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施粥摊伤了谁的心
义乌当地有关部门对于施粥摊的态度显然是暧昧不清的。反对是不得人心的,有关部门不会这样做。因为施粥摊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有关部门如果以卫生条件不具备或者组织者没有合法注册等理由责令施粥摊关闭的话,肯定要遭到万民唾骂。因此,卫生监督部门和民政部门都没有采取断然措施取缔施粥摊 ,而是“口头提出”施粥人员没有健康证、碗筷消毒没有保证等问题,或者是表示施粥摊要名正言顺就得合法注册,而要注册就必须先找到业务主管单位。很明显,施粥摊的开办者林先生体会到了有关部门的“良苦用心”,也感受到了万一出事责任重大的压力,无奈之下,只得停办施粥摊 。
施粥摊的停办,再一次证明了民间慈善活动之所以行之不远,往往不是因为爱心的缺乏,而是因为得不到来自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救济。以施粥摊为例,所遇到的卫生问题,政府部门真的无法帮助解决吗?显然不是。卫生监督部门完全可以主动上门提供健康检查或消毒指导。叫停施粥摊,也许是依法行政,或者是防患于未然,但这样处理有点简单化,也容易伤了热心慈善者的心。这一点,有关部门应该深刻反思。
观点碰撞
从今年大年初五开始,在浙江义乌打拼多年的温州老板林如新开办了施粥摊,每天清晨6点半许,千余名民工排着长队领取免费早餐。然而,4月4日,他的“爱心施粥摊”坚持了65天之后无奈中关闭,因为卫生监督部门指出施粥人员没有健康证,卫生得不到保证。据钱江晚报
相信有更加智慧的选择
施粥摊倒掉了,穷人怎么办?这样的质问与“何不食肉糜”颇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缘于对现实的隔膜——现在可还有穷得吃不上饭的穷人吗?如果有吃不上饭的穷人,那么以一般人的经验,也应该是早上可以忍一顿,午饭与晚饭却不能不吃,所以也就很奇怪:大家因一个施粥摊的倒掉而群情激愤,为何偏偏忘了穷人还要吃午饭与晚饭,长期以来,咋就没见到任何人出来呼吁解决穷人的午饭、晚饭问题?说到底,穷人的吃饭问题是个伪问题。
施粥摊是一个善举,这一点无可置疑,但作为慈善,也有一个效率问题。施粥摊在穷人无法解决温饱问题的时代有效率,在如今人们已经普遍无温饱之虞的时代无效率。慈善应该是针对穷人的救济,而施粥摊式的慈善则无异于在大街上撒钱,路人争抢钞票的盛况,只足以表现荒诞,而不足以彰显慈善。
在大街上撒钱式的慈善最终难以为继是必然的。所以,对林先生关停施粥摊,我更倾向于认为是林先生的主动选择,至于政府有关部门对施粥摊提出的“卫生问题”,则正好给了林先生一个转身的台阶。我对林先生的慈善之心没有丝毫怀疑,相信林先生今后能更深入体会慈善的要义,在慈善方向与形式上有更加智慧的选择,比如把慈善施与穷人的教育、医疗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