律将劣币驱逐出市场。
价格和成本上升
价格低廉一直是中国大部分外贸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浙江省是资源小省,许多原材料都依赖进口,但2008年前7个月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加上能源和运输成本上升,许多企业采取增大原材料库存,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浙江省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比较竞争优势逐渐被削弱。2008年10月份后全球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连续大幅回落,企业原材料库存压力加大,备料价值严重缩水,但国内企业上下游议价能力却较弱,只能通过采取降低产品价格保住市场份额,企业利润加速下降,破产倒闭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成本上升这一问题,杭州海关一名报告者称,减少劳动力成本的关键在于对于“知识工作者”的培养。例如东莞一家纺织企业用一台针织机就可以代替28个人,仅织造一道工序就节省了85%的劳动力,但对工作者的知识技能要求提高了,只有知识工作者方能胜任。
企业资金周转紧张
国际资本流动放缓致使利用外资减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成效显著,FDI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金融危机爆发后,受国际资本市场筹资与融资约束,资本流动步伐放缓,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呈现资本净流出趋势。2009年1-2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61家,同比下降36.8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3.74亿美元,同比下降26.23%,中国FDI已经连续第五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
出口收汇风险加剧致使企业坏账增加。金融危机爆发后,外商为了规避风险、减少损失大多放弃了以往的前TT(预付定金)结算方式,转而广泛使用OA(放账赊销)或后TT(一般分为货到后30天、45天、60天甚至120天再付款)的模式。同时由于金融领域风险加大,大批海外银行破产倒闭,以往可靠的信用证结算方式也不再为国内外贸企业所接受。2008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出口项下金融报损率达到2.1%,其中第四季度达到3.4%。据统计,目前中国出口业务的合同坏账率达5%,而国际水平仅为0.25%,相差20倍。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成为中央和各级政府所关注并努力解决的重点问题,国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制度。但受国内银行体制以及控制信贷风险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缓解。此外,中小企业需要的并不只是资金,还有银行信用支持、规避风险等全方位服务也并未得到完全解决。
贸易保护主义增多
在全球实体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迅速扩散,相关贸易壁垒和排他性条款层出不穷。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各国推出或拟推出的保护主义措施大约有78项,其中47项已付诸实施。2008年下半年各国提起的反倾销措施也快速增加,全年全球反倾销调查发起数量较2007年增加了15%,最终被认定未倾销并课以惩罚性关税的案件增加了24%。
报告者称,由于重商主义认为,一国可以通过保护贸易增加国内就业,关税可以引导人们的需求从进口转向国内产品。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实体经济衰退大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迅速扩散,相关贸易壁垒和排他性条款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