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郑永刚发表的任何观点及思路,必须通过决策委员会讨论决策,这样企业才能走得更远。”才50出头的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似乎迫切地希望当一个“隐形人”,而不是杉杉集团的“家长”。
这一想法,早在2007年6月份他辞去杉杉股份(600884.SH)董事长之职时就已经初露端倪。今年2月借着杉杉集团与日本伊藤忠商社合作的契机,郑永刚才正式将心里的打算向全公司以及媒体和盘托出。
过了几年“可以不当董事长,但必须打高尔夫”的惬意生活之后,郑永刚突然如此表露自己的心迹,多少让人有些措手不及。张扬,高调,自诩为中国服装界“巴顿将军”的郑永刚,在纺织、科技、投资等领域摸爬滚打数年之后,遭遇上了“天花板”。
“做到118亿元对我来说已经是天花板,现在是118亿,几年后或许是80亿。”虽然合作者伊藤忠商社董事冈腾正广就坐在身边,郑永刚并不讳言自己的真实想法及处境。去年杉杉集团总销售金额为118亿元,同期伊藤忠商社的销售额是117亿美元。
国际化的“第三条道路”?
1989年,军人出身的郑永刚接下宁波一个濒临破产的地方国营服装小厂,迈出了他成功的第一步。
直到现在,郑永刚仍将自己20年前的这个决定作为自己这辈子做过的两件大事之一,另一件大事,正是刚刚宣布的与伊藤忠商社的股权合作。
“我曾专门向一些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咨询过建议和意见,也曾向联想集团的柳总(柳传志)和TCL的李先生(李东生)请教,在借鉴他们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另一条道路。”郑永刚称,采取引进来的方式,也许会少走弯路。
郑永刚的这一国际化模式,也与其同城竞争对手雅戈尔[10.20 0.20%](600177.SH)董事长李如成“走出去”的选择大相径庭。就在郑永刚引进伊藤忠商社的一年前,李如成刚刚收购了美国的一家品牌成衣公司。
与李如成只会“机械”地通过数字讲述并购美国公司的好处不同,郑永刚像诗人一样定义此次与伊藤忠商社的合作:“今天的合资只是逗号,而不是句号。如果文化的磨合不成功,合资仍然存在风险。但这个逗号仍然值得。”
这与郑永刚一直以来的个性相符,他似乎天生偏好变革。正当他把地方国营小厂发展成兼具品牌及渠道优势的服装生产商之时,1998年,他出乎所有人意料地放弃了耗资数亿建起的营销渠道,整个服装体系的人员一度从3600余人缩减至40余人。同时,杉杉集团从服装生产加工领域抽身而退,将销售和生产全部外包,只负责品牌的核心运作、推广及服装设计。
之后,郑永刚全然不顾忌家乡政府的态度,将杉杉集团的总部由宁波迁至上海浦东,实现“战略性升空”。同时,他还迅速明确了公司的另一个业务发展方向——锂离子电池炭负材料的产业化。
这也成为郑永刚多元化发展的开始。
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说,与伊藤忠商社的合作,也许一开始就已经注定。郑永刚坦言,与伊藤忠商社的合作,正是看中了他们多元化整合的经验,“在国内以欧美企业为主流的今天,选择与伊藤忠商社合作更符合我个人的个性,也更符合杉杉的气质”。
可能变成风险投资人
到目前为止,郑永刚涉猎的不仅仅是纺织和科技,还包括以宁波银行[9.89 1.44%]为代表的金融投资,以及对久游网的投资。
如果说宁波银行是郑永刚引以为傲的一项投资,那么久游网可能就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从2003年投入第一笔2400万元资金开始,久游网的烧钱速度就远超想象。在多次引入战略投资者之后,郑永刚也从久游网的第一大股东变为第二大股东,又再由第二大股东重回第一大股东之位。
但久游网至今也未能实现上市目标。
受挫久游网并没有妨碍郑永刚对投资的兴趣。他甚至已经开始从实业中抽身,专注于投资,辞去杉杉集团旗下各公司的职务,充当“隐形人”。一位曾与郑永刚有过接触并长期跟踪杉杉集团的分析师对他的判断是,一旦郑永刚立足于投资,企业未来将面临不断转型的过程,这对于个人而言,也许不错,但对于企业而言,将“非常残酷”。“最后郑永刚可能就变成风险投资人了。”
事实上,郑永刚的风险投资意识早已贯穿于杉杉集团的整个决策过程。引进伊藤忠商社,对于郑永刚而言,同样是一次风险投资。据他透露,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杉杉集团与伊藤忠商社将有三年的“试用期”,在这三年中,如果双方在文化融合等方面仍存在障碍,任何一方都可以提出无条件解约。
而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郑永刚引进伊藤忠商社,实际上就等于把杉杉集团的纺织业务“卖给”了伊藤忠。曾出席杉杉集团与伊藤忠商社签约仪式的一位业内人士甚至表示,对杉杉集团来说,这是一个弱势的合作。“伊藤忠商社的选择其实很多,但杉杉的选择只有伊藤忠一个”。
显然,这次“风险投资”预期的回报期限是三年,但处于“弱势”的郑永刚能否借此顺利开拓出民企国际化的“第三条道路”,现在仍然还是未知数。而伊藤忠商社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三年后可一窥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